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福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当前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挺高,但是从我观察到的现象是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幸福感在流逝,甚至可以看到有对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向往。这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站在纯物理角度的宏观思考也许可以解释这些,也可以对于今后针对通过社会变革带来幸福感这件事带来一些帮助。
如果我们把整个人类看作一个整体,它应对自然界的压力是恒定的,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并不会改变自然界对于整个人类的压力,这也是我解释当下普遍国人幸福感缺失的一个前提。
假定以上前提,我们对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结构进行物理建模,它们在应对自然界的压力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下图所示:

自然压力为常数C,
左图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型,每个人身上承载的压力是一样的,呈现均匀分布,每个人的压力为C/N,社会整体应对自然压力时表现为迟缓,如果把社会压力看作风的话,它会感觉到很大阻力,前进步伐就会表现为缓慢。
右图为市场经济时代的模型,整个社会呈现金字塔结构,每个人身上承载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呈现正态分布,T>C/N的数量是大多数,因此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多数人会感到不幸福,但是整体社会在因对自然界的压力时,阻力明显变小。
因此如果按照此宏观模型,如果我们需要社会发展可以采用金字塔结构,牺牲人民幸福,如果想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可以采用扁平化结构,但是社会发展会会显现缓慢。对于当下来说,个人认为可以对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进行社会结构优化,改为扁平化结构,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也就是所谓的共同富裕。
以上仅为本人闲暇之余的思考,希望能够对社会的良好发展带来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