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丁丁历险记》之《月球探险》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2023-04-14 01:19 作者:jackson骄  | 我要投稿

书接上回


       登月火箭成功发射并按照预定测算轨道飞向月球。然而由于强大的重力加速度火箭内丁丁、船长、向日葵教授和沃尔夫都失去了知觉。而地面总指挥巴斯特先生和宇航工作人员不停地呼叫他们起来,却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在现实中,火箭升空的宇航员受过专业的训练,是不会因为重力原因失去知觉。因为有许多宇航操作需要他们的操作

就在这时,最先醒来的是丁丁的忠实小伙伴米卢。它恢复知觉后,就爬升丁丁的床铺弄醒丁丁,不一会他就醒了。随后,船长,教授、沃尔夫也相继恢复意识。随后他们和地球地面恢复联系并检查相关设施的正常运作。

       正当四人准备上去火箭驾驶室时,底下舱门突然打开了,钻出了两个小帽子,原来是杜邦杜庞二人。四人追问此情况下,才知道原来是二人搞错了火箭发射时间,导致二人无意间跟随四人一起前往了月球。而这时教授也就此情况,担忧氧气不足的问题。

向日葵教授,丁丁和沃尔夫三人爬上驾驶室进行操作。而在起居休息室的船长将杜邦杜庞赶走后,假装进行太空方面的学习工作,然而实则是取出藏在书内的威士忌取出来,准备自己一人偷偷痛饮一番。

关于能否携带烈酒上太空,我看过几部电影如《流浪地球2》,《太空救援》中都有讲述禁止携带烈酒上太空。然而有俄罗斯宇航员的场景他们都会携带有伏特加,这都是关于俄罗斯宇航员的一个常常的玩笑和梗

就在阿道克船长喝酒时,正在驾驶室的杜邦又误拉了火箭主发动机的拉杆,发动机停止运作,火箭里的人因失重漂浮了起来。

第三宇宙速度为16.6 千米/秒。 地球上的物体获得这一速度再加上地球给予它的地球公转速度后,可沿相对于地球为双曲线的轨道飞离地球。 当该物体到达距地心93万千米处,便被认为已经脱离地球引力,之后仅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运动。 这时物体具有的相对于太阳的速度使它进入一条相对太阳的抛物线轨道,最后脱离太阳引力飞出太阳系。
这里由于失重原因,威士忌等液体会因表面张力形成液体圆球,飘荡在空中
电影《太空救援》中伏特加酒也是同样情况

由于失重众人漂浮在空中,向日葵教授就向大家介绍了宇航中重力的情况。

这里简单说就是火箭推进产生的推进力与地球重力相互抵消,从而让众人在火箭中能产生类似于地球上生活的重力
人工重力,又称人造重力,是指在太空或自由落体的环境下对地表重力效果的模拟。人工重力可以防止人类因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中引起的健康问题,对长期载人太空活动尤其重要。产生人工重力的常用方法是通过太空船整体或局部的旋转,使得太空船的乘员感受到离心力,从而模拟重力的效果。但当前的人工重力技术尚未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而国际空间站目前不会采用旋转方法创造人工重力。

丁丁慢慢地沿着火箭壁摸到了主发动机的操纵杆,再次成功地启动发动机。火箭再次正常运作,内部也恢复了正常重力。为了再次避免这种情况,教授要求大家穿上磁底靴吸附在地面上。火箭继续前行,遇到了一枚叫做阿多尼斯的岩石碎片。

现实中不存在这枚陨石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的阿多尼斯雕塑。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人物,是女神阿佛洛狄忒和珀耳塞福涅的凡人情人。他春季植物之神,王室美男子,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令世间所有人与物,在他面前都为之失色,阿佛洛狄忒都倾心不已,他是一个从近东传来,每年死而复生,永远年轻,代表春天的植物的神灵,他是一个受女性崇拜的神。现代阿多尼斯这个词常被用来描写一个异常美丽、有吸引力的年轻男子。阿多尼斯是西方“美男子”的最早出处

