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综述

2021-06-23 05:53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谈综述*

王照伦

 

    地方志在写好概述的同时,编、章、节前应尽可能地设综述。否则,就很难把握各类入志事物之间的联系,志书割裂事物内在联系的弊端就难以根除。

    一、综述的特点和作用

    综述是综合性叙述的简称,它是在利用二次文献(专志、专章、专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第三次文献。根据编、章、节篇幅的大小不同,可分为综合性综述、专题性综述、文摘性综述3种方式去写。综合性综述宜置于编前或历史较长、头绪较多的章、节之前,专题性综述适合于章或较为单一的编前,文摘性综述用于节前为宜。

    志书的综述与专志二者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点。第一,综述概括性强,它用一篇短文可将所记载事物的精髓叙述下来。第二,综述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横向联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展示所记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第三,综述只对所记事物进行归纳综合,不发表任何意见和建议。因此,综述既是所记事物的横向粘合剂,又是阅读志书的指南。一部上百万字的志书,非方志研究者,不可能通读全志,综述起到了不通览全志便能很快找到所需资料的桥梁作用。这对于方志走向社会、走进现实生活、赢得广大读者,不失为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高志书总体质量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好志书的综述,是志书编纂的重要环节。

    二、综述的写法

    方志编、章、节前的综述,既要有别于卷首的概述,又要避免与专志重复。一般地说,在章节体志书中,每编、章、节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记述主线(或者说主题)。综述就是先将这些主线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写清楚,再简明扼要地叙述主线间的内在联系及在志书中的地位。因此,综述应有“述概要、定地位”两个主要内容。

    综述的写作方法应根据所记事物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不应强调某种模式,应从写清事物的概要和地位着手。本人通过修志实践认为,主要有以下5种写法:

    1.纵述法。亦称循序渐进法或纵线写法,它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去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宜于历史较长、主线单一的事物,既可用在编前,亦可用于章、节前。政党志中的中共组织建设,可用此法从境内的第一党员写到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乡级党组织、第一届县级党组织到断限时的中共地方组织状况,结束时强调党的组织建设在党建中的地位。几百字就能把一个地方的党组织发展脉络讲清楚。

    2.横述法。就是分路挺进法或分头记述法。其特点是按所记事物的几条主线分别叙述。这种写法适用于编前或内容及头绪较多的章、节前。既可按社会分工分头叙述,亦可按事物性质分头记述。如在《城乡建设》编中,可按规划、设计、城建、乡建、园林、建筑、管理等项事业分头叙述其历史和现状,最后说明与当地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的关系,并确立城乡建设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3.交叉法。是综合了纵述法和横述法的某些特点,对所记事物按时间顺序写发展概况,再按各类别写联系的一种写法,亦称纵横交错法。如《工业》编可先纵述县内工业概貌,再按工业门类分述各领域的产值利税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及整个工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逻辑法。就是根据被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趋向分层次叙述的一种方法。这种写法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围绕记述主线,先远后近,先外围后中心,逐步向纵深发展。如《教育》编,可先摆出教育与国民经济不相适应的现状,再分析教育落后的历史及与全国、全省的差距,最后谈教育落后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是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确立振兴经济必先振兴教育的战略方针。

   5.汇集法。是将几条记述主线汇集到一起的一种叙述方法。它可以解决把几个不同性质的事物联合立编时难以叙述的难题。如《交通邮电》编前宜用此法。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所记事物的千头万绪。因此,志书各层次的综述的写作方法应百花齐放。

    三、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综述是在专志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综合性文字,因此,它的撰稿难度相对而言比专志大一些,这就要求编者对所记事物要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否则,很难实现综述的作用。笔者认为,在写综述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要分清综述与专志的差异,写出所述事物的特点。编者在写综述时要突出事物之间横向的、内在的联系。既不能写成简志,也不能写成评论,更不能以综述代替专志。

    2.避免“编者按”式的写法。既然综述是综合性记述,就要坚持地方志“寓观点于叙事之中”的原则,在这一点上,综述和专志是一致的。不然的话,综述不但起不到强化所记事物横向联系和增强方志整体性的作用,反而会破坏志书的科学性。

    总之,方志的综述是强化事物横向联系,提高志书整体性的重要手段。如何写好综述成为新志编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引起志界同仁的高度重视。


* 原载《宁夏史志研究》1996年第2期。


谈综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