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刻钟哲学】什么是主体,什么是意识形态,什么是主体化(齐泽克《自由的深渊...

2022-12-15 01:32 作者:自言自语的小谱  | 我要投稿

__________________

❤️❤️❤️

评论1:

主人能指:“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

主体:意识到了“吃完饭要洗碗”和“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之间存在“裂缝”的一个状态,进而提出“为什么啊爸爸?”这里的“为什么啊爸爸”的“为什么”疑问的点不在于“为什么‘爸说什么就是什么’”(答案:“我是儿子”)而在于“草,为什么不是‘我要洗碗’,虽然结果都是我洗碗,但我没有听你的,而是听了我自己的,“我”说我要洗碗,所以我才去洗碗。(答案:意识到最打头的东西它是空洞的,可以通过斗争争抢到)”

主体化:对“我要洗碗”提出疑问:“为什么【我】要洗碗?”得到答案:因为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环保】,这样你的这个“我要洗碗”就接到了“不环保”上面,也就改变了原本的“我要洗碗”,变成了“因为【不环保】,所以【我】要洗碗”,【我】觉得为了【不环保】的相关事宜奋斗很有意义,所以我成了【不环保】的“仆从”。

__________________

❤️❤️❤️

评论2:

主体是效果,是能指链运动的一个效果,

主体是非意识形态的,主体性本身就代表了S1与S2被切开了,代表了缝隙。

个体被束缚进能指链二分的时候就会出现主体,S1(主人能指/注定空白的)与一串S2(能指链),

为了那一串S2,去填补与S1之间的裂隙(寻求根基),主体效果便涌现了。

主体是被主人能指所代表的,是“代议制”,主体不能在能指链中找到他自己的一个东西作为符号,


S1主人能指:“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父性律令)

主体:意识到了S2“吃完饭要洗碗”和“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之间存在“裂缝”状态,进而提出“为什么啊爸爸?”


这里的“为什么啊爸爸”的“为什么”疑问的点不在于“为什么‘爸说什么就是什么’”(答案:“我是儿子”)

而在于“草,为什么不是‘我要洗碗’,虽然结果都是我洗碗,但我没有听你的,而是听了我自己的,“我”说我要洗碗,所以我才去洗碗。

(答案:意识到最打头的东西它是空洞的,可以通过斗争争抢到)”


主体(悟空化)和主体化(臣民化)是两码事,是对立的

主体化(臣民化):对“我要洗碗”提出疑问:“为什么【我】要洗碗?”

得到答案:因为使用一次性餐具【不环保】,这样你的这个“我要洗碗”就接到了“不环保”上面,

也就改变了原本的“我要洗碗”,变成了“因为【不环保】,所以【我】要洗碗”,

【我】觉得为了【不环保】的相关事宜奋斗很有意义,所以我成了【不环保】的“仆从”。

意识形态;把注定空白的场的主人能指误认为满满的充盈的,这就是意识形态。

如自然环保主义的庸众对“自然环保”的痴迷,

如犬儒主义者对“一切都是谎言”,“谎言”的痴迷,

这两种人都没意识到,“什么是谎言”这本身也是需要话语霸权来争的,

当我们发现那个主人能指不再空洞时,我们就被意识形态所俘获了。

__________________

❤️❤️❤️

评论3

主体和主体化是对立的

主体化就是被意识形态俘获了,subjectification又有臣民化的意思

主体(性)就是认识到主人能指的空洞和无根性,可以通过class斗争争取到它的主导权

__________________

❤️❤️❤️

原文:

 总会有一个主体的。也就是说主体性是个效果。subject effect主体性、主体本身它是一个能指链运动的一个效果。它是没头的嘛。然后说在个体被束缚到一个能指链的二分的时候就会出现主体。什么时候会出现主体呢?我举个例子,有个小孩,爸爸跟这个小孩说你先去洗碗然后盛饭然后吃饭然后洗碗然后上床睡觉。 小朋友就要问了: “为什么?,“因为这是爸爸告诉你的"。小朋友 再问“为什么爸爸告诉我这些事情我就要做这些事情? ”,他爸爸这时候就援引主人能指,“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是这个主人能指, 好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了个S1。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S1主人能指, 后面一串S2:爸爸说要先洗碗——洗完之后装饭——装饭之后洗碗——洗碗之后睡觉。后面一串S2是一串命令链或者一个符号链生活意义的符号链,前面开头是S1。当小朋友感受到S1和S2。后面这一串S2都是连着的,一个连一个,按道理说它都是有所指的、都是有因果链条的。有一个事件发生秩序的一我洗了碗我自然要盛饭,我盛饭我自然要吃饭,吃饭我自然要洗碗,洗碗之后事情做完了自然要休息——这些都是S2,都是有一个positive features积极的特征的,但是就前面那个没有,前面那个S1前面那个符号,就是整个这个能指链开头的那个东西,它是自己作为自己的根据的,它是空的。爸爸说的就是爸爸说的,爸爸叫你做什么就要做什么,它是个空的,它是个主人能能指。

