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联系论(D大)
我有一个观点,社团的本质就是人的联系。但和不同主体之间的联系在内容和强度上有一定的差异。费孝通说过,传统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呈现一种差序格局,以自己为中心一层一层向外推开。我认为,实际上社团的联系也与之类似,是一种从正社长开始往外一层一层推开的格局,按照从内至外大体可以分为正社长,副社长,干事,会员,指导老师和社管,校内其他同学,外校友社和社团联盟。
一、正社长自己
正社长是这个社团的第一负责人,这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作为社团里的老大,在社团内部,大家都得听你的安排;在学校里,你代表着天文社,你的行动就是天文社的行动。而在校外,只要是和天文相关的领域,你实际上就是D大的代表,你在天文领域的行动就意味着D大在天文领域的行动。当然,除了这些,还有一定的综测加分,以及未来写在简历里面会很好看等等好处。
不过,你的责任也是很重的。你需要为社团的发展描绘蓝图,需要操心社团大大小小的事务,需要作为一面旗帜带领大家前进。更重要的是,这个社团谁都可以把手一甩说不干了,但只有你不行。因此,我认为正社长两个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坚持。无论前路是平坦还是崎岖,你必须始终如一的走下去,把天文社的香火传承下去。
而另一个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决断力,这也是和社长的责任息息相关的,我曾经见过有的社长优柔寡断,不够果敢,结果社团工作就搞得很不好。作为正社长,你是最终拍板做决定的,决策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纷争,这时候,你就需要有一种能够一锤定音的能力,把事情确定下来。不然,一件事情久拖不决,或者决定之后反复更改,就很难办成大事。
我真心希望,未来D大天文社的社长都是坚毅且果敢的人。未来选拔新社长的时候,老社长也可以参考我说的这两个品质去考量。
二、副社长
无论正社长还是副社长,都是为了这个社团的发展而奉献的人。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一定一定要团结,这样才能把社团办好。在决策的时候,应当多和副社长沟通,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一些特定板块的事情(例如学术、管理望远镜、做推送、跑流程申报之类的),也可以充分信任他们,让他们全权去弄(当然也可以自己弄)。
但需要记住的是,最后对重大事项拍板决定的,一定是正社长你自己,喧宾夺主不宜在社团中出现,否则工作将会很难开展。其实,关于社长们是否需要相互制衡的问题,曾经有过不同的观点,作为副社长,当然希望有制衡,作为正社长,当然希望没有制衡。我作为曾经的正社长,当然支持没有制衡的观点,因为我觉得有制衡的话,效率太低了,很难把事情做出来。
(说到这里,我插点题外话,关于新社长的选拔,社管似乎要求选举,但是我个人觉得没有必要,直接由老的正副社长钦定就好了,社管反正也不查。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社长看人会看得更准,而选举的话,干事不一定能看人看得那么准。大概流程其实就是每年4月中开始问留任意向,人多就问题不大,人少就得去努力说服一些干事留下来。一般是先确定正社长,然后再确定副社长。按照惯例,新的正社长可以提名一位和自己合得来的副社长,如果被提名者一开始没有留任意愿,则老的正社长要去努力说服留任。不过,其实对于下一任社长们,特别是正社长的考察,从招到干事的时候就应该开始了,要详细认识一个人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三、干事
和干事的关系,其实可以算得上是社团里最重要的关系。因为整个社团的运转,除了社长的组织,干事的行动也非常重要。不过,至于如何处理这组关系,我倒没有什么要多说的,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社团运转的日常:通过各种活动和任务增进大家的了解和联系,让干事们对社团有归属感。
对于干事的管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其实不需要招很多干事,干事规模达到20人以上的时候管理难度就会很大。另外,关于我们社是否需要分部门的问题,不同的社长有不同的理念,而我个人是不喜欢分部门的,因为觉得分了没什么实际意义。
四、会员
如果说干事主要是给社团“捧个人场”,那么会员就是给社团“捧个钱场”的。所以,和干事可能需要限制规模不同,会员是多多益善的。在D大,学校不会给社团活动经费,会员的会费和观测等活动的收费就是我们经费的重要来源。而在观测等活动难以进行的时候,会员费就更重要了。为此,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服务提供商的立场,把他们放在一个消费者的立场,尽量使会员有更好的消费体验。一方面,我建议多办一些活动,让会员有更多的参与感(当然,我知道现在做到这个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我建议多和会员们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沟通的时候态度最好要诚恳、恭敬一点,不要摆谱。在营造了良好的消费体验之后,我们的口碑还有会费就可以有稳定的来源。
五、指导老师和社管
在我还在当社长的时候,社团是没有指导老师的,社管还叫社联,对于社团的活动也没有实质性管理。不过现在学校对于社团加强了管理,对此,我们当然需要服从。但是请记住,指导老师和社管并不是社团的上级,我们依然有独立自主运营的权利。一方面,这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其实不必太在意指导老师和社管是怎么想的,只要没有明确禁止的事情,想做就去做吧。另一方面,这也提醒我们社团是要靠自己运营的,不要指望指导老师和社管能够给你提供太多的帮助,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不过,和指导老师和社管打好关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和他们关系好的话,有的时候可以减少一些潜在的穿小鞋的可能性。至于具体怎么打好关系,因为我和他们打交道的经验不足,有待我之后的社长补充了。不过我觉得,对于指导老师,逢年过节问候一下什么的应该是可以做的。
六、校内其他同学
实际上,校内大部分的同学,都是不知道天文社的。这也折射出,实际上天文社的宣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们虽然有公众号,但是更新得非常少,也很不规律。当然,我们社团的人手比较少,懂新媒体运营的就更加少了,这导致我们的宣传很难开展。而且,我不知道学校现在会不会对社团公众号进行审查,如果有的话也会影响我们的推送。但是,虽然现实确实如此,我们还是不能躺平,要朝着做好推送宣传的方向努力。
除此之外,大家如果有一些可以经常水的群聊,也推荐大家在里面时不时地宣传一下天文社。就我在老乡群的经验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说到借助聊天群宣传,我认为在新生群里进行大量宣传是非常重要的,新任的社长们务必至少有一人进入新生群,而且最好经常在新生群里水群,宣传我们天文社。如果可以,最好先招上一批干事,这样刚开学的时候就有足够的人手用了。社管之前的政策是不得在百团之前招会员,但是没有限制招干事,所以是可以招的。
七、外校友社和社团联盟
关于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简单来说就是北天联是一个有一些资源的平台,可以通过参加活动发掘一些资源。在北天联的平台之外,我觉得对于外校友社也可以发展一下双边关系(比如我们和C大,在历史上是cp社团,还是强烈建议大家好好维护这种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有机会的话可以搞一搞联谊或者联合观测什么的,多认识一些人总是没错的,有的时候也可以从友社那里获取一些资源。
另外,因为我们学校长期没有科幻社,所以天文社在实际上代行了科幻社的功能。因此,我们天文社也经常和京津冀科幻社团联盟以及其他学校的科幻社团(虽然目前很多学校的科幻社团都在风雨飘摇之中)发生联系。虽然我们的名字叫天文社,但是我觉得和外校科幻社团进行交流是非常有益的。至于怎么交流,我觉得和外校天文社的方法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