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京剧电影《群英会》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邀您走进——京剧电影《群英会》
https://mp.weixin.qq.com/s/WOFnUhQwEgOBrS9SfIqo_w
梨园乡韵
《银幕中的戏曲记忆》
戏曲在中国百姓文艺中悠久而成熟
电影是依靠现代工业技术形成的大众娱乐
20世纪初期电影刚刚从西方传入中国
东西方的大众文艺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银幕上的戏曲记忆由此诞生
或许,您曾被大银幕上那动人的传奇
脍炙人口的唱腔深深打动
某些戏曲电影至今依然影响着我们的审美
占据着我们的艺术回忆
今天我们邀您重温那些经典片段
去探寻,当年的震撼是否还在您心中萦绕
没有半点衰减呢?
京剧电影《群英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段充满智慧与沧桑的三国历史孕育出了一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这部不朽的古典名著又赋予了许多艺术形式,比如电影、电视、评书、相声、大鼓等提供了极为生动丰富的创作素材。京剧电影艺术片《群英会》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在京剧电影《群英会》中,我们看不到激烈的京剧武打设计,更没有勇猛的翻腾场面,而是通过刻画参与这场战役的人物性格,从他们之间的矛盾中,看到了一场智慧的冷战。京剧电影艺术片《群英会》云集了马连良、萧长华、裘盛戎、叶盛兰、袁世海、谭富英等一大批京剧艺术大家,堪称京剧界的群英会。

影片的艺术指导,是一位时年八十高龄的梨园老寿星,萧长华先生,他从1904年开始任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的总教习,不但是已破损不堪的全本《群英会》的珍藏者、订撰者,还是全本戏的教授者,尤其是戏中那段脍炙人口的马派《借东风》的唱词就是萧老先生按照京剧《雍凉关》的演出轮廓自己改词,按上腔调教给马连良,后由马连良发扬光大的。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无法做到不留遗憾,《群英会》的导演岑范在拍摄完京剧电影《群英会》以后,道出了心中的一个遗憾,片中人物曹操原本由郝寿臣先生扮演,后来他觉得自己演出太累,就主动提出让自己的学生袁世海来演,袁世海先生不负众望,演得极为精湛,但岑范导演依然惭愧地说:“我应该把郝先生的戏拍下来,我蛮可以对郝先生说,‘您今天演出累了是因为您三个小时都在台上演,我拍电影的时候一天就给您拍一小段,而且唱腔可以先给您录,今天嗓子不痛快,明天再给您录,让您省心。’如果我当时是这么说,完全可以说服郝先生的。”后来为了弥补这个艺术上的缺憾,岑范导演就让郝寿臣先生担当了艺术顾问。可见,当初戏曲电影的导演是多么负责,多么有职业良知和品位。

这部由京剧界和电影界的群英创作的京剧电影《群英会》使得一场声势浩大,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被演绎得赏心悦目,引人入胜,使得在影片拍摄已经过去将近半个世纪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像江上白发渔樵一般看叶盛兰舞剑抒壮怀,与袁世海慷慨饮杜康,跟裘盛戎同受苦肉计,跟马连良潇洒借东风。
今天,我们重温经典,共同走进京剧艺术片《群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