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40万留学英国值不值?----一个简单的现值模型

2021-02-26 04:11 作者:Jim大叔说留学  | 我要投稿

我曾和我的一位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就读于帝国理工商学院的学生Dingran讨论过关于用40万投资研究生教育,用一年时间在英国硕士学位是不是值得的。他用一个简单的财务估值方法给出了一个有趣有有些哲理的答案,这里邀请他分享给大家:

大家好,谢谢Jim的邀请。 这里分享一些我的一个“小模型”以及一些思考,希望对正在纠结,正在后悔,或是正在愤愤不平的同学们有帮助。

我2020年从人大毕业,获得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学位,绩点分别为3.74与3.87。对我来说,我当初有四种选择:

1.本校保研,因为是经济学所以大概率会五年硕博读下来

2.直接工作,当时手里的offer是毕马威的return offer (以A2入职)

3.出国读研,个人原因没想申美国,英国优先,拿到了帝国理工ESB,UCL BA,INSEAD MiM等offer

4.回家写小说(我现在仍抱有这个打算)

我承认决策中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包括个人性格,想出去看一看,不想工作又不想在鹿大连蹲9年,我妈想让我硕博连读我偏不......

但是既然题主非常纠结“三四十万”,那么咱们就只算算钱:

  • 假设1:直接工作起薪一万,增长就按KP的晋升来,年增长大约15%。

  • 假设2:留学一年花费45万,回国进入咨询或互联网,工作起薪一万五(这五千的提升硕士文凭倒是次要的,更多的是给了你一年的准备和提升的时间,道理可能和复读差不多),依照题主假设,在帝国理工划水所以能力没变,且水硕文凭并不受认可,年增长仍是15%。

  • 假设3:硕博连读补贴五千/月,五年时间,出来之后大概率继续从事学术,月薪一万五,加上福利补贴算2w,但增长率较低,假设为10%。

  • 假设4:回家写小说,10年零收入,30岁时成为中国继刘慈欣之后中国最伟大的科幻作家,成名作《水不水》影视化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被《上海堡垒》关上的大门,版权分成五亿,以后每年收入1000万,多出来的统统捐给中国人民大学科幻协会。

  • 假设5:我的个人年化投资收益率为6%,并以此为折现率。(实际上直到最近还是负的)

  • 假设6:工作到60岁光荣退休。

如果直接工作,根据上述假设我一辈子约能赚3200万的现值,留学可以赚到3500万,保研走学术道路1200万,写小说赚到4个小目标。

综上所述,我应当果断放弃英国一年硕士潜心写小说。

-----------------------------------------------------

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在上述假设下,一年硕的现值是要比工作和保研要高一些的。其优势在于:

1.相比于直接工作,给了我们多一年的准备时间,在你觉得一年之后你能找到比现在更好的工作的情况下,未来收益的现值足以超出初始投入。做一个简单的敏感性分析,即使二者增长率相同(硕士文凭没有用+课程太水什么都没有学到),在t1时,回国归来的初始工资比直接工作一年后的工资高出5.07%,比直接工作第一年的工资高出20.8%即可覆盖成本。

2.相比于国内读研,省下了1-2年的时间。我个人把这1-2年的时间理解为“我可以多工作1-2年”,即国内读研我工作35年退休,留学工作37年退休,多赚出来的更多取决于第36年和37年收入以及折现率,而非第1年和第2年的收入。

------------------------------------------------------

这个模型在假设上有很多漏洞,但是这里并不是想用它“证明”英国一年硕士比其它选项要好,大家也大可以通过不同的假设得到不同的结果。举写小说的例子其实是想用一个极端的表达说明:从整个人生发展的视角来看,这些对于决策的单维比较(以题主的例子为典型代表,包括我的这一个模型)其实是非常浅薄的。

其实我想通过这个小模型分享给大家我的一些想法:

你正在进行的艰难决策或后悔做出的决策(例如直接工作-去英国留学),如果以单纯的线性假设,站在整个人生的视角来看也不过是造成不到10%的差异。

如果你不认同你的职业发展或者人生道路是以15%的增长率线性增长的,那么一切就会变得未知许多。当前的决策会对你以后的发展产生程度不同、方向不同,不可预知的重大影响。但关键在于——你现在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个决策会带给你什么,对吗?

决定去英国读一年硕的同学们一定有他们的理由,觉得英国一年硕不值得的同学们也是基于相信自己有更好的选择。所以既然最终结果亦或是正负10%的差异,亦或是无法预测的,那么何苦去争论呢?

不管同学们当初或即将选择直接工作,保研,还是前往世界各地留学,如果你能从或理性或感性的基础上充分说服自己,那么你的选择就没有错。你所能做的就是在做出决定后,充分把握这一决定所带来的机会,去利用这些决定带来的“不可预知”,在今天让昨天的决定变得更好:或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项目,或是发一篇核心的机会,或是发现北区食堂一份好吃的菜品,或是华尔街的实习,或是悉尼的一家初创企业,或是伦敦的一个好朋友。

如果有平行世界,保研,工作,写小说这三条世界线的我或许现在的处境和未来的结局会完全不同,但我相信他们现在一定也活的很开心,也一定在为自己的梦想和在乎的人努力着,和决定去英国留学的我一样,这就足够了。

40万留学英国值不值?----一个简单的现值模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