“艺文荟澳”深圳馆——方舟:机器人&人&城市

2023年9月24日,“艺文荟澳”深圳馆迎来了澳门24组家庭观众,“艺文荟澳”深圳馆策展人罗怡博士为澳门观众讲解了“艺文荟澳”深圳馆“方舟:机器人&人&城市”主题展览,并向观众分别介绍了参展艺术家沈少民、王培生、无界艺术+11名深圳小学生等相关作品。导赏结束后,艺术家王培生分别带领12组澳门家庭展开了科技艺术工作坊。

澳门当代艺术中心·海事工房1号
“艺文荟澳2023深圳馆:方舟—机器人&人&城市”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指导,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与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银河娱乐集团、新濠博亚娱乐有限公司、美高梅、金沙中国有限公司、澳娱综合度假股份有限公司、永利澳门有限公司协办,为澳门和世界公众呈现了一场由深圳艺术家带来的艺术与科技的时空穿越,充分展示深圳这座世界级的创新城市的科技魅力与艺术魅力,呈现了具有代表性的深圳面貌,加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交流。
受邀策展人罗怡博士介绍说:“艺文荟澳”深圳馆共分为“机器人”、“人”、“城市”三个单元,深圳艺术家沈少民和深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联合创建了“科学+艺术实验室”,持续推进多项跨学科的科研和教学项目。作品《竞技场》中,艺术家站在人文主义者立场,感知、反思和批判科学,诗意地将科学实用之外的失败与无用,化为艺术的浪漫与感性,将一群“退休”后的机器人请向舞台中心,向人类演绎着生命最后一刻。它们似乎在通过这场表演,向人类警示:当生命的形式发生变化,机器它是否会有意识?获得永生,并取代人类?未来,我们将何去何从?

沈少民 《竞技场》(技术合作: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鸣谢 :宇树科技)

沈少民 《竞技场》(技术合作: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鸣谢 :宇树科技)

王培生作品《戴森球》

王培生作品《戴森球》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包裹中,我们身边的网络、监控、识别、智能设备每天都在记录、追踪、分析着我们的各种行为。深圳艺术家王培生的《戴森球》尝试着给我们一个建设性的答案:伴随着科技发展的一种新的认知世界的方式——比如是否会有一种全新的诠释来重新建构“死亡”与“永生”?当我们的交流变成数据,是否会催生新的自我进化方式……

无界艺术工作室+深圳小学生作品《移动城市》

无界艺术工作室+深圳小学生作品《移动城市》
深圳是一座能代表中国人思想解放、实践创新的先锋城市,先锋的历史已然绘出命运的掌纹,牵引这座年轻的城市成长为一座世界级的创新城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设计之都”。这里的艺术家,“有设计”且有条件与最新的科技为创作背景、相结合,反思与建设着科技与人与城市的关系。这样的氛围,反映在深圳小学生的作品中——他们在本土的“无界”艺术工作室的老师带领下,从1960年带建筑先锋电讯派的三个城市概念插件城市(PLUG-IN City)、移动城市(Walking City)、快闪(Instant City)城市中得到灵感,以自由的想象力,共同创造了展览第三单元的《移动城市》的建筑装置。
值2023艺文荟澳盛典,于澳门妈阁庙边海事工坊,在人类因为ChatGPT而产生的兴奋或焦灼中,在神仙姐姐的注目下,以艺术的方式讨论人类方舟的建设,仿若神谕,亦为互文。这是深圳这座新科技闻名城市“内心”深处的责任与担当。

艺文荟澳2023海报
澳门大型国际文化艺术盛会“艺文荟澳2023”正于今年7月至10月盛大展出,以“命运的统计学”为主题,展示一场规模宏大的科学与信仰的美学探索之旅。“艺文荟澳2023”由政府、企业、本地与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百名艺术家及策展团队,共同打造遍布全澳各区的艺术展览,包括有主场展、公共艺术展、城市馆、特展、本地艺术家邀请展、本地策展计划、高等院校艺术展和平行展八大板块,汇聚文化力量,为澳门文化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构筑根基,将澳门打造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城市馆作为“艺文荟澳2023”的组成部分,分别为深圳馆、伦敦馆、京都馆和塞尔维拉新镇馆。“艺文荟澳 2023深圳馆:方舟—机器人&人&城市”展览2023年8月5日—10月28日正于澳门当代艺术中心海事工房1号展出。
关于艺术家:

沈少民
沈少民,当代艺术家、纪录片导演、诗人。现生活工作于深圳。擅长多领域的艺术创作,作品涵盖装置、影像、纪录片、观念绘画、诗歌、公共艺术等。现任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艺术研究所主任,科学+艺术联合实验室艺术总监。

王培生
王培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居住、工作于广州、深圳。2017年加入CAS Lab当代艺术与科学实验室,主要研究为科技与艺术方向。作品类型涵盖机械互动装置、公共装置、AR等,以此来学习历史、反思当下、畅想未来。

无界艺术工作室
无界艺术工作室自2018年成立于深圳至今,跨越城市建筑、人体感官、海洋环保和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进行螺旋渐进式的探究,形成跨学科的思考方式,不断在学科之间建立起新的关联,并以丰富多变的创作手法进行视觉表达。
关于策展人:

罗怡
博士、独立策展人、博物馆顾问
沉浸文化创意产业超过24年,18年当代艺术与设计类博物馆的策展/管理经验。曾为今日美术馆副总经理(总编辑), 今日美术馆设计馆的筹建执行馆长。2012
至今,担任国内多个重要博物馆设计互联、深圳两馆、龙美术馆(浦东)、余德耀美术馆、红砖美术馆、大千当代艺术中心、坪山美术馆等筹建或项目咨询顾问,策划当代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多个展览和学术活动,如社会能量、中英博物馆馆长论坛、澳门艺术博物馆方力钧个展等。
有《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理论与实物》、《文化造城》、《像野狗一样生存》、《艺术家怎么活》、《在中国设计》、《平面设计死了吗》、《正在设计的未来》
多部著述(合著) 出版。
硕士优异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圣马丁学院。博士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