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外东北】珲春“南海”(彼得大帝湾)岛屿中国旧名初步考证

2023-07-15 11:44 作者:观津邀月  | 我要投稿

本文于2022-12-04首发于知乎,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584941504


b站专栏没有目录吗,而且标题只有一级??

从知乎截一个目录吧。

目录


彼得大帝湾位于日本海西北部,是日本海最大的海湾,纬度大致在42°00'N至43°20'N之间,经度在130°41'E至133°02'E之间。彼得大帝湾西到图们江口,东至波沃罗特尼角(Мыс Поворотный),这两点之间有200公里长。

海参崴附近的一部分海湾,图源俄语维基百科


珲春“南海”

这部分内容摘录自聂有财《清代珲春“南海”海疆研究》,我有部分补充。

中国史籍中对彼得大帝湾(珲春东南海域)的记载不甚丰富,且不同时期的称谓也多有差异。日本海在隋唐之前没有专属名称,唐代始称“大海”,其南部称“南海”;宋辽金时称“东海”;元代称“鲸海”;明代沿袭元代称谓,对其南部也称作“南海”;清代,吉林东部的海域统称为“东海”,而东海南部一段又被称为“南海”;光绪十年(1884)前后,始有“日本海”一称。

“南海”一词,始见于《新唐书》,该书第二一九卷渤海条中载:“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绿,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余,契丹道也。”其中的“龙原”指龙原府,而“南海”应指南海府。该书中的“南海”还未明确指代海域。

明代初年,“南海”已明确见于文献,如《明太祖实录》载“南海边地女直野人散成哈等来朝,命散成哈为指挥佥事,保孛路等为千户等官,隶喜刺乌卫,赐诰命、冠带、袭衣及钞币。”此时“南海”一词已明确指代海域,而此地正是东海野人女真的世居地。

清代,以“南海”指代东海南部海域的含义被确定下来。乾隆元年(1736)成书《盛京通志》中,绘有“盛京舆地全图”和“宁古塔将军所属形势图”,均将珲春东南海域称为“南海”。清代官书和档案也大量记载了关于“南海”的史实。

珲春“南海”的范围

清代多种舆图中均未标识出“南海”的确切范围,不过可以通过珲春所辖海岸的西南端与东北端勾勒出“南海”的大致范围。三姓副都统衙门档中的《三姓应入会典事项档册》记载“(三姓城)东二千一百里,有入乌苏里江之瑚叶河,从瑚尔穆河至入海之约色河,与宁古塔接界。”瑚尔穆河即后来的“石头河”,现克雷洛夫卡河(река Крыловка),入乌苏里江。约色河即汉人所谓“窑子河”,现吉基托夫卡河(река Джигитовка),入海。乾隆十年(1745)六月十一日,奉天将军达尔党阿奏派遣官兵前往宁古塔南海德克登吉等处搜捕偷参人等折中也记载:“……从瑚尔穆河至入海约色河做为地界,将此等山、河的南边做为宁古塔属地,北边做为三姓属地。”据上述档案分析,注入大海之约色河南岸的区域应属宁古塔管辖。

《清高宗实录》卷二四九载“宁古塔将军巴凌阿奏称:南海之雅兰、西楞、德克登伊、乌苏里等处,现议派遣官兵查拏匿匪一事,因由部覆奏,咨到较迟,本年不及办理。”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称“南海雅兰、西楞等地,宁古塔副都统辖地。”将档案内容与清代舆图相结合,可知从图们江入海口,经绥芬河入海口,再向东北方锡林河(sirin bira)、雅兰河(yaran bira),直至更加偏远的约色河(yoose bira)左岸之沿海地区,均是宁古塔副都统衙门的辖地。(注:雅兰河即苏城沟,今帕尔季赞斯卡亚河река Партизанская,锡林河在《皇舆全览图》中应为雅兰河西侧的彼得罗夫卡河река Петровка,不过康熙之后的历史资料中“锡林河”似乎变为了雅兰河东的基辅卡河река Киевка)

综上所述,图们江入海口至雅兰(雅兰河)、西楞(锡林河)两河入海口处应属珲春佐领管辖,其间的海域为“南海”应无异议。而雅兰(雅兰河)向东北至约色河(yoose bira)段海域是否也属“南海”,因资料不足不敢妄断,仍待日后续考。

