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看不懂B站的「年度第一」美食纪录片,但我大受震撼

2021-11-01 11:54 作者:厨房人类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小末。


要说今年的美食纪录片,哪家最震撼,那必然是b站的《奇食记了。



它在b站的播放突破4800万次,站内评分稳定在9.4分


不仅如此,它还是目前B站2021年美食纪录片播放量第一名,纪录片区总播放第二名。


更是被不少观众称为“年度最佳”


足以看出B站小伙伴对它的喜爱。



它也因为其独特的选材,被网友戏称是「减肥宣传片」


让想拿它下饭的网友纷纷食之无味,甚至有些隐隐反胃



不同于以往色香味俱全的纪录片,《奇食记》可谓是 “ 反美食 ” 第一片。


正片之前就是酌情观看的提示语。



一改纪录片的严肃调性,《奇食记》的开篇便是动画式的开头



时不时还穿插一些科普



弹幕网友看得直呼受不了。、


满屏都是“手里的饭突然不香了。”



就连进度条也充满小心机。



试着拉一拉进度条,一条彩虹从口中吐出...


(突然觉得很应景是什么感觉)



纪录片一共6集


每一集美食团队都会探访与讲述5道美食


一集短短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5道美食,以不快不慢的叙述方式往前推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意义非凡的奇食吧。


Ps:内含较重口图片,请谨慎观看哦!


「撒撇」


牛苦肠苦肠液,混合了生牛肉的一道凉拌菜。


撒,是凉拌的意思。



而撇....


是牛的苦肠里的消化物



放个示意图(苦肠在十二指肠右边)


至于撒撇怎么做出来的,不用我多说了吧。



「牛屎酒」


在云南德宏,当地部分人会踏着熹微晨光,去牛棚里迎接清晨的第一坨牛屎。



然后,拍打出牛屎里的空气



如你所见,牛屎酒,就是用牛屎封口的酒。


并不是把牛屎掺进酒里哈。



据说是以前年代的人随手(为什么会随手?)抓起了路边的牛屎给酒封口。



结果过了很多年后打开,发现酒特别醇香好喝。


于是,牛屎酒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牛屎外面的霉菌代表着时间的沉淀



多年珍藏,滴滴醇香(没有收广告费噢,脱口而出的台词)



「土笋冻」


此“ 笋”非彼 “笋”。


它是一种虫子,生活在泥沙里。



土笋冻的制作还算简单。


清洗干净的土笋剪开一个口子挤出体内的液体内脏


这摄影机不能要了......



清洗干净的外皮直接熬煮




熬煮完后倒入磨具低温冷却



再加上些酱油、醋和蒜蓉,美味加倍,可以直接开吃啦~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虫子还不够刺激。


重头戏来了!!!


「炒豆丹」


豆丹,豆天蛾的幼虫。



以吃大豆叶子和洋槐树叶子为生。



肥嫩无公害且富含蛋白质



捕捉回来的豆丹会在市场统一售卖。


就是这种虫子,连云港豆丹交易中心,一天能卖超过三万斤


天,密集恐惧症要犯了!!



买回来的豆丹会被浸泡在水里。


遇水即死



然后......


前方高能!!!


死了的豆丹会被铁棒残忍挤压出身体内的蛋白质



喷射出来的液体糊了一脸墙(战术性后退)



这就是脱皮的豆丹肉:



吃的方法也很简单。


加入当季小白菜青菜进行翻炒,倒入高汤,简单调味即可。


你敢吃吗?反正我不敢。



「庵汤」


发酵不以天或者年来计算,而是以世代来计算的汤。


人走了,汤还在。



来个特写吧。



过去生活艰难,当地人就把剩饭剩菜收集起来发酵,没想到发酵后还蛮好吃。


于是庵汤就此诞生了。



一碗碗的剩饭剩菜被一次又一次倒进这个坛子里。


对苗族人来说,这是他们可食用的岁月。



Anyway,在当地苗族人看来,做菜的时候,捞上一碗庵汤,与新鲜的食材一同烹煮。


就能让那些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在食物上有了难以分开的交集



那种味道说不清楚,但是吃了的人说肯定不臭(一丝丝怀疑)



「尿肉尿蛋」


看着很有食欲的一道菜。



在特定的大锅里,将腌制的猪肉放在锅中央。


旁边放满鸭蛋。



接着,将放置了两天的童子尿通通倒下去。


鸭蛋:你不要过来啊!!!!



你没看错,上面的是尿。


货真价实的十岁以下男孩的童子尿



再撒点油和盐调味,还能减少尿液沸腾时的泡沫。



煮的时候,啊啊啊啊,这些都是尿啊!!


感觉要溅过来了啊啊啊!!!



终于煮好了,看着是挺香的。


如果我没有目睹前面的那些,我想我能吃三大碗饭吧。



除了选材的独到,《奇食记》中的文案水平也相当高。


随便摘录几段分享给大家。


螺蛳粉时:


“前调犹如腥臭的鸡屎直冲脑门,中调如变质英雄牌蓝黑墨水,尾调则是臭味麻木后的回甜。”


螺蛳粉的臭,跃然于屏幕之上。



禾虫时:


“有时候,食物并非处处受制于人,比如这禾虫,虽长相丑陋,却也绝不妥协于日渐混沌的环境。”



这世上有美食,自然就有奇食


对于当地人来说,他们吃的不是奇食,是记忆,尝的不是味道,是感情。



很多人忍不住问,第一个尝试这些奇食的人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生存


那个年代,为了活下去,那些看似不能吃的虫子,那些已经隔夜了的饭菜,都在老祖宗的探索中,生出了新的吃法


这些也是《奇食记》从头到尾一直都在强调的点:


“食物本无贵贱”



当地人在延续那些奇食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表达对老祖宗的思念


毕竟,忆苦思甜,深知过去的那些苦,才能更好的品尝如今的甜。



正如片中旁白所言:


“无味可抵至味,平凡秒变珍奇,奇食世界挟着伤感,却也充满真爱。”


“让我们用心品酌,这一刻的痛快。”




我看不懂B站的「年度第一」美食纪录片,但我大受震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