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牛头—9款丰田怪车拾趣

作者:咖加用户-PRND21
引言:以“中庸”著称的丰田,脑洞也是一言不合飙到飞起的。
一直很想写这么个偏猎奇的小文,但因为房事…病房事太多,门诊事更多,耽搁至今。碰巧(?)这两天感冒,顺手就填个坑吧!
(至于剩下的坑,有些其实早写完了,但懒得发【手动doge】)
许多品牌都会给人带来惯性联想,比如一提蔚来,就会想起板儿车、半成品、丧事喜办;一提马自达,我们就会想起(娇气的)转子、运动;一提日产,我们就会想起昔日的技术日产、昔日强悍的Prince、如今那堆廉价货。
张小胖表示还会想起他那台1年变速箱就已经抖得一塌糊涂的破途达。

(如果变速箱不出那么大bug,不衰减得这么快,途达原是个还不错的廉价越野车)
提起丰田时,又会令人想起什么呢?
许多人想起的怕是中庸、保守之类的字眼,仿佛这企业是靠1年卖1000万辆让人完全记不住模样的威驰和卡罗拉,外加1000辆领导特供V6考斯特过活的。
别闹,如今卡罗拉很风骚的。


(和周华健代言时代的平淡如水相比,如今Corolla画风剧变)
实际上,身为巨鳄,丰田有极宽的产品线,算上停产车更是海量。这其中有车恪守中庸,有车又特别放飞自我。在这其中,有许多曝光率很低,其貌不扬却身怀绝技的奇特车型,咱今儿就聊聊。
1. Blade Master——大舰巨炮卡罗拉!
许多人一直以为Corolla=三厢小轿车,这很正常,因为国内corolla超过99%都是三厢。实际上卡罗拉早就有掀背、旅行车等多种款式,只不过主战场不在大陆。

(最新款卡罗拉依然提供三厢车、掀背车和旅行车)
其中根本就是掀背卡罗拉的Auris,当年在日本有个和乖巧造型极不符的名字——Blade,剑!名字这么嚣张,发动机当然不能搞1.5小蹦蹦了,它直接用了凯美瑞级的2.4升引擎,够凶。


(总的来说,Blade还是当年丰田典型的乖乖风格)
然而这只是开始——它有个性能版Blade Master,剑圣!
为什么丰田要偏执地给这小车塞280马力的3.5升V6发动机进去?谁知道呢!反正它这么干了。有试过这车的小伙伴表示大油门起步拧得厉害,中段加速炸裂。


(外观乖乖,加速超凶的Blade Master外观仅在细节上和普通版有所区别)
废话,这发动机放汉兰达上都凶,何况卡罗拉。
这也是至今唯一的原厂V6卡罗拉,真-窄快V6。

(“亲爱的,我买了台卡罗拉回来,不过预算稍微超了一点……”)
2. 初代Himedic——大舰巨炮连海狮都不放过!
作为回本儿神器,被国内厂家“借鉴”了无数次的海狮似乎从来和马力没什么瓜葛,能载着人货安安稳稳从A到B就OK,以至于youtube上有人开不到160匹的2.7自动档海狮跑出破百11秒多的“超快”成绩时,我很惊讶。
然而实际上,HiAce玩儿过更狂野的:原厂V8!

(初代Himedic专用救护车基于H100系丰田海狮)
新急救法施行后,日本的医疗、抢险等部门对国产的高级别救护车有很大需求。一手好牌的丰田当然不会放过这肥肉,92年(普通H100海狮投产3年后),名为“Himedic”的高性能救护车横空出世,坐等有关部门买买买。

(性能强大,但Himedic外观非常低调,连轮圈都…)
这款Himedic外观和如今国内许多小城的救护车差不多,一副高顶金杯样儿,但实际上它远不止如此——哪怕刨除齐全的急救设备,车本身也相当凶狠。
载着大量器械设备又拉不少人,体重无论如何苗条不下来了,既然节流无望,就开源呗!结果这源一开就是大招:丰田放弃了原配动力,跳过了V6,直接把凌志LS400的4.0 V8鼓捣进去了!4AT倒没什么奇怪的,日本商用车大面积用AT已经很多年了。