最上方的瑚尔穆河和约色河即宁古塔与三姓交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通过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及绥芬河下游等地区,吉林将军所辖海疆悉数被沙俄占有。沙俄随即废弃清代原有的地理命名并改称俄名,其中珲春“南海”大部被更名为彼得大帝湾。此后,珲春所属“南海”一名,随着“南海”巡查的终结和珲春旗人海上经济的结束,最终淡出国人视野。

珲春“南海”中的岛屿

在彼得大帝湾中,星罗棋布分布着数二十多座大小不一的岛屿,这些岛屿曾经都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起的名字。19世纪50年代起,沙俄开始频繁派遣军舰沿海岸线南下探查滨海地区的地貌,并对许多海角、岛屿以及入海河流进行了命名。这些地名是乌苏里地区最早出现的一批俄语地名,彼得大帝湾岛屿现在使用的俄语名基本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北京条约》签订后,大量俄国人进入乌苏里地区,许多河流、山峰当时都没有俄语名,因此俄国人常常直接将原先的汉语、满语等语言的地名音译为俄语使用。不过,彼得大帝湾岛屿当时已经有了俄语地名,因此原先的中国地名不再使用,随着中国人的离去逐渐消逝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前文提到的保留下来的老地名大部分在音译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扭曲、转换,许多地名已经难以复原出原先的汉字或含义。这些地名虽已面目全非,但大部分一直保留到了1972年,那时的制图技术已经很成熟,因此可以通过地图找到这些地名现实中对应的山川。相对的,彼得大帝湾岛屿的地名只能通过一些中国古地图考证,受限于当时的测绘技术,这些早期的地图往往与实际相差很大,很难通过地图找到现实中对应的岛屿,给地名的考证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现有的研究成果

1.海参崴老乡

海参崴老乡的考证最为全面,给出了17座岛屿的考证结果,但局限于当时资料匮乏,岛屿名仅供参考。

2.聂有财《清代珲春“南海”海疆研究》

聂有财的这篇论文非常有参考价值,对清代“南海”的开发利用、“南海”巡查、“南海”十四岛等内容进行了严谨详细的论述。在“‘南海’巡查路线”一节中提到了南海十四岛的名称和方位。

《清代珲春“南海”海疆研究》文献内所载岛屿名称表

《清代珲春“南海”海疆研究》文献内所载岛屿名称表

表格截图自知乎,若要复制请到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584941504)

说明:表内各汉文岛名顺序,未依据文献原文,而是根据满文档案记载岛名顺序做了相应调整;各文献中无法彼此对应的地名,均列于后(妞妞斐颜岛开始)。

聂有财先生对十四岛方位的考证相当谨慎,仅给出三座岛屿的古今名对照:

  • 胡勒格岛 -- остров Фуругельма

  • 勒富岛 -- остров Аскольд

  • 搜楞尼岛 -- остров Путятина

另外,文章中认为,位于珲春官兵巡查南海路线点的第十四座岛屿mukxalakv小岛(木克山岛)应即остров Путятина东侧的остров Никольского。

岛屿名初步考证

接下来开始是我对彼得大帝湾岛屿的一些考证和猜测,仅供参考,毕竟要想把每座岛屿都严格对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南海巡查

清代时,珲春官兵会定期对南海中的十四岛进行巡查。根据聂有财先生的考证,这十四岛应为上文表格中的hurge岛、orabonjo岛、onggolqo岛、asarhi岛、ajigedobi岛、omolqu岛、holdo岛、sabarhi岛、yohangga岛、teiqu岛、jakdanggi岛、lefu岛、seorenggi岛和mukxalakv小岛。

查对地图可以发现今日俄境彼得大帝湾内有二十多座大小岛屿,而清政府为什么只对其中的十四座进行定期巡查呢?主要因为,诸岛上藏匿有一定数量的盗采人等或脱逃人犯。复因这些适合居住、便于藏身的岛屿远离海岸,故有派遣官兵走海路巡查清剿的路线。

