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别无效社交?分清远近亲疏,成年人的必修课

刚刚有粉丝留言:只说了家人跟朋友之间的亲属关系,那么针对朋友又如何区分呢?
这个问题的确很具有代表性,我在这里就详细说一说。
伴随一个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再到工作后换公司或换城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身边的朋友本身就如同列车中的乘客,上上下下更新了好几批了,在这个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中,能够一直保持联系的朋友本身就是凤毛麟角了。某种程度上,时间已经告诉我们很多答案。
事实上,当我们处理好家庭的关系,再将剩下的精力分摊在工作和生活上所必须的刚性需求后就已经所剩无几了,这里的刚性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工作上的同事、领导和生意上的伙伴,以及结婚后另一半的圈子,生子后的孩子老师和孩子同学的家长……以上这些足够让一个成年人忙的团团转了。
如果你真的还有有一点点剩余精力可以跟朋友分享,那么衡量朋友的尺度也很简单,不外乎是两点,一是在事业和生活上能否对你有所帮助,二是在相处的过程中是否愉悦和放松,二者满足其一远值得你付出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二手都满足那真是跟中了奖一样,但现实情况是这个概率也跟中奖一样,几乎不大可能。
如果这两点都不满足,你又在不知不觉间消耗了精力和时间,那你就要叩问一下自己,究竟是讨好型人格在作祟,还是不知不觉被PUA了呢?
与其将经历和时间花在对自己没有帮助,同时又让自己很憋屈郁闷的人身上,还不如去玩一局游戏,打一场球来的舒心恰意。
车水马龙,人影匆匆,成年人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之余,剩下的那一点点宝贵精力和时间,不就是为了带给自己一丝丝愉悦和放松么?
为了事业和工作的发展可以妥协,但如果对事业和工作毫无帮助,你还妥协个6,想明白了就该挂了电话,好好睡一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