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魏冉、白起在秦昭王时期的征战年表
开此贴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求知欲和希望能给历史爱好者一些小的帮助吧,可能有些地方有个人的猜测,姑且看之。 年表 前301年,《六国年表》“秦昭王六年,蜀反,司马错往诛蜀守煇,定蜀。”《六国年表》“韩襄王十一年,秦取我穰。”(魏策四:穰侯攻大梁,乘北郢,魏王且从。谓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广陶,攻齐得刚、博以广陶,得许、鄢陵以广陶……”。) 前295年,《六国年表》“魏昭王元年, 秦尉错来击我襄。” 前294年,《白起列传》“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六国年表》“魏昭王二年,与秦战,解我不利。” 前293年,《白起列传》“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史记·穰侯列传》“秦昭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厓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厓,乃封魏厓於穰,复益封陶,号曰穰侯。” 前292年,《秦本纪》“秦昭王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复予之。攻楚,取宛。”(编年纪:十五年,攻魏。) 前291年《秦本纪》“秦昭王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六国年表》“韩釐王五年,秦拔我宛。”(编年纪:十六年,攻宛。)(前一年秦攻取楚宛城后可能跟“取垣,复予之”一样转让给了韩国) 前290~289年,《秦本纪》“秦昭王十七年,城阳君入朝,及东周君来朝。秦以垣为蒲阪、皮氏。十八年,错攻垣、河雍,决桥取之。”《魏世家》“魏昭王六年,予秦河东地方四百里。芒卯以诈重。七年,秦拔我城大小六十一。”《六国年表》“韩釐王六年,与秦武遂地二百里。”《白起列传》“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六国年表》“十八年,客卿错击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编年纪:十七年,攻垣、枳。十八年,攻蒲反。)《穰侯列传》“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馀。”(据此,两年间攻韩魏系列战役主将均为相国魏冉,白起、司马错均以次将从攻) 前286年,《秦本纪》“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魏世家》“魏昭王十年,秦败我师于夏山。”(编年纪:廿年,攻安邑。廿一年,攻夏山。)《六国年表》“秦昭王二十一年,魏纳安邑及河内。”(魏一度收复河内,应该就在前287年的合纵攻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五国之兵出有日矣。齐乃西师以(禁)强秦。史秦废令,疏服而听,反温、轵、高平于魏,反王公,符逾于赵”,魏的温、轵、高平皆在河内) 前283年,《秦本纪》“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又会穰。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魏冉免相。”《苏秦列传》“兵困於林中,重燕、赵,以胶东委於燕,以济西委於赵。”(编年纪:廿四年,攻林。) 前282~281年,《秦本纪》“秦昭王二十五年,拔赵二城。与韩王会新城,与魏王会新明邑。”(编年纪:廿五年,攻茲氏。廿六年,攻離石。)《苏秦列传》“已得讲於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属行而攻赵。兵伤於谯、石,而遇败於阳、马……”(战国策记为“兵伤于离石,遇败于马陵”)《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七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而秦怨赵不与己击齐,伐赵,拔我两城。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卫东阳,决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冉来相赵。”《周本纪》“周赧王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 前280年,《六国年表》“赵惠文王十九年秦败我军,斩首三万。”(廉颇蔺相如列传记为“复攻赵,杀二万人。”)《赵世家》“十九年,秦取我二城。”《秦本纪》“秦昭王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世家》“楚顷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编年纪:廿七年,攻鄧。) 前279~278年,《六国年表》“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拔西陵。二十一年秦拔我郢,烧夷陵,王亡走陈。”《白起列传》“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编年纪:廿八年,攻□。 廿九年,攻安陸。) 前277年,《秦本纪》“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白起列传》“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编年纪:卅年,攻□山。) 前276年,《秦本纪》“秦昭王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 前275年,《秦本纪》“秦昭王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鸢走,魏入三县请和。”《六国年表》“魏安釐王二年,又拔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六国年表》“韩釐王二十一年暴鸢救魏,为秦所败,走开封。”(编年纪:卅二年,攻啟封。) 前274~前273年,《秦本纪》“秦昭王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穰侯列传》“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於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於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韩世家》“韩釐王二十三年,赵、魏攻我华阳。韩告急于秦……穰侯曰:“公无见王,请今发兵救韩。”八日而至,败赵、魏于华阳之下。””《魏世家》“魏安釐王三年,秦拔我四城…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白起列传》“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於河中。”(两年间的战役主将皆为魏冉)(编年纪:卅三年,攻蔡、中陽。卅四年,攻華陽。)(魏策四:穰侯攻大梁,乘北郢,魏王且从。谓穰侯曰:“君攻楚得宛、穰以广陶,攻齐得刚、博以广陶,得许、鄢陵以广陶……”,许、鄢陵大概也在前274年被秦军攻下。) 前264年,《秦本纪》“秦昭王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白起列传记为“拔五城”) 前263~262年,《白起列传》“秦昭王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 前260年,《秦本纪》“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 (编年纪:四十四年,攻太行,.□攻。 四十五年,攻大野王。十二月甲午雞鳴時,喜產。 四十六年,攻□亭。 四十七年,攻長平。十一月,敢產。 四十八年,攻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