据此看来,珲春官兵之所以确认这十四岛为巡查对象,大致基于如下几种情况:首先,岛屿远离海岸,较难被岸上人员发现;其次,岛上有供人们日常饮用的淡水;再次,有适合垦种的土地保障粮食自给;最后,岛屿面积较大,并且有充足的树木为构建房屋、燃料和藏身提供便利。

根据俄罗斯网站公布的资料,彼得大帝湾众多岛屿中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有остров Фуругельма、остров Большой Пелис、остров Де-Ливрона、остров Стенина、остров Сибирякова 、остров Антипенко 、остров Желтухина 、остров Моисеева 、остров Рикорда、остров Рейнеке、остров Попова、острова Русский、остров Шкота、остров Аскольд、остров Путятина、остров Никольского。

现代岛屿名以及我的编号

将上述岛屿在卫星图中标出来,是这样的:

彼得大帝湾岛屿

看了这图,你一定要问了:中间那个п-ов Гамова明显是个海角吧。先别急,咱们暂且认为这个海角就是岛屿,或者假设在这旁边有一个岛屿,一会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假设标记1a 关于假设岛屿。另外左下角圈出来的图们江口两个岛屿现在都已与陆地相连,成为了陆化岛屿,这个是可以确信的,有资料记载。

相信大家看这一堆西里尔字母已经眼花缭乱了,所以咱们先来编个号吧。

我把这些岛屿从西到东分为了5组,并给每个岛屿编了号,如下图所示:

3-2标成3-1了

下面用到这个编号时会用红字表示。3-2标成3-1了,不过我相信以各位的智慧应该是能明白的。

《皇舆全览图》

首先我们看一下年代最久远的《皇舆全览图》中记载的地名。

康熙皇舆全览图

海中有六个标识,从西南到东北依次是Daridu Saha(代都萨哈)、Sishe Tun(西思河屯)、Tayanggv Saha(塔阳鄂萨哈)、Sarbaqo Saha(萨尔巴绰萨哈)、Mama Saha(玛玛萨哈)和Yohangga Tun(岳杭阿屯)。

萨哈Saha

“tun”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岛屿,那么“saha”是什么意思?在《钦定盛京通志》卷二七中记载“札克瑭吉岛,城东南一千三百里,其北为妈妈萨哈,西曰萨尔巴绰萨哈,提阳武萨哈,国语萨哈小围也”。(记住这个札克瑭吉岛,后面要考,做个标记标记2a 札克瑭吉岛

《钦定盛京通志》将“saha(萨哈)”解释为“小围”。在《五体清文鉴》中,对“saha”的解释有三:一为“畋猎”、二为“硌”、三为“知道了”。综合来看,“saha”应取“小围”之意,可以理解为“围猎、畋猎或围场、猎场”。

珲春“南海”中的几处围场是吉林将军采捕海产贡品之处,应属“鲜围”之列。今日图们江入海口至乌苏里湾一段海域内,自西南至东北方,分布有大小岛屿、岛礁二十余座。而从《康熙皇舆全览图》来看,图中四个saha的走向与这些岛屿的走向基本相同。又因珲春旗人出海的船只均是独木小船,不适宜在海上长时间进行停留捕捞,也不适宜在距离海岸较远的深海作业。因此,珲春旗人采捕时必然会选择近岸或岛屿附近的浅水水域作业,而海参在低温时有在浅水水域活动的习性,所以珲春旗人也无需到海中深水区采捕,必然会选择临近海中岛屿附近的浅水水域进行捕捞,同时也便于船只靠岸,及时处理捕获物品和人员补充给养等。故而推断舆图中所谓的每一处saha,实际上应该是由南海中临近的几个岛屿或岛礁所共同组成的适合采捕海参等海产的区域——小围,所以舆图中的saha数量只有四个,而此处实有岛屿、岛礁二十余座。换句话说,在岛屿考证过程中,可以把saha简单理解为现代概念中的群岛。

俄国人的考证

《皇舆全览图》测绘过程中有外国传教士参与,地图也被带到了外国。从康熙年间到清朝末年,外国人对中国地理的了解基本都来自这张地图,俄国也不例外。《北京条约》签订后,就有俄国人对《皇舆全览图》中的六个地名进行了考证。

