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黄河”—中国交响乐团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音乐会

指挥:李心草
钢琴:薛汀哲
女高音:王秀芬
男中音:刘嵩虎
朗诵:瞿弦和
琵琶:张强
演奏:中国交响乐团
合唱: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
峥嵘岁月稠,星火燎原终不朽,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挥斥方遒数风流。80年前的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此,“为人民而艺术”的延安文艺精神便犹如灯塔闪耀在华夏大地,为中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80年后的今天,沿着延安文艺精神的道路,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引导下,我们奏响红色经典,抒发时代豪情。
作为从延安走来,始终践行延安文艺精神的红色文艺院团,在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里,中国交响乐团将以在线直播的形式,为全国音乐爱好者送上一场以“黄河”为主题的精彩音乐会,以此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本场音乐会演出阵容强大,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携手青年钢琴演奏家薛汀哲、歌唱家王秀芬、刘嵩虎、朗诵表演艺术家瞿弦和以及琵琶演奏家张强,为大家激情呈献数十年历久弥新,名扬四海的红色经典。这其中既有延续的国歌音符《红旗颂》,也有守正创新、被誉为中国钢琴协奏曲巅峰之作的《黄河》,以及中国交响乐团的经典保留演出曲目,向全世界发出中华民族最强音的《黄河大合唱》。
曲目
交响序曲《红旗颂》
吕其明 曲
钢琴协奏曲《黄河》
殷承宗 储望华 盛礼洪 刘庄 石叔诚 许斐星
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改编
《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词 冼星海 曲
艺术家介绍

李心草 现任中国交响乐团团长/首席指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中央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李心草是首位进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执棒的华人指挥家。曾被《中国青年》评为“可能影响中国21世纪的100位青年”之一。
李心草先后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和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先后师从徐新、郑小瑛、李德伦、严良堃、L. Hager教授。
李心草年少成名,20岁即执棒前中央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1994年,出任中央芭蕾舞团管弦乐团首席指挥。1999年起,任中国交响乐团指挥。2009年至2016年,担任韩国釜山爱乐乐团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多年以来,李心草的音乐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无论是在交响乐还是歌剧领域,都备受世界瞩目。尤其是率领中国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演出,所到之处,响应热烈,颇受好评,各国权威乐评均给予高度评价。
李心草多次在国家级外交活动的文艺演出中担任音乐总指挥,如2016年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2017年在厦门召开的“金砖峰会”文艺演出“扬帆未来”、2018年随“中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团”访问朝鲜并为朝鲜领导人演出、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等。

薛汀哲 钢琴家、作曲家、环球音乐签约艺术家。新古典原创音乐的代表人物。白金唱片销量获得者。国际钢琴比赛冠军。
1989年8月出生于南京,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音乐天赋,5岁起习琴, 启蒙阶段曾先后师从李仲秋、叶慧芳老师,从那时起就可以用耳朵准确地听出复杂的和弦。
1996-1998年在日本拜师武藏音乐大学大柱惠老师,学习期间,曾获东京儿童钢琴比赛第⼀名,之后又在多个日本钢琴比赛中获奖。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深圳艺术学校,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15岁起,薛汀哲先后在国内外多个重要钢琴比赛中获奖。
2006年3月,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的他便在塞尔维亚第三届伊西多·拜吉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青年组第⼀名,并随即获得欧洲CEI青年交响乐团与意大利著名指挥家的邀请,在欧洲巡演12场纪念莫扎特诞生250周年的音乐会。当年4月,在高手如云的美国第十一届南密苏里国际钢琴比赛上再次夺魁。2007年,又获第七届波兰帕德诺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国选拔赛第⼀名,并在多个国家举办音乐会。
2010年,薛汀哲签约环球音乐,成为当年环球旗下最年轻的古典艺术家。同年,其个人首张钢琴演奏专辑《魔指》在两岸三地推出并大获成功,一举取得了白金唱片销量,并获“2010 年度最佳钢琴演奏专辑”大奖。
2011年,薛汀哲个人首张新古典原创音乐专辑《无声曲》问世,他⼀人几乎包办了整张专辑音乐的作曲、编曲与钢琴演奏,这张具有开创性与里程碑意义的原创专辑也获得了良好的销量和口碑,亦被音乐家协会评定为“年度最佳古典音乐专辑”大奖。专辑中《破碎的回旋曲》一曲更受到第23届台湾金曲奖的青睐,获“最佳编曲人”提名,薛汀哲也因此成为金曲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该奖项提名者。2012 年,薛汀哲再接再厉又推出新古典原创音乐专辑《独奏者的秘密》,继续巩固了其作为中国目前跨界新古典音乐流派中引领者的地位。在每场音乐会中结合自己创作与演奏于一身的优势,带给听众更加多元化音乐形式与曲目。
2013年,薛汀哲与著名指挥家李心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发行重量级演奏大碟《协奏曲》。专辑出炉后,大受业界肯定,薛汀哲与李心草随即联名在全国举办了多场交响音乐会,双璧合作传为中国古典音乐界佳话。
2014年,薛汀哲在全国各地举行了多场独奏与交响音乐会,并成为柏斯音乐集团旗下的高端民族品牌江钢琴的代言人。同年八月,受邀参加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任钢琴表演嘉宾。
2015年,薛汀哲被授予“米兰世博会荣誉音乐家”称号,并在世博会中国馆举办音乐会,引起极大反响。薛汀哲同年发行了全创作音乐演奏专辑《瑞亚》,这张历时两年精心打磨的专辑加入了更多音乐元素,曲目更为多元化。在专辑中不仅展现了薛汀哲艰深的钢琴技巧,在创作上他开始尝试弦乐的创作,并邀请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协奏。《瑞亚》制作的精良和视听感观上的呈现在古典音乐业界实属罕见。
2016年创办在线音乐教育平台“对牛音乐”及古典音乐普及公众号“X音乐实验室”,继续致力于向年轻人推广古典音乐。
2017年由薛汀哲作曲、配器的个人首部钢琴协奏曲《七旬少年的再次远航》成功首演。近年来,在国内外举行巡回音乐会百余场的薛汀哲以钢琴演奏家与作曲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乐坛,不仅演奏的古典音乐作品受到前辈音乐家与教育家们的高度认可,创作的具有时尚流行元素的跨界音乐更是受到许多年轻听众们的喜爱。