   当什么时候小朋友有主体性呢?当他意识到”爸爸说的就是爸爸说的“这种命令和后面这些东西有个裂隙,这两个东西是不一样的,后面那些东西统统都是有根有据的一他说了我要吃饭我要洗碗一我洗了碗 又怎么怎么样一它都是有根有据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而前面一个则是个命令,则是个律令一一父性律令,它是无根无据的,它自己以它自己为根据,它在本体论上设立为它自己的根据,它自己就是它自己的爹。当孩子感受到话语当中有这种张力的时候,有这两种话语的时候。 后面这个话语叫大学话语,前面这个叫主人话语,有这两种符号的时候, 前面叫主人能指,后面这个能指叫积极的S2 了,他就会产生一个效果。这个效果就叫做主体这个效果,就是他的主体性就产生出来了,是这个附带的一个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癔症化,他就会:“为什么呀?爸爸”,这种“为什么”这种状态就是这种面对主人话语想要为后面的符号性的秩序寻求一个根基的这个运动就是主体性。主体是一个能指链符号在能指链上运动的一个效果。没有一个根据的,主体本身是无根的,主体本身是无头的。所以很简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恰恰在这种情况下主体是由这个主人能指来代表的,主体不能在这个能指链里面找到一个东西是它自己的符号,它只能找到一个符号是那个主人能指,它由这个主人能指来代表它,present for it代表它、监护它。

    代表就是我替你,就是代议制,你懂了吗?什么时候主体产生的时候,就是说你会感觉到,当然还有一种就是主体性真正产生的时候还要更夸张,就是说它代表说齐泽克在这里更进一步说是在主人能指和后面那些积极的能指就是实实在在的能指链,主人能指一头和后面的能指链之间的二分的时候,发现它们两个是不同的东西,或者就是意识到主人能指本身是没有根据的。然后小孩这个时候进一步认识到,那我们到底什么是主人能指?可以争端一下可以抢一抢,我们可以试着去在一个霸权性的,就寻求霸权的一个冲突当中站住那个位置,站住那个空的主人能指的位置。就是小朋友这个时候就变成他就用父亲的命令爸爸说爸爸叫你,这个时候小朋友就会用“我”,就会用“我”这个主人能指来代替“爸爸说要洗碗”“爸爸说”“爸爸说小宝宝要洗碗” “爸爸说小宝宝要吃饭” “爸爸说。他后面小朋友后来就感受到这两个东西、这两种符号不一样,他后面“我要洗碗” “我要吃饭”—他用他自己的主人能指,他自己用他在这个positive features里面在这个里面他爸爸也会说我嘛。

所以他就用一个积极的能指链里面的一个能指代替了那个原初的主人能指,把它爹给杀了嘛,弑父了嘛,就这么简单。

就是如果我们单从一个非常粗浅肤浅的角度来看,孩童习惯话语使用状况下、语用学状况下之后,他就不再以这个人称不再以他的名字来指称自己了,他的主人能指不再是名字来指称自己。为什么?