1861地图

上图为1861年M.波波夫的地图,R.K.Maaka在图上有这样的标注:2-2岛 -- Siskhe tun',2-4岛 -- Lyangu-saha,3-5 -- Mama saha,4-2 -- Ioanga tun',5-1 -- Lefu。(这个Lefu也是后面要考的标记3a 勒富岛

波波夫肯定参考了基于耶稣会传教士在1708-1718年绘制的地图的早期制图资源。但他只是将上面的岛屿名与俄罗斯名称的岛屿强行对应,并没有进行详细考证。在这方面更可信的是A.F.布迪舍夫于1864年绘制的地图,地图上绝大多数地名是他于1860-1862年在现代滨海边疆区南部探险时独立收集的。在这张地图上,4-2被标记为Russky,3-5被标记为Latukha(这个也是后面会出现的标记4a 拉土库岛),而2-2则根本没有标记。2-4标注Tiangu-sakha,这绝对是一个略微变换的Tayanggv saha。1-3标为Chaigu-saga(Furugelm)注:saga显然就是saha,一些俄国人认为Chaigu-saga就是代都萨哈的转写,这是一个原住民名称。注:这段记录来自一篇俄语文章,我没有找到布迪舍夫的地图 https://kraeved.info/index.php?id=707

1737法文地图


结论

从《皇舆全览图》原图可以看出,岳杭阿岛位于绥芬河口一个沿海半岛以南,这个半岛显然就是海参崴所在的穆拉维约夫-阿穆尔半岛,岳杭阿岛就是海参崴以南的4-2大岛(俄罗斯岛)。岳杭阿岛以南的玛玛萨哈应该就是4-2以南3-5附近的群岛。依据布迪舍夫的地图,塔阳鄂萨哈即为2-4,根据上面《盛京通志》对札克瑭吉岛的记载,萨尔巴绰萨哈与塔阳鄂萨哈距离应该较近,我认为应该就是2-5岛或者东侧3-1附近岛屿。

依据图们江口附近的海岸线,图们江口正在形成的无名冲积岛屿显然是1-1,至于代都萨哈和西思河岛,我认为有两解:第一解1-21-3分别是代都萨哈和西思河岛,第二解这两岛分别为1-3岛和1-4半岛。波波夫地图上的西思河岛基本可以判断是错的。

其实依据这些结论,我们基本已经能确认札克瑭吉岛应该就是3-13-4的某座岛屿标记2b 札克瑭吉岛

《皇舆全览图》结论,3-2改过来了!

另外有些资料说“彼得大帝湾”旧名“塔阳鄂萨哈”,我不知道他怎么得来的这个结论,塔阳鄂萨哈显然就只是个岛屿。(我明白,这个就叫做以部分代整体!)

《吉林通志》与所附《珲春城图》

《珲春城图》显然要精确的多,甚至部分岛屿的形状也已与真实岛屿相差不大。

珲春城图,上南下北,红色是看不清的字

1868年,因大批中国淘金者受到沙俄军队的管制,海参崴东侧的阿斯科尔德岛(5-1岛)爆发了中国淘金工人起义。俄方将这场起义称为“蛮子战争”(Манзовская война)。1868年初,乌苏里地区的非原住民定居者有6500多人,其中包括哥萨克人、1132名朝鲜人和四、五千名中国人。关于这次起义的具体过程,各位自行百度,或者可以看看这篇文章(https://coollib.com/b/363972-robert-vladimirovich-kondratenko-manzovskaya-voyna-dalniy-vostok-1868-g/read,俄语,但比较全面)。

5-1阿斯科尔德岛(勒富岛/青岛),图源俄语维基百科

曹廷杰《西伯利亚东偏纪要》记载“海参崴东南百余里海中青岛先年出金最旺,华人偷采者多至数万。俄人争此岛甚力,累与构衅。后归俄人独办,金遂渐稀,近年不过百余人在彼沙汰而己。”朝鲜文献《红岛侦察记》中记载“青岛高而险,三面奇岩自成墙壁,东偏小底,仅可通路。”吉林将军富明阿在奏报这次起义的奏折中称“勒富岛即青岛”。由此看来,勒富岛是满语称呼(“勒富”意为“熊”,“勒富岛”即“熊岛”,青岛则是汉人的称呼。故此可以确定勒富岛即5-1标记3b 勒富岛,而其东侧的搜楞尼岛应该就是5-2岛。(汉人将搜楞尼岛称为黄岛)

