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志书出版后的审读

2021-06-23 05:52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谈志书出版后的审读

王照伦

 

    志书的出版,并不意味着审稿的结束,其出版后的审读也是方志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这一问题志界涉及不多,成为方志研究领域里的一个薄弱部分,本文拟就此谈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同仁的关注。

    一、审读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志书出版后进入社会,读者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以各自的身份,从不同的角度,出于不同的目的审视志书,因此,读志用志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个审志过程。

    通过审读,能及时总结修志工作中的经验,并可升华为方志理论,为更好地编纂续志服务。

    通过审读,能及时发现志书中的缺漏,印出一份完备的勘误表一块与志书发行,以免志书用户在使用志书时发生以讹传讹贻误大事的事情,把志书中的错讹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的最低限度,并在续编纂中引以为戒,保证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通过审读,能及时发现在志界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对志书编纂实践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志办全体工作人员协同攻关,探讨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推动方志理论研究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为续志编纂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通过审读,能提高志书编者的素质,为续修志书准备高质量的编者队伍,进而使续志的质量实现飞跃。

    二、审读的内容和方法

    志书出版后的审读,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对出版物的再认识,而是志书编纂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志书自身的一些特性,我认为审读可分为编者审读和社会审读两个层次。

    1.编者审读。在这里,志书的编者包括志办的编者和出版社该书的责任编辑两个方面的人员。由于不少出版社建立了审读制度,把责任编辑审读自己所编图书纳入编辑流程而固定下来,并在出版实践、出版理论研究中找到了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对此不作讨论,重点从志书编者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志书编者对所编志书的审读从内容上讲大致分为宏观审读和微观审读两个方面,从方法上说有顺读、对读等形式。

    第一,宏观审读。宏观审读主要是从横的方面把握和评估志书,一般应从志书地情信息质量、整体版式、印刷装帧3个方面展开。

    入志地情信息是志书质量的集中体现,它理所当然地成为审读的重点。主要是看入志信息在客观性、实用性和思想性3个方面的长与短。

    对志书整体版式的审读,重点看封面、内封、封底、目录、正文版面的字体、字号、图案、色彩有无差错。主要看是否有自相矛盾之处,如封面、内封与封底之间,目录内容、页码与正文之间等。还要注意有无缺漏的国家强制执行的有关规定项目,如条形码等。

    对印刷装帧质量的审读,主要看有无缺页、多页、串页、倒页、破页、斜页、皱页等;文、图、表着色是否均匀,彩页是否串色、错色;有无模糊不清的字,是否有透墨的页;版心是否有位移;精装、简装和有勒口的志书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第二,微观审读。微观审读是从纵的方面审视志书,应以格式、正文、图表、文字、数字和计量单位、版权页等为基本内容。

    对格式的审读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标题的格式,主要是看编排格式是否合理。编、章、节是否居中排列,各节中的目、子目、细目在全志各个部分的排列是否都是统一的。例如,目的标题是否在这一节里黑体段首空一格而在另一里却排成黑体段首占一行。其他如子目、细目都要看一下是否有此类问题。另外,还要看一下各个层次标题的字体、字号在全书中每一个层次是否都是相同的。二是正文的格式。在这里,志书的的正文指封、序、跋、目录、附录以外的内容,包括大事记、概述、专志。主要是看分拦情况,有无专志分拦排、大事记和概述通栏排或者相反的情况发生。还要注意大事记、概述、专志的字体、字号是否统一。

  图表的审读,主要看图、表自身是否完美,图中或表中有无要素不全和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例如图,照片主要是看有无图题遗漏,绘制图有没有缺图框;坐标图是否忘了标注坐标轴的方向、大小和单位,符号是否有缺,图像(大都是直线、曲线或折线)的线条粗细、虚实是否有误;各类图的排向是否正确,重点是看有没有排倒的图。再如表格,一看构成表的要素是否完整,表题、栏目、数据、计量或计算单位、表脚是否有缺,线条粗细是否合理。二看各栏数据是否合理,有无分项之和与合计栏内数字不一致的地方。三看表格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将简单分组表设计成简单表或将复合分组表设计成简单分组表甚至简单表而造成阅读障碍的现象发生。四要注意表格的编排方向,主要是看单页上的横排表的表题是否靠近书脑、双页码上的横排表的表题是否靠近左边的切口。五看计量单位是否排错,既要要看是否是法定计量单位,又要看在各栏计量单位不相同时有无在表的右上角统一混排的。

    对文字的审读,重点是看有无错别字,是否有语法修辞错误,是否有与国务院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相抵触的汉字,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发布,要求1996年6月1日实施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1990年前出版的志书要用1951年9月原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衡量)。还要注意有无漏字、倒字、多字、串字等现象发生。