丁丁正准备给船长送鞋子时,在下层休息室发现船长留下的字条,随后火箭主发动机再次关闭。丁丁马上向教授报告情况:原来再次喝醉酒闹事的船长这次选择穿着宇航服跑到火箭外的太空环境发酒疯了。丁丁也马上着装出舱,准备营救船长。然而由于引力原因,那枚阿多尼斯的陨石碎片将船长吸了过去,变成了一个“阿道克小卫星”。

       为了营救船长,丁丁想出了个大胆的计划。他设法攀附在火箭悬梯上,并让教授启动火箭靠近船长。在火箭驶近船长的时候,立刻关闭发动机并用绳索套紧船长,最后再次启动发动机拜托卫星引力驶离陨石碎片。

最终,在丁丁巨大的勇气及教授的配合下,丁丁成功拯救了船长回到船长内部。丁丁在进入火箭前痛骂了阿道克船长一顿,这是他结识船长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大声怒骂船长。船长也痛定思痛,向丁丁和向日葵教授道歉。

       回到火箭舱内,丁丁和教授看到杜邦杜庞迅速地长出毛发,是此前他们二人在《黑金之国》乱吃药的旧病复发了。向日葵教授给二人服下药片,而船长则在休息室中负责替二人剪除长乱的毛发。

美利奴羊(Merino)是一种起源于西班牙的绵羊品种,其特点是羊毛非常细腻柔软。在十八世纪,羊群被送往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包括法国、奥地利等,随后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美利奴羊生存适应能力强,而其羊毛质地细腻柔软,一年产毛2-3次,是非常优秀的羊毛原料。

船长给杜邦杜庞剪了毛发。此时火箭离月球已经不远了,丁丁和教授和地球地面进行交接联系,准备进行火箭反转操作。

火箭反转操作顺利完成后,大家回到休息室吃些东西休息一下,等待最后火箭着陆的操作。教授边吃东西边和众人说火箭将在月球的“喜帕恰斯圆谷”着陆。

喜帕恰斯环形山(英:Hipparchus (lunar crater)、法:Cirque Hipparque)也称依巴谷环形山,是月球正面中央赤道区一座古老的大型撞击坑,约形成于前酒海纪时期,以希腊天文学家、工程师及地理学家依巴谷之名命名。由于存续时期悠久,该陨坑已经受相当大的损毁,沿陨坑四壁重叠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撞击坑,西侧坑壁几乎已被侵蚀殆尽,二道宽阔的裂谷横穿其上,陨坑侧壁平均高出周边地形1690米,坑内容积约20900平方公里

然而在法语中依巴谷的法语单词“Hipparque”中的“parque”和法语单词公园“parc”发音相似,环形山“cirque”和马戏团是同一个单词,因此杜邦杜庞就接了这个话茬。然而对杜邦杜庞早有不满的船长就顺着马戏团的意思暗中嘲讽杜邦杜庞二人是小丑,他两人激动了起来。最后还是教授安抚,船长道歉后就作罢。

火箭着陆的时刻已经来临。教授安排好了杜邦杜庞的床垫,并和沃尔夫安排好登陆的最后准备工作,便回到休息室,剩下的进行自动操作。随着火箭逐渐减速降落到月球,由失重状态逐渐增大的月球重力使得众人又一次失去了知觉。半个多小时后,地球终于收到了火箭内部教授的语音,火箭登陆成功并且众人平安无事。

随即,教授决定让丁丁穿着宇航服,让他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丁丁准备好后,沿着火箭的扶梯一步步爬下,双脚最后接触到月球的表面岩土。至此丁丁成为了人类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类,并说出了他自己的名言: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行走。“On A March sur la lune"