吉林俄韩交界形势险要舆图,地名应该来自《吉林通志》

《珲春城图》中最西侧的岛屿是胡勒格岛,这座岛是官兵巡查南海十四岛的起点,《珲春档》中记载该岛在珲春南约二百里处。比对古今地图发现,今图们江入海口东北方、波西耶特湾内唯一的1-3岛与文献记载相符,可确定该岛就是官兵巡查南海起点处的胡勒格岛。

至此,《珲春城图》两端的三座岛屿已经找到了对应,其余岛屿只需通过以下步骤对比卫星图即可找到。

第一步:标出图中的地名(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指示作用)

这一步已完成,见上图。看不清的字可以通过《吉林通志》舆地志以及《清代珲春“南海”海疆研究》补充。

第二步:对照卫星图标注地名

部分岛屿名有更改

因为《珲春城图》上南下北,下面部分字就倒过来了,各位把手机倒过来看吧……

这个的就是我之前发布的《滨海边疆区老地名图》第一至四版的岛屿格局,从这里开始的内容是新的成果,第五版已发布,就是按以下内容修改的。

第三步:依据已知的《皇舆全览图》进行修正,然后基本就完成了

其实把岳杭阿岛改过来就行了,另外扎克当尼岛竟然完美和上面推出来的“札克瑭吉岛”契合!标记2c 札克瑭吉岛

最终结果


不过这样的话特衣初岛就没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也明白我为什么要把1-4当做岛屿来看了,《珲春城图》毕竟是比较精确的,但我们却无法在相应位置找到阿萨尔吉(阿拉萨拉)这个大岛,因此这可能是一个错误位置。不过我们也找不到其他资料进行修正,所以……就先放着,假设当时人们可能认为半岛是岛屿。标记1b 关于假设岛屿

至于《珲春城图》最东侧的黄岛、雷风气岛和小岛,前两岛应该就是勒富岛和搜楞尼岛的别名。黄岛与青岛相对,应为5-2岛。清代珲春巡查南海官兵将小岛(木克山岛)作为巡查的终点和悬挂会哨木牌的地点,聂有财先生认为是5-3岛。不过依据地图,这座岛屿位于大乌吉密河(现река Литовка)南侧半岛以东,我认为也有可能是纳霍德卡的о.Лисий。

《中俄交界全图》及相应的俄语地图

中俄交界全图
1893俄语地图
1905年美国绘制的地图

图上标有三个疑似中国名岛屿:

  • 4-1 —— 车图户岛 —— Четуху

  • 3-4 —— 喇玛湖岛 —— Латаху(Ламаху?)标记4b 拉土库岛

  • 3-3 —— 少木岛 —— Шамоудао/Шаомудао

这几个地名之前的资料中都没有出现过,可能是汉化的原住民地名。

《吉林舆图》

这图…总之是非常的抽象,可以说是表意为主。

如果将《吉林舆图》对照卫星图的话,你也许会得到以下结果:

吉林舆图


是的,跟咱们刚才用《珲春城图》考证的完全不同,所以这时就要做出取舍。我以《珲春城图》的考证结果为基础,参考《吉林舆图》,补充了一些《珲春城图》没有标注的岛屿。

  • 萨玛岛 —— 3-23-3(有可能当时人们认为3-3是两座岛,北部是大多壁岛,南部是萨玛岛,与阿萨尔吉岛同理)

  • 大多壁岛 —— 3-3

  • 小霍尔图岛 —— 3-3(大多壁岛)和3-4(小多壁岛)之间的Острова Пахтусова

  • 拉土库岛 —— 4-1(即萨尔巴西岛)

  • 鄂罗木绰岛 —— 3-5(应为鄂尔伯绰岛的错误标注

关于拉土库岛,前文提到布迪舍夫在地图上将3-5被标记为Latukha,《中俄交界全图》将3-4标为喇玛湖岛(Ламаху),这应该是Латаху手写体的错误转录(类似夹皮沟和夹泥沟)。标记4c 拉土库岛另外我不确定《中俄交界全图》中的车图户岛(4-1岛)读音是否与拉土库有关,而且少木岛(3-3)也有可能就是萨玛岛(读音有关联)。

