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观点】(小白速学面试必刷题)
【单一类】
4.对于“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句话,谈谈你怎么看?
【审题】
本道题属于态度观点题。题干涉及“在个人利害与天下利害间抉择”的名言,我们可以先解释该名言的含义,接着从利、害两个方面的抉择展开分析该名言的深刻内涵,最后结合自身谈谈如何践行这种追求。具体如何作答,接下来结合题干详细剖析。
审题点1:“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这句话的含义是“不以个人的私利为利,而是让天下人得到利益”,是一种放弃私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故该行为是值得我们称赞的。答题时我们可以解释这一行为值得称赞的原因,再举例加以论证。比如可以从这一行为的利他性、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特点切入解释。而在举例部分可以列举为百姓奉献自己的人员,如放弃优厚待遇回国的科学家、抵挡住大城市回乡建设乡村的大学生村官等,也可以通过列举贪官等作为反面案例进行论证。
审题点2:“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这句话的含义是“不以个人的祸患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这是一种奉献自我且敢于担当的状态。也是值得认可的行为。答题时也可以从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两部分展开。比如在道理论证部分,可以说明这一行为给他人带来的庇护或价值。而在举例论证部分可以结合时下热点,如抗击疫情、抗洪、消防等等“逆行”的做法,说明逆行者的付出为人民带来的价值。最后再落实到自身说明自己如何践行题干这一行为即可。
因此,本道题的答题思路是:首先,阐述题干名言的含义,说明自己对这一话语的态度;其次,分别从利、害的选择展开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可以通过道理及举例论证展开;最后落实到自身,从思想、行动两个方面落实这一追求。
【思维导图】

【解析示例】
题干这句话是指不以个人的私利为利,而是让天下人得到利益;不以个人的祸患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这种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令我十分钦佩,
第一,淡泊利益,为天下谋利。“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是一种淡泊个人名利,为天下百姓谋幸福的崇高境界。这一追求需要摆脱常人利己的天性,在利益抉择的关口守住初心,选择奔赴向天下人的利益。就像过去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如今的天眼之父南仁东他们在国外优厚的待遇诱惑之下,选择放弃私利,毅然回国,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国家科技发展,为国家壮大、人民幸福助力。反观,当前存在的“大老虎”、“小苍蝇”,他们拿着国家的俸禄却未将职权落到实处,甚至为了满足自己贪婪的欲望,吃拿卡要贪污腐败,无视百姓的利益,最终也必将在高压的监管之下,自食其果,接受国家及人民的处罚。
第二,奉献担当,为天下驱害。“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是一种奉献及担当精神,它深刻的诠释了“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的含义。就在2020年,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冲上热搜,在洪水到来之际,王家坝迎来了66年来第16次开闸蓄洪,王家坝的父老乡亲连夜撤离,用自己的家园蓄下滔滔洪水,使得河南、江苏等地免受洪水灾害,他们舍小家护大家,在猛烈的洪水中,述说着掷地有声的王家坝精神。同年,新冠病毒猖獗,在无情的病毒面前,众多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主动请缨前往抗“疫”一线,为全体人民建立起抗击疫情的屏障。
在这句话中,我读到了感动,更体会到责任。而我自己也将以此作为人生追求,不断推动自己前行。
一方面,我会强化自身思想意识。我会通过学习党史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并从学习强国中了解社会中感人的事迹,从他们身上汲取当代精神力量,使自己能向他们看齐,愿意并敢于奉献自己。
另一方面,我会在日常践行奉献精神。我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和家人朋友计较得失,到主动为弱势群体贡献爱心,再到在大是大非前选择大义。我会从点滴入手逐渐践行为他人谋利驱害的追求。
【拓展知识】
解析示例中在论证“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列举了科学家、贪官的正反案例,除此之外,考生也可以选择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作为论证的例子。比如张桂梅为了让大山的女孩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不顾自身利益,将积攒的100多万工资、奖金全部投入到山区慈善和教育事业,她全部的青春与资金都悉数奉献于山区教育事业,40年的坚守最终使得1800多位山区女孩走出大山,让1800多个家庭改变命运。
【知识积累】
有“觉悟”则明公私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之间,本如楚河汉界,理应泾渭分明,这是为官从政的朴素逻辑。然而现实社会五光十色,一些人内心之“小我”难免膨胀,逐渐模糊了公私边界,让私欲悄然流淌。尽管教训一再警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却总有人背弃公义、暗度陈仓,以公帑入私囊;尽管事实一再验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可总有人心存侥幸、触碰红线,恣意输送利益。凡此种种皆表明,观念是行为的开关,觉悟则是至关重要的“变量”。
面对物质诱惑、利益抉择,觉悟堪称看不见的“压舱石”“定盘星”。毛泽东同志经常拿起“公与私”的标尺丈量自我,曾为自己定下“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县委书记谷文昌反复叮嘱“不许沾公家的一点油”,当他发现县委机关食堂炊事员给自己的小儿子多打了点菜,从此便禁止孩子到食堂买饭。无数共产党人用觉悟生动诠释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信守。回望来路,共产党人筚路蓝缕、不畏艰险,成功击碎一个个“不可能”,靠的不正是立党为公、不讲私利,让觉悟汇集成一股股“铁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当前,制度之网越织越密、执纪刚性愈发增强,对干部的外在约束越来越完备,但只有转化为内心的守约,才能从“不敢”变为“不想”。这个转化的过程,正是觉悟提升的过程。说到底,觉悟看似无影无形,关键时刻却是检验党性的“试金石”、阻遏私欲的“防火墙”。“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心底无私天地宽。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矢志提升自我觉悟,在面对公与私的选择时就能看得清、想得透,在处理公与私的纠葛时就会知所趋、知所避、知所守。
(人民日报)
【相关真题】
(1)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请你结合本职位谈谈理解?(2020年8月13日部委党群及参公单位(吉林森林消防救援队伍补录))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结合选调生和你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2018年6月23日上午河北廊坊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