15 年后尼尔·阿姆斯特朗 (Neil Armstrong) 会说:one small 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过了不久,船长和教授也穿好宇航服来到月球表面一起散步,并说起了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陨石也无法与空气摩擦燃烧形成流星等等的科学小知识。

       三人聊了一会后,感受完月球的气息后,教授马上着手安排进行科学考察和实验等工作。然而此时出现了意外,出舱门被关闭了,悬梯也被收走。正当三人紧张时,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原来是沃尔夫操作失误了。三人安慰沃尔夫,并立刻开始搬运仪器物资。

大家工作数小时后,就在搬运的过程中再次差点出现意外,悬吊货物的钢绳因火箭震动缘故造成磨损而断裂。幸好丁丁及时推开教授,才避免了这起事故。此时沃尔夫也差点晕厥过去。教授最后安排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人回去舱内休息,让杜邦杜庞二人去月球漫游。

杜邦杜庞观光完月球后返回火箭舱内。此时教授集合众人说道,因为突然多出杜邦杜庞两人,氧气量不足。因此教授缩短了停留在月球的时长并加快科研工作,众人也服从命令并立刻开始行动起来。

氧气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生存条件,工程师必须确保出现意外时仍然保证宇航员在火箭或空间站内有充足的氧气供给。现实中的空间站和宇航火箭有两套设备保证:一是电解水系统。通过收集宇航员的汗液,尿液等回收循环并进行电解水生成氧气;二是通过存储定量的固体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氧气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供给使用。

接下来的几天里,众人都各司其职。丁丁和船长组装了各种科学仪器及在月球行驶的坦克,沃尔夫和向日葵教授则测量并记录了有关月球、行星及太阳光等数据并记录下来。

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是指在日地平均距离(D=1.496x10^8km)上,大气顶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每秒钟接受的太阳辐射。太阳常数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以人造卫星测得的数值是每平方米大约1367瓦特[1353(±21) W/m2(1976年, NASA)],地球的截面积是127,400,000 平方公里,因此整个地球接收到的功率是1.740×10^17瓦特。太阳常数的意义在于:太阳发出的辐射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则完全受其入射量及其与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制约。地球接受的太阳能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变化,但只要是持续不断的,就会对天气、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在气象学中,太阳常数测定工作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
太阳光谱是一种不同波长的吸收光谱。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2部分。波长的递增顺序分为五个区域:紫外线 C或 (UVC) 范围,跨越 100 至 280 nm 的范围。术语紫外线指的是辐射的频率高于紫光(因此,人眼也看不见)。由于被大气层吸收,到达地球表面的极少。这种辐射光谱具有杀菌特性,如用于杀菌灯。紫外线 B或 (UVB) 范围跨越 280 至 315 nm。它也被地球大气层大量吸收,并与 UVC 一起引起光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臭氧层的产生。它直接破坏DNA并导致晒伤。除了这种短期作用外,它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并显着促进皮肤癌的发展,但它也是哺乳动物皮肤中维生素 D合成所必需的。紫外线 A或 (UVA) 跨越 315 至 400 nm。这个被认为对DNA 的损害较小,因此被用于化妆品人工晒黑(晒黑间和晒黑床)和牛皮癣的PUVA疗法。然而,现在已知 UVA 会通过间接途径(形成自由基和活性氧)对 DNA 造成严重损害;可见光跨度为 380 至 700 纳米。顾名思义,这个范围是肉眼可见的。它也是太阳总辐照度光谱中最强的输出范围;红外范围跨越 700 纳米到 1,000,000 纳米(1 毫米)。它是到达地球的电磁辐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6月6日这天(地球时间),月球上沃尔夫,丁丁和船长三人正驾驶着坦克前去普罗雷美斯圆谷进行考察。他们在行驶的途中因一条巨大裂缝受阻。然而他们在山崖边上发现一个山洞,三人决定前去勘察,丁丁和船长同行而沃尔夫留在坦克中。在勘察山洞的过程中,白雪淘气地跑离丁丁,不慎摔落到一个深坑。丁丁不顾安危立刻下去,终于找到了白雪。丁丁也因为救白雪筋疲力尽。最后三人返回坦克,并驶回火箭。

