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中国历史系列之部编八下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实行人民公社化
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湮没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记忆。那次会议是党史上的伟大转折,中国人民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会议内容不包括 ( )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实际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决定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3.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
A. 党的诞生 B. 曲折探索 C. 历史转折 D. 动荡岁月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5.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 )
①停止“以钢为纲” 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6. 如果请你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在你所拟的提纲绝对不能出现的内容是 ( )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实行改革开放
7.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8.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 ( )
A. 实现国家工业化 B.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实行改革开发 D. 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9. “文革”中他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党籍,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恢复他的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冤案得以平反。上文中的他是指 ( )
A. 刘少奇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彭德怀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各项立法工作,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它的核心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了这篇文章……到5月13日,全国多数省级党报都转载了此文……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在领导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1)材料一中这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这场大讨论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这次会议前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上述材料中的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CCC 6-----10 BDDAC
非选择题答案:
(1) 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 1978年12月,北京;邓小平。
(3)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 材料一中这篇文章的发表及引发的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材料二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