其他资料

1.《珲春副都统衙门档》第33册:(译文)珲春南至hurge岛约二百里,hurge岛东至orabonjo岛约三百里,orabonjo 岛东北至onggolco岛约五十里,onggolco岛东南至asarhi岛约五十里,asarhi岛东至ajige dobi岛约六十里,ajige dobi岛东南至omolcu岛约五十里,omolcu岛东北至holdo岛约八十里,holdo岛东南至sabarhi岛约六十里,sabarhi岛东南至yohangga岛约五十里,yohangga岛东南至teicu岛约三十里,teicu岛北至jakdanggi岛约五十里,jakdanggi岛东北至lefu岛约三百里,lefu岛南至seorenggi岛约三十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合编.珲春副都统衙门档:第33册[G].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

将上述位置绘制出来,整个逆时针旋转45°,是这样的:

勒富岛和搜楞尼岛方位修改了一下,与原文不同

这个和之前的考证结果差的有点大,所以不再考虑。

2.《吉林通志》对岛屿方位的记录


记载了岛屿相对吉林城/宁古塔的方位和距离,只给出了模糊的方位,距离应该不是直线距离,考证难度太大。


3.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及《海参崴图》

曹廷杰在《西伯利东偏纪要》中对岳杭阿岛的描述是这样的:

一查海参崴在双城子东南二百一十三里强,即俄里九十六里。西南由海道距彦楚河约三百余里,距珲春约四百余里。俄名那吉洼斯托克,坐东北向西南。海口形如撮箕,长约十里,宽约六七里。出口处宽四里,口外数里有大岛名囥岛,长七十余里,宽二三十里不等。…………囥岛对口两边各有炮台…………水雷可以不忌,风利即不得泊,得势则直捣巢穴,失势则退泊口外诸岛。【自图们江口至海参崴海中相距各数十里不等】或亦彼之所不及料欤【有图】

曹廷杰将岳杭阿岛称为“囥岛”,在《海参崴图》则标为“杭岛”,这应该是汉人对岳杭阿岛的简称。

对于大小多壁岛:

阿济密地方在海中大多壁岛小多壁岛,西北与珲春东北黑山背卡伦连界,东北距蒙古街俄镇二百余里,西南距彦楚河俄镇称是。其处有俄民百余家,华民数十家。

《吉林通志》舆地志中记载“阿吉密河源出哈发山东麓,与珲春东北黑山背卡伦连界,其东北距蒙古街俄镇,西北(南?)距彦楚河俄镇皆二百里。合四水南流入海,海口东南有大多壁岛在焉,其东额集密河也。”

在《东北边防辑要》中对于南海岛屿有如下描述:

自混同江口迤而西南,抵图们江口之东北约五千余里均归吉林省辖。诸属中国者若珊延岛、小多璧岛【【脱满字】洲语多璧,狐也】、西斯赫岛【 满洲语西斯赫,褥也】、阿萨尔乌岛、大多璧岛、妞妞斐颜岛【满洲语妞妞,呼爱小儿之词;斐颜,色】、扎克塘吉岛、法萨尔吉岛、岳杭噶岛【 满洲语岳杭噶,犹言有丝棉者】、鄂尔博绰岛、特依楚岛、翁郭勒绰岛、和尔多岛、搜楞吉岛、勒富岛。均在吉林城东南一千一百里外至二千一百里内,又有在吉林城东北一千九百里之雅哈岛…………
曹廷杰《海参崴图》,图源孔夫子旧书网

根据以上信息和地图,大、小多壁岛有两解:

  • ①根据阿吉密河口位置,舒图岛——2-5,小多壁岛——2-4,大多壁岛——2-3,斐颜岛——2-2西侧остров Матвеева

  • ②《海参崴图》中岛屿相距应不会太远,舒图岛——3-5,小多壁岛——3-4,大多壁岛——3-3,斐颜岛——3-2西侧Остров Кротова

①更合理,但②更符合我之前的考证,因此我采用②(并不是说①是错的)

结论

如图:

珲春“南海”(彼得大帝湾)岛屿中国旧名初步考证结论

在考证阿萨尔吉岛和大多壁岛/萨玛岛时,我都假设当时人们把这些半岛认为是岛屿。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特衣初岛应该就是岳杭阿岛北部伸出的п-ов Сапёрный。标记1c 关于假设岛屿