由于这次救援白雪过程中,在山洞发现月球存在过液态水的痕迹。向日葵教授决定立刻亲自前去勘察,并与丁丁和沃尔夫进行了轮换。向日葵教授与船长、杜邦杜庞共四人驾驶坦克再次前往刚刚的山洞,而丁丁和沃尔夫选择留守火箭内。

此时火箭内,沃尔夫设计让丁丁前往火箭的仓库中,被埋伏在暗处的一个大叔袭击击晕。原来这个大叔竟然是此前在《奥托卡王的权杖》中的大内奸,皇帝身边的副官乔根上校。

乔根命令沃尔夫给他准备些食物,同时谋划着要将向日葵教授等人丢在月球上,自己和沃尔夫驾驶登月火箭返回地球。然而在此时,向日葵教授在坦克中呼叫登月火箭,由于坦克的电池出了故障,现在正在返回火箭。情急之下乔根命令沃尔夫准备预热火箭的主发动机,打算在教授回来前发射。

半个小时过去,向日葵教授驾驶着坦克即将抵达登月火箭。此时火箭的主发动机已经预热完毕,乔根催促着沃尔夫启动发射,火箭尾部喷涂着火焰,缓缓升起。

然而就在升空不到几秒,发动机突然熄火,火箭掉落了下来,差点失去平衡。在舱内的沃尔夫由于不知道为何出现这种情况显得十分慌乱。而乔根则误以为是沃尔夫出现动摇,用枪威胁着沃尔夫命令他立刻发射火箭。

在最后千钧一发之际,丁丁挣脱束缚,从下层仓库成功上来解救了沃尔夫并制服了乔根。

随后,教授、船长、杜邦杜庞也回到火箭内,并开始审问乔根和沃尔夫。沃尔夫供认道:原先他是在美国白沙原子能工厂工作,后来沉迷赌博欠下巨款。这是一个谍报人员找上门替他还债,并让沃尔夫泄露工厂秘密。一段时间后沃尔夫不堪良心谴责,想做回好人。于是秘密潜逃回欧洲,并在西尔达维亚的斯波罗吉工作,却不曾想那个谍报机构仍然找到沃尔夫并威胁他,最后沃尔夫被迫就范走上这条不归路。随后他也向丁丁坦白了敌国谍报机构的计划,就是寻求机会制服丁丁等人并挟持这枚火箭连带科研成功降落到敌国国家,完成空手套白狼的阴谋。

白沙导弹靶场( WSMR,White Sands Missile Range ) 是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美国陆军军事试验区和靶场,最初建立于1945 年 7 月9 日。1945 年 7 月 16 日,也就是白沙试验场建成 7 天后,作为美国曼哈顿计划的首次核试验,第一颗原子弹(代号为Trinity )在该山脉北部边界附近的 Trinity 基地成功试爆。

结束审问后,丁丁让船长押着二人去火箭底仓仓库,而向日葵教授将此事通报给了地球地面的斯波罗吉指挥部,同时一直在监听他们无线电通讯的敌国情报机构也知道事情败露,自己的计划已经失败。

报告完毕后,教授检查了火箭的各项设施并告诉众人不容乐观。然而决不气馁的丁丁鼓舞起大家立刻开始着手修复工作,并让地球播送音乐鼓舞士气。

这里有意思的是,中文版遵照法语版,歌曲名称为avant de mourir,而英文版将此特色改为舒伯特的《掘墓人》The gravedigger(德语:Totengräberlied)

