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些年,招生老师话语中的坑之“转专业”

2020-12-01 10:57 作者:惠州一中杏林菌  | 我要投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那些年,招生老师话语中的坑之“转专业”

作者:山山木木(小木锅)

图片来源:小木锅

二次排版/审核:惠州一中杏林学社内建部


零:前言

填报志愿时是选择好一档次的学校中较差的专业,还是选择次一档次的学校中吃香的专业?这永远是填志愿时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好一档次的学校的招生老师为了打消这一类学生的顾虑往往会提及到该校的转专业政策,并着重渲染该校转专业自由度有多么高、政策有多么宽松,并举出一堆从所谓的“天坑”专业转入热门专业的例子。

但事实上,在大部分院校,转专业,尤其是转入相对热门吃香的专业,有可能比当年招生老师描述得要难上数倍。因此笔者认为填报志愿的考生首先需要小心招生老师话语中的一个大坑便是“转专业”。


一:转专业为什么难

其实“转专业难”这个说法并不是很严谨,应该说是“转入热门专业难”,而转入热门专业之所以难,在笔者看来,无非是因为“僧多粥少,内卷严重”

如今每年毕业季都是“史上最难就业毕业季”,又结合近几年因“万物皆可互联,一切均可编程”思潮而兴起的编程热,在一些常见平台上(点名某乎),似乎只有学习CS(Computer Science)或是金融专业,未来才能在就业市场有一席之地,才能过上舒服的日子。虽然有一些夸张,但却也反射了如今社会的一个现象,即CS专业毕业生的起薪可能比土木、机械、电气、材料等专业工作了几年的毕业生的工资还要高。因此,每灯塔指路·序章年有无数学生想要从所谓的“天坑”专业转入诸如CS、软件工程、自动化、金融等热门专业,但每年这些专业开放的名额就那么些个,那必然会带来激烈的竞争。

举个例子,某校自动化专业每年招收8位转专业学生,第一年,编程还没火起来,没什么同学想转入自动化,成绩在原专业前百分之50的一位同学成功转入;第二年,编程火起来了,更多的人想要转入自动化,于是前百分之50已经成功不了了,最低标准提高到了百分之30;第三年,一些想转入自动化专业为了保证成功,把排名刷到了前百分之15,于是百分之15之后的同学又被拒绝了。于是,在大环境的导向下和一届届同学的竞争中,大家都认为的那些好的专业的门槛就会越来越高,要成功转专业也就越来越难。


二:如何认知转专业的难度

招生时很多老师会告诉你,本校的转专业政策相当宽松,只要你无不及格课程blabla即可之类的,再拿出一些数据告诉你,去年前年转专业第一志愿满足率多少多少、转专业成功率多少多少,的确,但招生老师把这两样事情放在一起说的话,很多学生会觉得转专业的确不难,自己哪怕进了一个偏差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转专业“脱坑”。

但就笔者不是很丰厚的阅历来说,这一类数据并不能表征转专业的真实难度,原因很简单,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电院对2018级本科生自主转专业招收计划及报名资格的说明如下:

      显然易见的是,其本身招收的名额就已经限定了会申请转入这些专业的学生的成绩不会低,试想一下,如果某同学在自己专业排名在70~80%左右,且该专业有许多同学都有转专业意愿,他会花上小半天时间去处理成功率极低的转专业事宜吗?再者一些热门专业往往对学生有进一步的要求:


这些都表明实际上有信心去尝试转专业的学生往往本身实力是过硬的,因此会出现转专业成功率很高的情况。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清晰地认识转专业的难度呢?

     第一个方法自然是上各种官方网站“搜刮”资料,去关注近年来各专业招收多少人、哪些专业明确了要求、需要面试/笔试等,举个例子,上面图片中的数据便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教务办的官网,这样能对转专业的难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个方法是可以到人均985的知识社区某乎上查找过来人留下来的信息,例如:

     第三个方法也是最偷懒的方法了——直接问该所学校的学长学姐,当然此方法得到的信息一般比较主观,但供参考也未尝不可。


三:如何正确认识转专业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问题,填报志愿时是选择好一档次的学校中较差的专业,还是选择次一档次的学校中吃香的专业?如果你有意选择前者并希望入校后转专业的话,笔者建议一定要充分了解该校的转专业政策及大致难度,切不可轻易相信招生老师的话,当然一些老学长学姐的话里可能也夹带了点私货hhh(比如我这篇文章,其实也变相地增加了交大的曝光率doge)

     但是,转专业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那么重要,所有人都想削尖脑袋去CS不见得是个正常现象,谁能想到十年前CS是没人想去的专业呢?那时的王牌专业是什么啊?是土木、是建筑、是电气,但现在你随便上知乎一看,许多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都被人称为“夕阳专业”,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热门的专业会是什么,既然无法左右,为什么不好好接受自己的专业,尝试发现自己专业内吸引你的地方,努力学习好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你说这个专业难就业?难就业不是自己放弃努力的借口,我好好学习,学到该专业前10%,难道一所985、211大学的学生这么努力学习后会找不到工作吗?与其到时候面对转专业过高的门槛后悔自己填志愿时的选择,不如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把冷板凳坐热,哪怕最后结果差强人意,也请记起高中课文里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好吧,扯远了,前面都在讲“转专业”要求成绩多严多严,在这里笔者再随便聊一聊大学的成绩吧。不同于高三,上了大学后可以感觉到身边听课划水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其实平心而论,笔者觉得自己大一以来在课程上付出的努力无非是每节课保证(基本上)不划水、认真听,每次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而已,相比与高中(尤其是高三)又是刷题又是总结又是讨论的,还是少了很多的,但最终大一的成绩还是比较可观的。于是我在想,若你能拿出高中那种学习的劲头,加上一点应试的技巧,也许转专业对你来说也并非难事。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小想法。


四:本文适用范围

    本文其实有些地方带有了本人的主观色彩,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高校,例如,中科大的转专业的政策就是真•宽松,其他高校的转专业政策或多或少都是有门槛的,本文并不是想给出一个标准的“全国高校转专业难度分析”,只是想告诫学弟学妹们报考学校中可能存在的一个坑。由于笔者阅历有限,文章中难免有观点存在某些问题,欢迎留言共同讨论。

那些年,招生老师话语中的坑之“转专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