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 4.0的飙速实力派,XPG翼龙S70 2TB固态硬盘开箱评测

随着M2固态硬盘的逐步普及,高端固态硬盘产品无一例外地走上飙速度的跑分大战,而PCIE4.0时代的到来,高端固态硬盘的性能再次刷新了玩家们的认知,之前管家入手来自XPG的S50 LITE时一并入手了作为XPG新旗舰的翼龙S70 2TB,经过一轮折腾后终于来给大家做个开箱分享一下~

开箱部分
和之前S50 LITE包装风格相似,这一代XPG产品包装都使用了全红配色+镭射包装风格,而作为XPG新旗舰的XPG翼龙S70 2TB,相比50lite的包装盒要大上一整圈,从包装信息可以看到,PCIE4.0和NVME1.4是翼龙S70的最主要特点。

包装正面

主要特性

没有lite性能更彪悍

2TB大容量

包装背面

支持LDPC ECC

标称性能读取7400MB/s写入6400MB/s

5年质保
作为一款定位高端的旗舰固态硬盘,XPG翼龙S70 2TB也是支持5年质保的,得益于LDPC ECC纠错等主控算法改进,2TB版本的S70写入上限高达1480TBW,对于一般游戏玩家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用完的写入总量了,就算是拿去挖矿,相比同期竞品的1200TBW写入上限还是要高一截。

和众多固态硬盘产品一样,XPG翼龙S70 2TB也是没有附件的,默认标配的大型散热马甲已经安装在固态硬盘上,玩家到手即可使用。
产品细节
不同于主流定位的S50 lite,XPG翼龙S70 2TB作为旗舰产品更倾向于极致性能表现,为了解决主控的发热问题,S70配备了定制加厚的散热马甲,散热马甲本身为钛灰色,表面进行细磨砂处理,整体很有金属质感;而散热马甲本身为多层散热片的铝型材,这种设计有助于提升散热面积。

XPG翼龙S70 2TB本体

多层散热片设计

看着还是挺厚实的

类似于镂空处理,提升散热面积
XPG翼龙S70 2TB散热马甲是通过侧边螺丝固定的,所以散热马甲顶部可以轻松卸除,而固态硬盘PCB和散热马甲底部是用黏性较强的导热垫贴着,考虑到大力出奇迹可能会搞坏PCB部分,管家也只能作罢。

散热马甲固定螺丝

产品背面标识

支持PCIE 4通道的M KEY接口
通过卸除散热马甲顶部,我们可以看到XPG翼龙S70 2TB是一款采用Innogrit英韧科技主控芯片+SK海力士DDR4外置缓存+双面共四颗ADATA自封闪存的方案,散热器顶部和PCB之间采用性能较好的导热垫。

卸除螺丝和散热片

PCB本体一览

导热垫特写
在SSD主控方面,XPG翼龙S70 2TB使用的是Innogrit英韧科技的Rainier系列主控,Rainier系列主控包含IG5236和IG5636两款,前者针对高端客户端应用而后者则为数据中心/服务器应用,XPG翼龙S70 2TB作为高端玩家产品使用了前者。

IG5236FAA主控
IG5236是一颗由12nm工艺打造的,支持PCIE4.0 X4和NVMe1.4协议的固态硬盘主控方案,该方案使用外置缓存功能,并具备8条NAND通道,最大容量为8TB,可支持MLC、TLC以及QLC颗粒;而在安全性方面,除了支持热门的AES加密外,还支持国密2/3/4、SHA、RSA、ECC以及CRC等;相比其他固态硬盘主控,IG5236拥有英韧自家独有的LDPC ECC算法,在颗粒寿命上会有更好的表现;总得来说,相比老牌主控厂更值得期待。

IG5236FAA官方规格介绍

主控功能

指标一览
在外置缓存方面,管家手上这条XPG翼龙S70 2TB采用来自SK海力士的H5AN8G6NDJR-XNC颗粒,也就是我们超频内存中常见的DJR颗粒,单颗容量为8Gb(即1GB容量),颗粒堆叠方式为SDP,默认频率为3200。

外部缓存来自SK海力士的DJR DDR4颗粒

外部缓存规格一览
而颗粒方面,XPG翼龙S70 2TB依旧采用自家的自封颗粒,颗粒类型为3D NAND,在PCB上正反面各两颗,得益于现在3D NAND的工艺层数改进以及主控算法优化,2TB版本的S70写入量上限在1480TBW,面对CHIA挖矿项目对比同期竞品拥有更长的寿命,而作为硬件玩家而言,日常/游戏想用完1480TBW这写入量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了。

