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违法分包,导致合同无效如何处理?
如今,人们愈发重视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轻微的质量问题可能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至关重要,合法有效的建设工程合同不仅可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使工程顺利竣工,还可以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若是因建筑工程违法分包导致合同无效,应当如何解决?
近期,平安公司便遇到了这一问题,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处理的。
平安公司与某劳务公司签订了《劳务承包合同》,该合同名为劳务承包,实为整体建设工程承包。后得知该劳务公司并不具备建筑施工资质,平安公司或将面临工程完工后无法正常办理竣工验收手续,无法办理不动产权属证书等法律风险。
根据《建筑法》、《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违法分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一)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或个人;
(二)未经建设单位允许也无合同约定擅自进行专业分包;
(三)施工总承包方将应由其自行完成的主体或关键部分进行分包(钢结构除外);
(四)违法再分包(专业工程再分包、劳务作业二次再分包);
(五)劳务作业承包方不仅承担劳务作业,还承担主要材料款、设备款的。
平安公司将工程承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公司,违反了法律规定,属于违法分包,合同无效。为化解这一法律风险,平安公司向专业律师咨询了解决方案:
一、解除与该劳务公司的《劳务承包合同》,与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公司签订《建筑工程承包合同》。
二、对已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确认并进行公证,双方办理工程款结清及人员设备退场手续。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规规定,对未结清的工程款优先支付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三、将后续工程量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公司继续完成,配合其完成工程合格验收及办理相关手续。
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至关重要,平安公司提早发现、及时应对,有效化解了法律风险,避免了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合同相对方主体缺乏相应资质、合同条款表述模糊、合同的重要条款缺乏审查……在工程建设领域,这些情况已是屡见不鲜。因本身具有标的特别、履行周期长、法律关系复杂、监管严格等特点,建筑工程合同在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更多风险。
企业应当做好法律风险防范,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治企意识,完善自身在公司治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的制度。若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相关法律问题,应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尽早处理,减少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