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了解的列尾装置【完结篇】普通旅客列车列尾装置
本篇科普一下旅客列车运用的列尾装置,建议先看列尾装置的基础篇。

1.从运转车长到列尾装置
货物列车甩掉守车用列尾装置替代后,旅客列车还在用传统尾部防护法进行防护,并没有撤销运转车长这一岗位。

铁路上有句运转车长的打油诗:运转车长真伟大,坐着火车走天下。左手提着密码箱,右手拿着大哥大,每次只说一句话,尾部风压600千帕!
这些话反应了运转车长的工作日常,我国有铁路的时候就已经有运转车长,运转车长不光是在我国,在世界铁路是史上也是最古老的工种之一。运转车长一般隶属于车务段或者客运段,主要职责就是列车尾部安全防护和配合司机进行简略试验,出乘按区间划分,所以大多数长途旅客列车一路上要换四五个运转车长。运转车长的密码箱实际上就是工具箱,里面有雨衣、响墩、火炬、扳手、手信号灯等行车备品,大哥大就是列调手持电台用于与司机联系核对尾部风压。

货车列尾装置成功运用后,在2004年在《铁路技术创新》期刊上就有人提出联合研发客列尾装置的想法,同年联合各厂家研制2CA-KDS型客列尾装置试验型。
研究员徐建根2007年在《铁路运输》期刊上发表文章《对取消旅客列车运转车长的探讨》对运转车长的局限性和缺点还有运用客列尾后的优缺点进行了说明,如运用客列尾后减少人员调度流动,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旅客列车安全性等。
昆明局和广西沿海公司早在2010年以前就已经把列尾装置运用在旅客列车上了,只不过运用货列尾装置来代替,并发现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0年昆明铁路局电务处在800M货列尾装置的基础上开发出800M旅客列车列尾系统,并在管内旅客列车上进行运用实验取得成功。
同年交大路通推出800M客列尾装置,KLW-I型客车列尾装置并在全国进行运用实验,为全面撤销运转车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客列尾装置在经过四年的运用实验后,在2014年铁路总公司决定全面撤销运转车长运用客列尾装置所替代。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一部署,2014年10月15日零时起,全国铁路普速旅客列车开始使用普通旅客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运转车长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圆满完成了使命。

目前除了青藏公司格尔木~拉萨特殊尾部安全需要和部分地方铁路保留了运转车长。
2.客列尾装置原理于运用
目前全路运用的是KLW-II型800M八位客列尾装置,生产厂家有北京中铁公司、交大路通、天津712厂、世纪东方、等由KLW-I型改进而来,运用FFSK制式传输,设置6位列尾ID号与货列尾装置原理基本一致基本一致。客列尾装置为内置,在旅客列车机后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各设置列尾装置箱。


在列车的机后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各设置一个列尾装置定制箱,内置客车直流DC48V插座供电,引入列车管连接列尾装置风管。

客列尾装置通过机车LBJ来建立一对一关系,由车辆乘务员(检车)向司机提交列尾信息单,早期CIR未普及时通过LBJ控制盒来连接客列尾装置。

CIR普及后通过CIR的LBJ模块来与客列尾建立一对一关系。


车辆入库后由列检携带便携检测台对客列尾装置进行检测,模拟机车连接列尾装置进行供风试验。

客列尾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旅客列车尾部作业效率,减少了客运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精准性和便捷性。
关于列尾装置的科普就正式完结了,未来科普无线平面调车灯显设备。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