王秀芬 文学硕士,首批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师从于著名声乐教育家郭淑珍。原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央音乐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先后获得全国首届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金质奖、朝鲜第20届友谊艺术节演唱金奖、连续获得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曾获得第二届《大自然》杯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美声组金奖、全国首届新人新作大赛特别大奖、法国图卢兹第33届国际声乐比赛荣誉奖等。曾主演了意大利著名歌剧《托斯卡》《阿依达》,还曾担任国内金钟奖、文华奖等重要赛事的评委及意大利贝洛克、日本亚洲之星声乐比赛的评委和评委会主席。并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台湾、曼谷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
她的演唱音色纯净、风格浓郁、气质高雅、雍容华贵,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专家、同仁的高度评价,并被公认为是中国声乐界的佼佼者。 她的气息连贯通畅,台风典雅华贵,她不但能演唱幅度大、力度强的中外歌剧作品,也善于演唱优美抒情的中国民歌,是一位能紧紧抓住歌曲灵魂的优秀歌唱家。
王秀芬的声音音色圆润、明亮华彩、不紧不虚、入耳沁心。气息连贯通畅,台风典雅华贵,她不但能演唱幅度大、力度强的中外歌剧作品,也善于演唱优美抒情的中国民歌,是一位能紧紧抓住歌曲灵魂的优秀歌唱家。

刘嵩虎旅欧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博士、国家一级演员;国家大剧院首位驻院歌唱家;哈尔滨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曾连续十年担任德国纽伦堡国家歌剧院驻院独唱演员。
刘嵩虎曾获十项著名国际声乐比赛大奖:法国“图卢兹”国际声乐比赛一等奖、德国巴伐利亚广播"La Voce"国际艺术歌曲声乐比赛一等奖、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德国总决赛三等奖、德国"Opernwelt歌剧世界"年度杂志歌剧新星奖提名、两届意大利"詹多奈"国际声乐比赛大奖、捷克“德沃夏克”国际声音比赛大奖及“德沃夏克”作品最佳演唱奖等。
刘嵩虎曾担任四项国际比赛评委并获优秀教师奖: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声乐比赛、意大利“圣洁女神”国际声乐比赛、意大利"Katia Ricciarelli"国际声乐比赛等。
他活跃在国内外各大交响乐和歌剧的舞台上,饰演了《艺术家的生涯》《塞尔维亚理发师》《卡门》《魔笛》《叶甫盖尼·奥涅金》《爱之甘醇》等54部歌剧的主要角色。迄今为止在欧洲各大歌剧院出演了600余场次歌剧,并录制出版了多张包括“爱之甘醇”“弄臣”“假面舞会”“图兰朵公主”等十余张CD、DVD。他并参加了国际多个知名艺术节,包括德国“路德维斯堡”国际音乐节、香港国际音乐节、澳门国际音乐节、德国“基辛格-夏天”国际音乐节、意大利奥西莫国际音乐节、新加坡国际音乐节、意大利"Valle D'Itria"国际音乐节等,受到了世界各大媒体的好评。

瞿弦和 国家一级演员。原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会员。首届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获得者。文化部授予“中国话剧百年”优秀话剧工作者。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众多艺术形象,获首届中国话剧“金狮奖”、意大利“皮兰·德娄艺术大奖”、“第十三届世界青年联欢会最高奖”。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辞典》。
在电台、电视台担任小说连播、配乐散文、诗朗诵等工作,已录制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为数百部(集)译制片主要人物配音。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最受听众欢迎和喜爱的全国十大演播家”、中国广播学会“优秀演播艺术家”、中国视协“百佳艺术家”等称号。
自1973年主持电视音乐会“大庆工人歌”开始,三十年来,一直作为主持人活跃在电视屏幕上。在中央电视台“庆祝香港回归”、“庆祝澳门回归”、“迎接十六大召开”、“建党八十周年”、“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及第一届到第十二届“五·一音乐会”、“心连心”以及春节、元旦晚会等重要活动及节目中担任主持人。
三十多年坚持下矿慰问演出,为矿工服务,先后被十多家煤矿企业授予“荣誉矿工”称号。被中国煤矿文联授予“乌金大奖”。
瞿弦和人生感言:业精于勤。