《Avant de mourir》歌曲名直译死前,是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乔治·布朗热(Georges Boulanger)于1926年谱写的曲子,在当时大受欢迎,成为流行音乐的旋律标准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9部交响曲、10余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其他作品。上面提到的《掘墓人》(the gravedigger,Totengräberlied)是他的第38号作品

       3天后,修复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现在丁丁和船长他们正在回收必要的科研资料,而坦克,光学仪器等重型设备则选择丢弃在月球上。随着各项工作的完成,教授启动了火箭主发动机,登月火箭腾空而起,朝地球飞去。而月球上留下的设备和脚印,见证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然而就在此时底下仓库舱门突然打开,原来是乔根。他随后和沃尔夫爬上休息室并持枪威胁着众人。正当乔根威胁着由于氧气不足的原因,准备把丁丁他们丢进太空。

乔根毒舌嘲讽杜邦杜庞

站在他旁边的沃尔夫终于忍受不了于是奋起反抗并试图抢夺手枪,见此良机丁丁立刻扑了上去,最后一番搏斗之下乔根被击毙。

丁丁重新将沃尔夫接纳回来,并让他继续担任火箭操作的工作,随后下去将杜邦杜庞解救上来。随着时间流逝,火箭舱内的氧气已经愈发紧张,众人逐渐出现意识模糊等现象。半小时后,丁丁呼叫起众人准备进行火箭翻转操作,却发现沃尔夫人消失不见了。随后前往底下舱发现他留的字条。原来沃尔夫自责自己出卖了同伴,选择牺牲自己一个人走进太空中,节省些氧气留个丁丁众人返回地球。

来不及替沃尔夫哀悼,众人立刻着手操作火箭返地工作然后返回休息室。一个小时后,火箭又出现了意外,自动驾驶系统无法工作。丁丁顶着意识模糊,拼尽最后的力气爬到驾驶室,成功启动了自动驾驶装置后不省人事。

在地面,巴斯特先生焦急万分,他安排好火箭着陆后的各项事宜后,便驱车前往登陆现场。就在他刚好抵达现场时,火箭从他头顶落下成功降落。

幸好巴斯克先生和司机没有受伤。他离开命令工作人员清理现场并指挥医护和相关工作人员锯开舱门前去营救丁丁他们。最后,在呼吸机的帮助下,众人逐渐苏醒,登月的英雄们成功归来。而船长最后也说出了他登月归来后的心声:人类的家园是我们古老而美好的地球

结语

       月球两部曲中的向日葵教授,是无可置疑的主角。他是这次登月之旅的主心骨和领导者,让我们看到此前经常耳背的教授作为科学家的光辉形象。而相较而言丁丁和船长这次更多地像是被邀请前往月球的“旅客”,成为向日葵教授的“工具人”。尽管以往丁丁作品一贯的探险解谜或者拯救同伴等因素在这里被 “现实科幻”所取缔,但埃尔热及其工作室团队用他们一贯认真地态度及幽默手法仍然为读者们跟随着丁丁的视角体验了一番月球之旅及学习到基本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还有一点在我看来,对比此前阿道克船长自《金钳螃蟹贩毒集团》出场,在独角兽两部曲中树立起形象从而为读者粉丝所接纳甚至喜爱;月球的两部曲的意义也同样如此。埃尔热在本作中为向日葵教授安排作为登月总指挥,不仅圆满完成任务,在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时也能见到教授的雷厉风行与杀伐果断,树立起了自己的光辉形象,是丁丁读者及粉丝接纳的敲门砖。他不再是船长嫌弃的“怪老头”,而是科学家的能力出众而受众人认同,有资格成为丁丁有能力的值得信赖的同伴。自此向日葵教授也和丁丁、阿道克船长紧密相连,成为丁丁大家庭再也没有缺席过的“铁三角”核心成员,也正式开启了丁丁历险记故事宇宙的下部分。那么下次丁丁船长教授三人又有怎样的冒险故事呢?敬请期待!


《丁丁历险记》之《月球探险》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