使用ADATA自封颗粒

介绍完毕准备上机

安装完成
XPG翼龙S70 2TB的散热马甲较高,适合安装在PCIE插槽之上的M2槽,如果主板的M2插槽刚好在显卡PCIE插槽之下的话,会和显卡安装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在MATX主板上较为常见,玩家装机选择搭配主板时需要注意。

散热马甲较高
基准性能测试
和上次测试一样,管家选用 5800X搭配X570 CARBON主板作为测试平台,BIOS为AGESA 1.2.0.2的beta版本,关闭PBO+手动锁定CPU频率1.25v 全核4.5Ghz,内存手动超至4000MHz CL20/FCLK2000;固态硬盘安装至直连CPU通道的PCIE4.0 M.2插槽上。

CPUZ截图
在CrystalDiskInfo中看到,管家手上这枚XPG翼龙S70 2TB固件版本为3.2.9.1,支持NVME 1.4协议和S.M.A.R.T.、TRIM和volatile write cache等功能,此时XPG翼龙S70 2TB传输模式也正常工作在PCIE 4.0 x4下。

CrystalDiskInfo
在CrystalDiskMark中,XPG翼龙S70 2TB的随机读写超过了官方标称的7400MB/s和6400MB/s水平,实际成绩为7476.11MB/s和6781.93MB/s,而在4K分数方面则达到了74.05M/s;在更严格一点的64GB测试中,XPG翼龙S70 2TB总体成绩大致上相同;总的来说这性能各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如果使用英特尔平台的话可能还有提升空间。

CrystalDiskMark 1GB跑分

CrystalDiskMark 64GB跑分
和之前多数测试一样,AS SSD Benchmark由于算法原因,跑分表现都会比CrystalDiskMark低那么一点,XPG翼龙S70 2TB在1GB下取得了8481总分,其中连续读取5998.96MB/s,连续写入6168.89MB/s,4K读取67.02MB/s;而10GB跑分中和1GB基本上没有差别。

AS SSD Benchmark 1GB跑分

AS SSD Benchmark 10GB成绩
TxBENCH0.98b里,测试得分有点奇怪,读写都保持在7000MB/s附近,顺序读取达到了6925.445MB/s,顺序写入则超过标称到达6963.785MB/s,而4K部分性能则为69.885MB/s。

TxBENCH跑分
虽然说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跑分一直比较打酱油,但这次是新主控方案的原因,软件算法可能有点跟不上,就结果而言这成绩和其他软件差异太大,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姑且看看就好。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跑分
SLC Cache大小&全盘写入测试
关于SLC Cache大小部分,管家使用了之前新的测试方法,直接删除分区+TxBENCH RAW模式高级测试中的执行全盘写入测得。

TxBENCH高级模式下自定义全盘写入

写入速度/时间折线图

实际降速位置

SLC cache容量计算
XPG翼龙S70 2TB的实际SLC cache容量是非常充足的,在执行全盘写入过程中,XPG翼龙S70 2TB在开始到1分48秒时一直维持在6800MB/s写入速度,到达1分48秒后速度开始下滑,此时写入量为670360928256bytes,换算后得出结果是:XPG翼龙S70 2TB的全速SLC cache大小约为624~630G,在全速SLC cache耗尽后速度会保持在2000MB/s一段时间,再稳定在800~900MB/s。
温度测试
温度表现也是固态硬盘可靠性一个重要指标,在高速高发热的NVMe固态上更加明显,这关系到主控在负载时是否会因高温而降频,管家通过CrystalDiskInfo进行温度监控,对比TxBENCH执行全盘写入/CrystalDiskMark 64GB跑分的温度截图,此时为广东夏天五月中旬,室温30度。

CrystalDiskMark 64GB跑分时58度

TxBENCH执行全盘写入25分钟58~62度
在原配散热片下,XPG翼龙S70 2TB的待机温度稳定在37度;在经过25分钟左右全盘写入测试温度保持在58~62度,而CrystalDiskMark 64GB跑分中,温度则为58度。管家认为,作为一款主打极致性能的旗舰产品来说,这温度表现还算不错。
总结:4.0时代的飚速之选

在本次开箱测试中,XPG翼龙S70 2TB的整体表现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在实际测试中,S70 2TB在AMD平台下跑分就超越了官方标称数据,随机读写达到了7400MB/s和6700MB/s;通过强化原配散热和导热垫,使其在高负载下仍能保持在60度附近,提升其可靠性;得益于英韧主控特有的LDPC ECC算法和颗粒工艺提升,写入寿命进一步提升至1480TBW,相比同期竞品的1200TBW要高出一截;
管家认为,XPG翼龙S70 2TB是一款拥有优秀性能的旗舰PCIE4.0固态硬盘产品,相比同期竞品在多个跑分项目乃至标称寿命上都有过人之处,适合对储存性能有严格要求且打算一步到位的硬件玩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