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文章作业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一般人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是绝对的健康,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心理的状态有时也是决定一个人的身体的关建,心理健康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而一个人的习惯往往也会这些东西相挂钩,所以习惯和心理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1.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充分的认清自我,即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2)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3)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有理智,客观的心态,能够有清晰的自我思考能力。
2.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学业压力: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有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问题等,其中学习的动力是重灾区。
(2)恋爱问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恋爱问题必然是不可避免的。同时在青春期有时一到失恋时部分同学会出现精神不振的状态。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不同于中学,冲破了许多中学时的规则束缚,同时大学生比在中学时期更多的财力这也导致有些大学生为了和同学搞好关系大肆消费,这同时也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消费关产生模糊。
(4)求职与择业问题。这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问题。随着这几年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增加社会的岗位出现饱和,这无疑加重了毕业生的压力,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无疑也是一个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
(4)神经质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质的临床表现。这和大学生生活习惯相关,离开了父母导致部分大学生一改往日的作息。
最后
心理治疗是双方互动的一个正式的过程,每一方通常由一个人构成,但有可能由两个或更多的人组成。其目的是经由精通人格源起、发展、维持与改变之理论的治疗者,在专业与法律认可下,使用逻辑上与该理论有关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另一方在下列任一或所有领域的无能或功能不良带来的苦恼:认知功能(思维异常)、情感功能(痛苦或情绪不舒适)或行为功能(行为的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