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关于拜师收徒须知【本章只是娱乐,不要对号入座】
玄门有拜本师和拜学师两种说法,本师称“师父”,学师称“师傅”或“先生”。【本章只是娱乐,有的情况特殊不要对号入座】
“师父”和“师傅”虽音同而意别,“师父”(本师)一生只能有一位;
“师傅”(学师)可以有多位。弟子称呼时均为“师父(傅)”,
对教内人士介绍时,以示区别,称本师为师父,称学师(师傅)为先生,使人一听便知。
皈依入道修行,投拜师父如同睁眼投胎,犹于再生父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事师如父(师父称谓由来)。《太公家教》有云:“弟子事师,敬同于父”。这个师父为本师,亦称度师、恩师、家师。【但是现在人心太坏,自己也不知道哪个好哪个好,师父在考徒弟同时,徒弟也是在考师父的】
学师,即师傅,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出家弟子或在(俗)家弟子住庙修持三年,经得住师父的考察,为其举行冠巾仪式,如逢丛林放戒,可推荐前往受戒。修道之路漫长而艰难,需要掌握更多的玄学。
本师感于自身才疏学浅,为了培植仙根,期盼弟子成才,使其提高造诣,践行仙道真谛,增长修为,济世利人,弘扬大道,丕振玄风。就鼓励弟子参访高道名师,求授方术道法(如道功道术、琴棋书画、医武卜易等),这叫“拜师傅”。道教亦称之为“拜先生”。【看个人情况,不要当真哦】
本师赐予弟子道名,依循道脉传承续排辈分。“师傅”或“先生”只管传道授业解惑,授予学识道要,切不可为已具有法派师承关系的修道者重赐法名或更改道名,这样会被道门中人耻笑和瞧不起。
修行人中亦有轻狂随意,不明事理,贪图虚荣者,本来已有法派师承。却不顾道义,背叛师门,看到有名的高道后,竟隐瞒真情,逢迎攀附跑去投拜人家认师父,这样的弟子则会被认为属于不孝,受人唾弃,遭到鄙视。
高明之师在收徒方面亦慎之,如知道前来拜师者已有法派师承(有师父),断不可再收其为自己门下。若事后发现有隐瞒真相而拜师者,也要规劝教育,晓之以理,督促改过。以免惹来非议,声誉受损,被人轻视。
道教《事师威仪》是道门弟子首先要做到的个人修持,是一贯谨慎遵循的原则。《事师威仪》是弟子恭敬师父、亲近师父,衡量自己、修炼自己和证真得道的捷径。
通常情况下,拜师收徒是严肃、隆重的,须有度师、引进师、证盟师三师。举行仪式【看个人情况,不要当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