看到最后,各位会发现,关于外东北的资料很多都自相矛盾,绝对有一些信息是错误的,但年代实在是过于久远,我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去分辨真假了。在对岛屿名的考证中,我刻意“忽视”了《珲春副都统衙门档》等资料,因此这篇文章算不上严谨,只能说是我的“猜测”。我所做的,是从成千上万信息中挑出我需要的片段,然后拼出一套能自圆其说的理论,如果你想要把每个地名的字都考证清楚,那你确实很严谨,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在自讨苦吃。

珲春歌谣

网友评论区提醒,补上几首珲春当地歌谣:

《跑南海》(渔民号子)

东南风来,哎嗨,西北浪来,哎嗨,出南海呀,哎嗨,过山岗啊,哎嗨。
红白净子来,哎嗨,豹子眼来,哎嗨,白汗褟呀,哎嗨,大布衫啊,哎嗨。
扯起篷来,哎嗨,抡起桨来,哎嗨,肩靠肩呀,哎嗨,膀靠膀呀,哎嗨。
获丰收来,哎嗨,祭祖天来,哎嗨,吉祥如意,哎嗨,太平年啊,哎嗨。
东道走来,哎嗨,西道往来,哎嗨,海参崴呀,哎嗨,撒大网啊,哎嗨。
打好鱼来,哎嗨,大马哈来,哎嗨叉海参呀,哎嗨,拧海带啊,哎嗨。
鹦嘴靰鞡,哎嗨,脚上拴来,哎嗨,翻山越岭,哎嗨,把家还啊,哎嗨。

《赶海谣》

大杨树硬轱轳凿出的船,亮花花软布连成的帆。长鬃快马大轮车,活吱啦把船驮进大海湾。鹿角号呜呜叫呀,鹿皮鼓咚咚响呀,赶海祭歌声震天。白鬓额娘,沙里甘,刚冒话的孩儿抱怀间。玛发们送行语缠绵:“南海路,浪万千,鲸鱼嘴,鬼门山。”勤要瞪圆豹子眼,两手扯牢小篷帆。叉海参,抓盆蟹,拧海菜,网虾鳗。到秋红叶别贪恋,顺顺安安早回还。

《南海号子最中听》

叉海参,拧海菜,南海号子最中听。声声发自哈哈们的口,句句印入格格们的心。东南风呀,扯满帆,出海快船一溜烟。桨划齐,舵拿稳,膀靠膀,肩靠肩,哪怕凶浪顶天罩,赶海哈哈抖精神。珲春小米香喷喷,千里美名传苏城。鱼皮鞑子亲兄弟,换回鱼盐大海参。

图鉴

从谷歌地球全景截了几张照片:

胡勒格岛(富鲁格利姆岛Фуругельма)西岸向西南方远眺
胡勒格岛上的建筑(跟上一张是同一张全景)
从Сосновый海角向东北拍摄,右侧隐约可见的岛屿应为倭摩勒绰岛(О. Де-Ливрона)附近的岛屿
同一张全景,向南拍摄,远处的山就是疑似阿萨尔吉岛的Гамова半岛
从图拉穆(斯拉维扬卡)东南海滨(阿吉密河口)向东北拍摄

右侧两座岛屿我对应为霍尔图岛和翁尔初岛,按《吉林通志》和曹廷杰的记载来看是多壁岛。

维谢灯塔向南拍摄,前方岛屿是我划定的第2组
О. Рикорда(大多壁岛?萨玛岛?),前面几张挺不错的,来张平淡的平衡一下
列伊涅克岛Рейнеке(小多壁岛?)向北拍摄
舒图岛(波波夫岛Попова)东端Проходной海角
岳杭阿岛(俄罗斯岛)南侧的小岛
海参崴

岳杭阿大岛(俄罗斯岛Ру́сский)的图太多了,我就懒得看了。


头图是岳杭阿岛上的远东大学校园,来源:维基百科https://ru.wikipedia.org/wiki/Русский_(остров,_Приморский_край)


【外东北】珲春“南海”(彼得大帝湾)岛屿中国旧名初步考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