名字是,他的父母会叫他名字,他用我这个词来指称他自己了,在这种情况我们说他主体化更进一步了,他意识到这个主人能指或者这个命令的发起者、这个意志的发起者/发生源、行动意志本身、因果链条的发起的那个开端…可以用他自己的符号了。 他可以用他自己的符号去填充那个空白的主人能指的位置,主人能指注定是空白的。

   那么在后面又,但是小朋友在说我之后后面又会被俘获会被这个 (nation, black dignity, demorcracy, ecology...)又会被另外的主 人能指俘获。最基本的对于意识形态误认的定义就是在于什么叫做意识形态呢?误认就是把主人能指的空白错误地感觉成它是完满的、充盈的就是意识形态。比如说你看到这个nation你是不是觉得它很有意思、很有意义? Nation nation! My nation!这意识形态 ideologyo。还比如:犬儒主义者“一切都是假的! 一切都是谎言!好,谎言,谎言! "你就觉得谎言这个符号特别里面有内涵、有意蕴、特别充实。不好意思,你也被意识形态俘获了,你这个主人能指,你没有意识到什么是谎言本身这也需要话语霸权来冲突来争端的 。what is lie?谎言本身是什么它本身也是需要去博弈的,有真实的张力,对抗那种矛盾发生的。就是说,当你发现那个主人能指不再空洞的时候,爱情!你就被束缚了被意识形态俘获了。就是说这种它的空洞的这个主人能指的那个空洞的那个性质瓦解了。那你就被意识形态俘获了。我们在意识形态当中被捕获,在意识形态当中只要我们,当我们一旦我们把主人能指和一系列的它的一些的积极的特 点之间的那个关联给它自然化的时候,那些积极的特点定义了它。它是一个斗争的一个结果。主人能指它的那个丰富的意涵是斗争的结果。是要那些特殊的、特定的那些特征来斗争。这些特征它是class struggle的产物,是斗争的产物,然后里面有一种话语或者某些话 语达成了妥协或者怎么样的,它就把这个主人能指加以界定。一旦我们把主人能指和后面那些一系列的积极特征给他连接到一块去,然后把这个连接看成是天经地义的,看成是就是这样…爱情!爱情就是忠诚、就是和谐、炽烈的、美好的、伟大的。你把这些东西,你就觉得爱情和这些积极的特征之间就是天然的、就是千秋万代的这两种东西就是这样。

比方说犬儒主义者。谎言!谎言就是虚伪的、阴暗的、痛苦的、自私的、金钱的、肉欲的,你把这些东西当成是千秋万代的。谎言这个主人能指和下面这些东西这些积极的特征无缝给它连到一块去了,这种情况下你已经在意识形态里面了。因为你放弃阵地了,你已经不再把谎言这个主人能指——就是如果你是个现代犬儒主义者的话——你已经不把谎言这个主人能指当成是一个有待现实的真实的社会博弈去争抢的一个东西。

如果谎言,如果我们赢了那么谎言就是什么?曾经的真相,曾经的不可说之物,犬儒主义者也是这样说的啊。犬儒主义者所以说他是陷在一种意识形态里面的,很好判定吧。

所以恰恰是在这个意义上,主体是一个非意识形态性的一个概念。主体这个概念、主体性本身就代表着主人能指和后面的(积极的) 能指链被切开了,就代表这个缝隙——主体就是这个缝隙,就这种符号学运动中间的一个效果。

也就是说主体和主体化是要对立起来的,主体和主体化是两码事,我们什么时候把自己主体化呢?就是说当我认识到我们自己,把自己体验在是主人能指里面一个确定内容的时候。比如说犬儒主义者说谎言!然后他说我就是谎言的看破者!他不就是变成一个主人能指的确定内容、规定的一个内容?所以犬儒主义者,然后其他人就是被这个谎言欺骗的或者是在操纵这个谎言的,而我是看破这个谎言的。

那你不是一样吗?你这个犬儒主义者不就是把自己定位在、规定在一个主人能指的规定的、确定的内容里面,然后识别出自己来,然后把自己主体化了。这种主体化恰恰使自己失去了主体性,在这个主人能指的这种充盈当中、充足感当中。而什么是主体呢?前面是主体 化,我们前面甚至可以说把自己臣民化,变成臣民了、变成臣子了。

主体化和主体是对立关系,主体化意味着被意识形态俘获了,而主体本身它是一个虚无、沟壑,它对应的就是那个空洞的能指,它对应的就是主人能指是空的——“我”能够察觉到它的空,“我”能感受到主人能指是空的。它是可以去,我们可以通过斗争冲突可以去通过博弈去抢的一个主导性的话语权的。

了解了吗?我希望你们意识到这一点啊I hope you...我希望你们不要做一个庸俗的犬儒主义者。好吧,那就讲到这里。


【一刻钟哲学】什么是主体,什么是意识形态,什么是主体化(齐泽克《自由的深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