(不用大惊小怪,同期的普通版海狮也可配备液晶仪表和自动档,只要愿意花钱,自动空调、电子可调悬挂也都不在话下)
为了塞发动机,也为了保障后部救护空间,原本不足1.7米宽的海狮愣被加宽到了超过1.8米。

(屁股下面放个V8,冬季一定很暖和)
本职是救人性命,这四驱V8海狮Super无意中却成就了段性能传奇,虽然4.0发动机被调低至220马力,它依然是迄今为止马力最强的原厂平头海狮,也是唯一的原厂V8海狮。
随着需求变化,Himedic逐渐放弃了大马力,更加功能化。第二代Himedic基于Granvia(就是原版阁瑞斯),3.4升V6,为提高灵活性使用了四轮转向技术。而至今在役的第三代已经完全回归了“设备齐全的宽敞急救车”定位。

(四轮转向的Himedic II)
实际上,退役的初代Himedic还在国内出现过……
3. 先驱的先驱——混合动力考斯特!
谈及“丰田混动车”时,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普锐斯!”
Prius上市时,咱们的市场还在纠结单点电喷、电控补气。整车动力系统的复杂程度在当时堪称科幻,我纠结了很久为什么它的1.5升发动机只有40多千瓦,“屌丝版”1NZ-FE反而几乎功率翻倍。

(初代普锐斯的造型十分平和)
如今丰田已经卖了超过1000万辆混动车(含凌志),光普锐斯全家桶(普锐斯、普锐斯C、普锐斯V)就超过600万台。



(普锐斯C、普锐斯、普锐斯V分别定位小型车、紧凑级车、紧凑级MPV。其中代目最新、最注重空气动力学的普锐斯4外观上也最夸张、最受争议【反正我很喜欢】)
然而如果抠字眼,你会发现这么一句:普锐斯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乘用车】。
这句话挺严谨,因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并不是普锐斯。
而是台商用车——考斯特!
没错,就是碍国小酱们一看就跪的考斯特。
考斯特Hybrid EV于1997年3月销售,比普锐斯早了好几个月。

(考斯特Hybrid EV在外观上与普通车型基本一致)
虽然都姓柯,柯洁和柯南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不要在意姓这个细节…)

同样,虽然都叫“混动”,考斯特Hybrid EV的动力系统与普锐斯原理也截然不同:1.5升汽油机仅发电,后轮由电机驱动,与引擎没有机械连接——这思路和如今尼桑e-power电传混动、以及低成本版本田i-MMD混动系统非常接近。
当然Coaster远非这思路的鼻祖,之前就有矿山车之类用,但“铁打的小巴”是头一个揣着它量产的。
虽然算量产车,但这混动小巴明显没打算好好卖——当时它售价超过1500万日元。这什么概念?比丰田旗舰世纪还贵!

根据文字记载,和采用柴油引擎的普通款相比,考斯特Hybrid安静得多,在市区行驶游刃有余。不过这车短板也很明显——在北海道等寒冷地区电池放电能力明显降低,导致动力下降;而且在连续爬坡之类路况中,1.5升汽油机牟足劲儿充的电也不够,能量入不敷出,很快就只能龟爬了……
2007年这昂贵的“量产混动第一车”默默停产,至今它依然是唯一一款混动考斯特。
哦对,这家伙还是史上排量最小的考斯特——听着有些寒碜,但考虑到它的原理,仅供市区走行其实也没毛病。
当然爬长坡时,它未必比6缸柴油机的小伙伴省油……

(作为混动大鳄,最新款考斯特至今没有混合动力版本)
4. Mad Bus——四驱考斯特!
稍微翻翻官网,你就会发现日本本土车型四驱车型比例奇高,哪怕是那种主打软绵绵、懒蛋蛋画风的微型车也不例外。据说是为了应对北海道等寒冷豪雪地区糟糕的道路。
这款姿势高到不知那里去了的考斯特,据说也是这么来的。

(没错,前独立悬挂+门桥!但下探的车门妨碍了纵向通过角)
丰田没找“过于正常”的四驱Dyna轻卡,干脆从自家“军转民”的Mega Cruiser上扒零件,最终结果就是这小巴不仅有全时四驱,还用上了Mega离地间隙十分可观的前轴门式驱动桥!