张强 当代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弹拨教研一室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琵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秘书长,武汉音乐学院中乐系客座教授。
1965年出生于西安。六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随其父张棣华学习琵琶。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先后师从吴俊生、邝宇忠、李光华等先生。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陈泽民先生。他曾多次在海内外民族器乐演奏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987年留院任教以来,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演奏技术的系统化训练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合理运用,注重对学生音乐意识和演奏个性的确立及培养,善于激发学生音乐潜能,教学成绩突出,他的学生也先后在“金钟奖”、“文华奖”、“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台北民族器乐协奏大赛”等海内外重大器乐演奏比赛中屡获大奖。除此之外,他还应邀参加过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哈德斯菲尔德现代音乐节柏林艺术节等,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中心等地演奏琵琶独奏曲、协奏曲和室内乐作品。多年来他的演奏还涉足电影、电视剧等领域,参与电影、电视剧的录制有《武则天》、《笑傲江湖》、《大宅门》等。张强的演奏功底深厚,音色变化丰富,演奏的曲目及音乐风格宽泛,纯净流畅、颗粒感强的完美音色是他的招牌。
乐团介绍

中国交响乐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在原中央乐团 (1956年成立)基础上组建而成,下设交响乐队、合唱团和北京音乐厅。
中国交响乐团坚持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工作导向,坚持艺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锐意改革创新,创作了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鼓舞人民的音乐精品。同时,注重世界经典音乐作品的推广与传播。
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中国交响乐团担负着重大国事及外交活动中的演出任务,参与演出了“美丽中国 光荣梦想”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音乐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信念永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扬帆未来”文艺晚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博鳌亚洲论坛”、“APEC峰会”、青岛“上合峰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录音工作等,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国外政要的广泛赞誉,树立了大国形象,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文化使者,乐团足迹遍及五大洲。以音乐传递友谊,沟通心灵,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交响乐团大师辈出,首任团长李凌,老一辈著名指挥家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秋里为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之后,著名指挥家陈佐湟、汤沐海、胡咏言、谭利华等也为乐团艺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乐团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演奏家,坚持走交响乐民族化的发展之路,钢琴协奏曲《黄河》由乐团创作并首演。近年来,又推出《龙声华韵》《聆赏经典》系列音乐会,赢得中外观众的广泛赞誉。曾与世界著名音乐家合作,如指挥家奥曼迪、卡拉扬、马泽尔、马祖尔、小泽征尔、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普拉松等;演奏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阿格里奇、傅聪、穆特、马友友等;歌唱家卡雷拉斯、佳克米尼、凯瑟琳·巴托、曹秀美等。
从2022新乐季开始,中国交响乐团特别设立永久桂冠指挥,授予李德伦、韩中杰、严良堃、秋里四位中国交响乐团的老一辈指挥家。中国交响乐团艺术顾问吴祖强,首席指挥李心草、驻团艺术家吕思清、荣誉艺术指导谭盾、荣誉指挥汤沐海、特邀指挥陈燮阳、首席客座指挥谭利华、合唱团常任指挥王琳琳。党委书记周宇、团长李心草、党委副书记兼副团长巩保江、副团长兼纪委书记李振清、副团长尹波。
面向新时代的崭新未来,中国交响乐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以明德引领风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守正创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不断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合唱团介绍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隶属中国交响乐团。在合唱团创建与发展中,中国交响乐团老一辈 音乐家李凌、指挥家严良堃、秋里等都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常任指挥王琳琳。
20世纪50年代,合唱团成立之初即代表国家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合唱比赛,斩获金奖,为国家赢得荣誉。1959年成功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为该曲在新中国的首演。改革开放后,合唱团的歌声漂洋过海,先后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访问演出,并参加了在温哥华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合唱音乐研讨会,演唱中国经典合唱曲目,取得巨大成功,国际音乐界对此评论“无论在合唱技巧,还是发声训练上,毫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支顶级合唱团,而且音色之美更令人赞叹”。
21 世纪以来,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合唱团与国际合唱界的交流持续增加,先后出访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业内人士及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2011 年,合唱团受邀出访意大利与世界著名指挥家安东尼奥 • 帕帕诺合作,在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厅连续演出三场马勒《第八交响曲》,精湛的艺术水准获得热情赞誉。合唱团还担负着重大国事及外交活动的演出,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达 60 多年的艺术实践,合唱团形成了朴实高雅、豪迈细腻的独特风格。能够准确诠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其中《黄河大合唱》、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莫扎特《安魂曲》、奥尔夫《布兰诗歌》等世界名曲已成为保留曲目。合唱团在歌剧领域也卓有成就,参演多部中外著名歌剧:如《江姐》《木兰诗篇》《茶花女》《卡门》《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阿依达》《图兰朵》《漂泊的荷兰人》《乡村骑士》等。合唱团常年活跃于基层一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