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小时哲学】哲学的符号学基础2:沉默和凝视的基本机制

2022-12-15 01:34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

❤️❤️❤️

凝视(Gaze)沉默(Silence)在本体论上具有相等的地位,两者都是非常基本性的符号学操作(前者相当于等号“=”,后者则是集合号“{}”)它是为世界一切物所拥有的机制

●1.我们之前讲过有三种者:他者丶大他者丶小他者,而所谓凝视就是它们把握自己一致性的方式或者说是建构事物自己同一性的符号学机制 (即它和它的补集所短路的机制,如“1={2,3,A}一方面等号的左边它的统一性,另一方面右边不断形成内外之分。盯着一个东西看其实就是在将它从它周围的东西所区分开来,意识到它不是其他东西。这里其实就是“它是除它之外其他东西”,因为你的主体性不理解否定词主体就是否定性本身——“等号=不等于号”)凝视的作用就在于形成凝视与被凝视者的二分,在这过程当中凝视的那个人就变成否定性的来源了(被凝视者作为一个被边缘所包裹的内在的东西——作为“它自己”,这种内在性归根结底是来自于主体性对它自己内在性的把握,同时这种操作也是在与其他事物的区分中把握自己)

●凝视是边界的自我呈现,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沉浸到事物的纹理之中的(将否定性灌注到其中) 而这个边界不断展开的过程就是沉默——集合号“{}”不停地展开,不停地设立新的整体(这其中是一个嵌套结构。一开始我看到是一个维生素的瓶子,现在我看到那个“維”字,现在我再看到“維”字的下面那一个点)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沉默?因为你要让集合号展开,就不能立马通过凝视限缩进去(立马用等号)这其中只有他者和他者是可以被无限展开的(它们是自我指涉循环结构)

●2.凝视“=”它有几个基本的作用。①一方面通过凝视能够构建我们完整的身体轮廓(它依靠大他者的凝视,来自于我们将自己放到大它者的秩序里面)在大它者的秩序A={1,2,3,A,S}中主体(S)就等于{1,2,3,A,$}(主体在建构自己的身体图像时总会有一个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先验统觉纯主体性的剩余——$)②另一方面物体有纵深的实体性也是依靠大它者的凝视生成的,在大它者的秩序A={1,2,3,A}中A又进一步可以等于{1,2,3,{1,2,3,A}}...无限嵌套,在这个过程当中物(123...)获得了自己的纵深。在集合中物体不仅得以与大他者并列,而大他者(作为背后永恒的第一实体)又使得这种并列状态同自己相等于。③再一方面凝视建构了“我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只能听到而不能被看到(不能摆出来作为一个东西来把握。我在我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面,我知道我只是我内心世界的一部分,我难以把它直接等于“我”)而谁能做到这个操作?小他者/客体a——也就是那个超越符号系统之外的/不与物并列的/你所爱的那个东西(在大它者的凝视之下你只有与并列的一个身体图像,而小它者的凝视给予了不与物并列而超越符号系统之外的那个心灵统一性——“你自己”)因此凝视构建了身丶物丶心三者的统一性,但这里还有个剩余就是“他心”的问题

单纯的/未让物展开的/无所观察的沉默“{}”是由凝视回溯性建构的,并不存在一个无所观察的沉默,所有的沉默都是有所观察让物展开的,这是一种至高幻想(一种史前史,一种主体化涌现之前的历史)沉默在主体性方面也有三个功能。①一方面沉默维持知性思维的持续在场,让他者不停地按照凝视的规矩展开自己(在符号学整体里安排位置)而如果你闭上眼睛自我凝视/不让它者展开你会很快睡着(你的时间意识/知性思维就停了)知性思维的持续在场就是这个括号“{}”展开运动的不停深化②另一方面你可以通过沉默把握到——“听不见的看到(the unheard seen)”把握到一个抽象的“我”(这个我不同于内听觉,他是由大他者和小他者的双重凝视所建构的,因为内在意识可听而自我意识却是听不到的,就算你的内听觉一直念“我我我”)③再一方面你可以通过沉默把握到——“看不见的听到(the Unseen heard)”,比如将你的大拇指与食指轻轻摩挲,这个时候其实你是听不到声音的但你仍会将它听觉化/意义化(将它注册到语言系统里面去)事实上事物交互的界面丶所有的内听觉/自言自语都是靠这个机制。这种不停地展开注册到系统里面去的过程其实就是依靠小他者的凝视(在这个集合a={A,a}当中的a它是随时随地的等着告诉你,之前的A是不完整的,实际上这个a就是{A',A'',A'''...})他人的心灵就是通过这个机制实现的,它就是一种看不见的听到(你没有办法看见他人的主体性,它不是通过某种实证的方式把握到的,而是符号学本身的机制)

●3.就此我们就基本理解了沉默与凝视的机制,前者构建了主体性丶他心丶知性思维/内在化的物的模式,后者构建了身丶物丶已心。这两者一般地都会被感受为一种虚假的不可自我维持的东西(它不是实证性的)

关于看不见的听到丶听不见的看到丶看得见的听到丶看不见的听不到的四元矩阵


前两者在沉默与凝视的本体论机制下都是成立的,而“看得见的听到”它在符号学上讲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有一种他者可以无条件地完美地整合进符号学网络中,既可以完美地外在化又可以内在化,它可以说是客体小a。你永远会有一些剩余没办法展开,你要进入符号学体系必然要进入到那个嵌套结构中去,去适应不同的并列状态)外在的物有凝视就是因为它有沉默(大他者在透过这个物在凝视你)它沉默它不干涉我符号系统的运行。在这个意义上讲,主体只能处在“”或“”的状态(要么听不到要么看不见。如果说有上帝,只有上帝能够做到实体与意义之间的短路——它的轮廓与无限展开的细节相等)而“看不见也听不到”这种完全没有符号学操作的状态/无凝视的沉默,它则是一种回溯性的符号学建构(它作为“无”在里面,反过来可以说它就是纯粹主体性$)

【一小时哲学】哲学的符号学基础2:沉默和凝视的基本机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