(这辆后单胎版本干脆连后轮都是门桥…)
最大的遗憾恐怕是它没像Mega那样,凶残地用上四轮转向,否则转弯直径恐怕要直逼霸道了。

(由于宽敞、耐用、越野能力强,海外吃瓜群众很喜欢把四驱考斯特改装成房车)
为了乘客上下方便,这货的乘客门居然是下伸的,位于车子中间最低点,直接影响到了纵向通过角——过驼峰时主动给车门先来一拳,堪比打架时上来先插朋友一刀,令艰难险阻们非常费解。
并不只有丰田,尼桑和三菱也做过同样的“野巴”,一起提高姿势。

(四驱款三菱扶桑Rosa。与拥有Mega魂的四驱考斯特不同,它采用传统的板簧+硬轴前桥,应该是从Canter轻卡上借来的)



(日产碧莲的四驱款还不止一代)
当然喽,在整天硬刚袋鼠的澳大利亚,它们自有一套Coaster四驱魔改的套路。嫌你的陆巡还不够宽敞?试试这些好了!



(在袋鼠国,通过使用轻卡和陆地巡洋舰的部件,许多考斯特都被改装成能够翻山越岭的四驱小房子)
5. 伪装成小车的蓝翔小霸王——Moguls!
这车亮相于95年东京车展——那个以“日本车企中二病爆发”闻名的车展。当时汽车之友在黑白页上简短介绍了这款车,译名“路路通”,信达雅。

(Moguls的“四肢”伸展得简直不像一辆汽车)
和许多微面概念车不同,Moguls虽然也是小盒子——好吧后面少一块——但作为“林业工人专用车”,它很难说究竟是越野化的小汽车,还是披着汽车幌子的野外机具。
这车很小,比老奥拓还短,比新吉姆尼还窄,不过还是努力留了个货斗,虽然最多就能塞个本田大法的发电机。近乎平头的小驾驶舱内,司机很美特斯邦威地坐中间,仅有的乘客坐在斜后方,另一边放东西。

(左侧车门小得令人心寒,比较适合四姑娘)
官方解释是右侧有乘客所以车门较大,左侧仅供司机上下,因此车门小。拜托司机也不是半个人啊喂!我看了眼那个更衣柜门既视感的车门,算了随便了。
下盘才是Moguls核心:与“路人车”完全不同,它搭载的是在工业/农业机械上广泛使用的液压驱动技术!1.5升发动机驱动液压泵,四轮动力皆来于此。通过调整压力的走向,这小家伙还能进行两驱/四驱切换、模拟差速锁,甚至可以单独调节左右轮速,来完成超小半径的“坦克掉头”!
更狠的是液压不仅提供动力,还能在电子控制下主动升降车轮——而且幅度达到半米!这小家伙一共才3米出头长。


于是你就会看到这小家伙翻山越岭时,四个轮子上下翻飞,车体却几乎始终水平的奇景。如果装配TEMS的老式皇冠可以叫魔毯,那么它应该就是魔盒了。
丰田嫌这还不够硬核,干脆又给它提供了四套履带供替换。

有句港句,你直接把车身换成旋转的挖斗,应该不会有任何突兀感……
6. 无视回本儿的野生轻卡——Dyna HMV!
有关这台车的资料很少,不过你可以这么来认知它:平头小轻卡+短轴+Mega Cruiser。

所以它虽然长得和路口垃圾车没什么区别,但全时四驱、差速锁、低速档俱全。
既然Mega化,当然少不了门式驱动桥和四轮转向。
这魔性的家伙主要卖给消防队当特种抢险车,不过大多数消防队还是更喜欢“传统”些的车型,因为够用了,还便宜。

