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漫长的星期六》斯坦纳谈话录

一本小书,如果静下来心来,大概只需要六七个小时,就可以阅读完。书的封面是斯坦纳先生的肖像,坦白说,对我是一个陌生作家,书的背面有简短的三句话:这未知的星期六,这没有保证的等待,就是我们的历史。最开始吸引我阅读的也是这三句话,读完整本后,更像是参加了一次分享座谈会。因为整本书的内容,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来记录的。单从形式上似乎不太能吸引人,如果阅读完几页后,你会发现,作者其实是采用的类似古希腊哲学家的一种记录方式。
整本书可以分为六个部分,从斯坦纳的意外教育经历,到对犹太人的思考,语言的重要性,关于读书的谈论,二十世纪的道德问题,面对死亡。首先,斯坦纳的谈话可以说是对自己人生的回顾,也是以这样的一条时间线来展开对话的。斯坦纳以犹太人的身份对当时遭遇纳粹迫害,以及个人的家庭迁移,教育经历,乃至后面的工作研究,都有着非常巨大影响。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的命运稍不留神,就会成为时代里的尘埃。斯坦纳无疑是幸运的,这受益于他的家庭,这从侧面其实可以反映出,家庭决策在时代的浪潮里的关键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也是个体个体在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保障,甚至可以说是避难所。当然,这其中真正起作用的还是父母的关键决策,选择离开一座城市,或者离开一个国家,都对下一代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相当于是代替下一代选择了某种命运。无论好坏,下一代都无法拒绝,只能选择接受,并且以此为基础,去发挥个体的价值。斯坦纳的幸运就在这里,他的父亲让他选择了英语,并且向他预知了英语将会是世界的未来。很显然,他的父亲是智慧的,有着敏锐的判断,也帮助他快速的实现自我的价值。事实上,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这么幸运,毕竟当时斯坦纳的父亲可以通过商界好友获取到很多前瞻的信息,这是绝大数家庭都无法做到的。

关于读书,斯坦纳把犹太人定义为“读书时总拿着笔的人”。这是一种阅读习惯,可以随时记录想法,各种有趣的念头,这也是读书最好的方式。可是,绝大部分人读书是不会拿着笔,电子阅读的兴起,更是颠覆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再到后面的网络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方式。

对于道德败坏的问题,斯坦纳更多的是从整个大的时代背景去谈论,从不同国家社会的维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个体来讲,这样的环境其实是塑造了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并非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出淤泥会变得更黑,人们的文化价值观会变得更加糟糕。
在整本书中斯坦纳引用了很多名人的观点和名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整个的阅读感受就像把《忏悔录》的基调提高了好几个阶梯,这种感觉介于加缪的《局外人》和梭罗的《瓦尔登湖》之间,最终还是要自己去体会了。至于最后的面对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必修课。接纳自己,拥抱世界,勇敢享受生命,不留遗憾。
喜欢我写的文字,可以在公众号平台,通过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