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才子传》之李贺

2022-03-29 14:48 作者:湘间小鹿  | 我要投稿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夫不清楚余秋雨的祖上是否满腹经纶,但从其名字看来,为余大作家取名的人应不简单。当然,还有可能是另一种情况,比如余大作家出生的时候,正值秋雨绵绵,故以“秋雨”名之。如不信,老夫试以一例佐证:老夫年少之时,尝于国企工作,时有一同事,名曰:曾云。老夫闻之顿感其倾满书香之气,想起元稹的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多么有深意的名字,后听她自己解释才明白,她爸姓戴,妈姓曾,她的名字由此而来,想来真是唐突西施。  


        无论如何,李贺被称之鬼才却是当之无愧的。他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大唐“三李”。李贺对后世影响之大,远远超过其他二位。甚至一代伟人润之的诗词,多有化李贺之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如“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主席自己都说过:“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


        有人评论说,因为李贺很勤奋,故能成就其天才之作。在老夫看来,这些人根本没有明白真正的天才靠勤奋没有鸟用,比如李贺七岁时,其名声已在当地传开了,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自是不信,便和皇甫湜一起造访,当面考试,李贺援笔顷刻之间写下《高轩过》一诗,韩愈与皇甫湜大吃一惊。兹录如下: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此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韩皇二人来访时的气派;第二部分,赞颂二人的学识和文名;第三部分,写自己的处境与抱负。一气呵成,结构谨严,跌宕多姿而又富有感情,更难能可贵的竟以韩愈的风格写就。 一个七岁的小屁孩,挥毫而就,不加修饰,这只有一种解释:唯天才方能成大家。


        史载李贺家贫,这个可信度不高,其一,其父官虽不大,然其养家不成问题,且祖上一直为李唐宗室,最贫穷也不至于没饭吃;其二,李贺还经常骑着瘦驴到处闲逛,从这点看,不用为生计担忧;其三,无缘科举后,他到过很多地方游玩,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 以上三点足可以证明其家境并不困难,何况家里还有仆人。


         十五岁的李贺已经是名满京师,正当他想一展雄才之时,却遭受到了无耻小人的诟病,因其父名“晋肃”,晋与进犯讳,导致李贺无缘于进士科考试,也就彻底停留在高考前的状态。这对于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希望之门被堵死,满腹才华却无法施展的李贺来说,无异于抽去了灵魂。虽然,作为他的前辈也是他的知己的韩愈,竭尽所能帮其解困,亦无济于事。思之令人痛心。 李贺这首《南园》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中包含着多少的痛苦与无奈,悲苦与哀愁。 这种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感,又有谁能够体会到。不禁令老夫想到黄巢的那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把知识分子的进阶之梯封死,大唐就只剩灭亡一条道路可走了。


        失去了科考的李贺也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不断的游走于长安,洛阳和昌谷之间。这种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的处境,促使李贺从天才转向了鬼才。

        提到李贺的鬼才,不得不提以下两首诗: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珮。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曹雪芹借贾雨村品论天地正邪之说,盖亦适李长吉之运矣。长吉阳间之路不通,只能借神鬼之说,行于文,遂有幽昧之意;呈于诗,则格调沉郁而显阴森。然而,李贺所留诗篇二百余首,其言神鬼之诗不过十之一,二,后人尊之为诗鬼,其有失公允也。


        吾品其《咏马》诗二十余首,其两句: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读之骇然。


        李贺之诗可以称得上诗中之上品,非独其鬼诗令人惊惧,其言志之诗亦让人顶礼膜拜,最后以他的《雁门太守行》作为对他一生的总结吧: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唐才子传》如此评述李贺: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


《唐才子传》之李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