(稀少的丰田Dyna HMV救援车)
Dyna HMV和考斯特4X4都远算不上成功,只是填补特殊空白的边缘车型——即使是民用版Mega Cruiser卖得也不咋样,除了真爱粉,谁这么和自己过不去,整天在日本开这么个昂贵、硕大、内饰拼凑一气、空间狭小、加速还慢的越野车?
哪怕在车大路宽,什么都大三圈的美国,乐意买悍马H1的也是极少数。
所以日本本土跑的越野车里,吉姆尼特多。

(历代Jimny在日本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7. 超限量版皮卡加盖——Classic!
有段时间,日本车厂兴起了复古潮,没几款或流畅、或尴尬的复古车,遇到老对手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97年的三菱帕杰罗Junior复古版“Flying Pug”就是知名膈应版复古车,原计划限量1000台,结果一共就卖出去100多辆…话说为什么这车要叫“飞翔的哈巴狗”???)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怀着“让精细工人一展身手”的想法,丰田在1996年搞出了第一款独立复古车型Classic(经典),致敬自己当年第一款量产车AA。

然而设计师们的致敬手法过于硬核,连独立大梁、后硬轴都强行恢复出来了——因为这车根本是用“丰田军火”海拉克斯皮卡改的!
连发动机都沿用了皮卡的2.0升3Y汽油机,比在我国称霸自主品牌20多年的4Y还小点儿。
拜托,就算再致敬,再精雕细刻,拿回本儿小皮卡改复古轿车,这招也未免太中国婚庆车了吧???


(为什么第二排车门这么小呢?因为就是从皮卡上照搬的……)


(Classic的中控台和仪表板也是直接从Hilux皮卡“装修”而来。恕我直言,这木纹和大红座椅忒土味了…)


(车尾造型还算正经,但斜溜造型+Hilux的独立大梁,行李箱的容积注定悲剧…)
这款超魔改皮卡限量100台,无论改装套路多奇葩,收藏价值还是很高的……
而且至少比三菱的这款“复古概念车”好看多了…

(三菱Re-Model A,一款基于插电混动版欧蓝德底盘的“复古车”,仅有的问题是它一点儿都不像三菱Model A,倒像景区里粗制滥造的电动游览车……)
8. 皇冠再现——Origin!
这次丰田终于没胡来,2000年限量发售的复古车Origin不再拥有皮卡、微面或者中巴基因,而是基于Progres轿车。


(由于市场对这种“小巧的豪华轿车”反响平淡,Progres和其姊妹车Brevis没有直接的继承者)
当然Progres/Brevis本身市场定位就非常奇特:这是一款和威驰差不多大小的后驱六缸轿车!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皇冠Mini……和如今咱这里崇尚的小马拉加长大车完全背道而驰。


(Origin致敬的是50年代的第一代丰田皇冠)
用魔改皇冠Mini来致敬初代皇冠,听着还比较好接受。

(自杀门、后门和后风挡的玻璃造型都有着初代Crown的影子)
虽然很贵,但古色古香的头尾设计、情怀爆棚的独特尾窗和后排“自杀门”都能看出牛头对这款车的确相当用心,1000台左右限量生产,本儿都未必能收回来。
什么?Mitsuoka?瞅瞅光岗2008年的招牌丰田产品罢……


(2008年投产的光岗Nouera 6-02,基于卡罗拉,这前脸表情真刺激…)
9. 重装机兵——搭载燃气轮机的混动世纪!
如今,搭载5.0升V8混动系统的第三代世纪已经上市,丰田堪称世界上最懂混动车的企业之一。
不过70年代初时,“混动车该什么样”还很模糊,大家思路也就天马行空。丰田攻城狮们想到了一个脑洞不大不小(正好能跑火车)的组合:电池驱动电机,电机驱动车轮。电从哪儿来呢……咱塞个燃气轮机进去,发电!!!

(Century的凤凰标+尖叫的燃气轮机,很魔幻的组合)
所以他们死乞掰咧地要给自家最精致、最庄严的旗舰装这套系统:就它鼻子最大,其他轿车实在塞不下去这么大的燃气轮机用爱发电套装了……
虽然当初这项目开始时,他们觉得燃气轮机又小又轻,特别适合充电。

关于这辆车的信息很少,所以我不确定它有没有外接充电装置。如果有的话,这台近50年前的大鼻子世纪,其实就是如今特别政治正确的“增程式电动车”嘛!


(和同期的普通V8世纪相比,混动版世纪的车头大幅拉长了,连造型都有明显变化)
即便没有,它这种类型的混动,和EREV也就是临门一脚的距离。
这台世纪的车头明显拉长了,要不是燃气轮机的啸叫,要不是这车加速一点儿都不快,你很可能会以为它用了台V12。
这个“燃气轮机蔚你加电”混动项目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80年代后期,最后无疾而终。和V8普通款相比,这辆尖叫的世纪Hybrid性能没优势,噪音更没优势。
不过它的确很省汽油——这完全因为它的燃气轮机喝煤油。

(如今的第三代丰田世纪标配5.0升V8混动系统。这套系统从原理上就与曾经的燃气轮机混动Century完全不同。那么问题来了,性感玉米老师吹爆那么久,到底什么时候给小老师买这款黑色丰田代步小车?【手动dogy】)
————这是一条并不华丽的分割线————
我开始没想好跑题写什么,碰巧8021年来的病房同事问我事儿,山东妹子,这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网上挺火的那个“女人吃饭不能上桌”的讨论。
说实话,我没觉得这有什么可讨论的,都9012年了,如果还有人道貌岸然地要和我辩论“女人要不要裹小脚”,我先替我太姥姥抽丫50个正宗老北京大耳帖子,当面付清概不赊账。

所以当我发现这“讨论”居然还不完全呈一边倒态势时,真有点儿惊讶:不是建国后不许成精么?怎么放地里沤了多少年的猪粪,还堂而皇之地穿上衣服装人了?
不好好在写着“污”的井盖下面待着,到地上霍霍什么劲儿。
打从我记事儿起,家里从来没有过这类“规矩”,我妈到饭桌那儿吃饭,或者窝沙发上边吃边看电视剧,都随便,这是理所应当的。
爷爷奶奶这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没离开内蒙古的小村。那是个挺穷的村子,90年代末才有第一辆拖拉机,有电但经常停,遍地还是土坯房,我小时候在鸡窝的墙里抠出了本小人书看,1970年的。
羊肉馅的“玻璃饺饺”、莜面配极新鲜的羊肉汤,现在想来都是很棒的吃食,但幼时的我还不懂这些。这羊有多新鲜呢?反正早上我还跑到隔壁拿果子喂过它……
即便在这么个落后闭塞的环境里,奶奶也一直和爷爷坐一起吃饭,这是理所应当的。
我没想到,20多年后的今天,“女人不能上桌吃饭”这种可笑的东西居然还没灭绝,精神文明建设还非常任重而道远啊……
有人说“这是传统”、“需要保护”、“需要宽容”。我可去了个令堂吧!就这还腆着脸叫“传统”那?文化精华、有时代痕迹的经典技艺可以叫传统,你这纯属旧社会糟粕,从马桶冲下去都嫌堵厕所那种。
还保护?听说过保护文物的,听说过保护古树林的,我还没听说过哪儿从化粪池里舀出一勺来要求大家悉心呵护的。

宽容?对秉承这些歪理邪说的家伙冷酷无情,就是对这社会的宽容,对那些勤劳女性的尊重。
实际上,许多人根本是整天借着“传统”、“文化”之类的幌子,在打自己龌龊的小九九,玩儿物化女性那一套,幻想着整天在家做土皇帝。遂您的愿,继续埋土里吧,挺好,以后也别出来了。

午餐时我问这位山东女同事:哎世良同学,你家那儿吃饭时,女人能上桌不?

(除了眼睛,相似度80%+。根据发型变化,我对这位同事的昵称会在“李大宝”和“世良同学”之间反复切换)
“别家我不知道,谁敢在我家扯这个,我打爆它的狗头!”
不愧是颌面外科博士,牛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