    对数字和计量单位的审读。关于数字,重点是看有无错误。在我所读到的近百部新编志书中,还没有看到一部无数字错误的,只是有错得多与少的差异。数字错误与史实错误的危害一样大。我们在审读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并认真分析发生数字错误的原因,力争找出解决此类问题的良策,以便在续志编纂中消灭数字错误。关于单位,首先要正确区别计量单位和计算单位。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别志书编者没有完全搞明白。只有连续出现的连续变量,必须用测量或计量的方法取值,其计算单位才能称之为计量单位,如一棵桃树历年结果重量中的多少克或多少千克等。而对于不是连续出现的离散变量,只能用记数的方法取值,并只能取整数值,要称之为计算单位,如一个地区的企业个数等。其次,对于计量单位要重点看是否有使用非法定单位的现象。

  对版权页的审读,重点是看其基本内容是否完备。志书的版权页,应有名称、时间、署名、地址、代号、开本、字数、印数、定价9大部分组成。看看是否有缺的大项。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志书版权页的具体内容可以有差异,但以上9项不能缺。对其中某大项内的小项可以作适当调整,如在代号这个大项中,分书号和条形码两大部分,条形码既可以印在版权页上亦可放在志书的封面印刷。

  第三,审读方法。不论是志书的宏观审读还是微观审读,不外乎两种方法,一是顺读,二是对读。

  顺读,即按志书的顺序从头到尾通读。这种审读方式的长处是能较容易地发现志书逻辑方面的问题,短处是由于志书篇幅较长前后矛盾不易发现。

  对读就是在通读的基础上拿志书的不同部分对照着审读,亦称比较审读法,它能发现志书中前后不一致的自相矛盾问题。例如,我们将志书的封面、内封和版权页对照着读,可以很方便地看出志书的书名、编纂单位、出版单位是否一致;将目录与正文对照着审读,可以发现目录中的标题和志书正文内题目不一致的地方,也能看出目录中标题的页码和该标题在志书中的实际页码是否相同;将甲专志与乙专志或甲章节与乙章节对照着审读,可以看到同一事物在志书的不同部分是否有重复记述和记述有无抵触;将正文与图表对照着审读,能发现二者是否在逻辑思维上具有一致性,即文和图表是否是两张皮,联系是否紧密,有无自相矛盾,对入志事物的反映是否重复;将图与表对照着审读,能发现既用图又用表反映的个别入志事物,有没有矛盾,是否重复。因此,对读,是最能发现错讹的一种审读方式,它不仅是志书出版后审读的一种不必可少的方式,而且是志书出版前进行初审、终审和志稿清样校对的一种好办法。

  2.社会审读。这一层次的审读亦可称之为读者审读或志书用户审读,一般分专家审读、知情人审读和大众审读3种类型。

    第一,专家审读。专家审读有两种情况,一是方志专家审读,二是非方志领域里的专家审读。

    方志专家审读主要是从理论上审视志书。他们以自己丰厚的方志学理论为武器,对志书进行全方位的透视,能从理论的角度去看志书的成败得失。与编者审读相比,少了许多感情色彩,多了一些理性思考,往往更能客观的评估志书,但由于方志专家对所志区域的历史和现状大都不如志书编者熟悉,往往一些史实错误(硬伤类史实错误除外,因这类错误熟与不熟地情均可发现)不易发现。方志专家对志书的审读十分重要,这种审读不仅能帮助当地志办总结修志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该地续志编修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性建议,而且是方志理论研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善新方志理论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更是使续志理论研究走在续志编纂实践前头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各级各类志办应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志书出版后的方志专家审读活动,以便推动这一活动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为续志编纂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其他行业的专家审读,是志书出版后专家审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审读,不仅能使志书的有关部分和相应领域里的专家学者见面,从而使之受到专家从行业或专业角度的评判,得出是非性结论,而且能引进相关学科里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使志书编修实践和方志理论研究获得新的手段。这对于开门修志,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方志事业的要求,大有裨益。如果我们的新志书能得到有关行业的专家认可,对于方志事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拓展发展空间将是十分有利的。这类专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对于我们改进新方志编修工作和把续志工作做得更出色,也是大有好处的。

    第二,知情人审读。入志事物的知情人或当事人审读志书,主要能发现其中的史实错误。我们知道,任何一位志书编者都不是所志区域里的通才,也就是说,作为一位志书编者来说,不可通晓所志区域内方方面面的情况,加之绝大多数入志资料是有关部门提供的,并非志书编者通过实地调查得来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避免在志书中有记述错误。因此,志书出版后,约请有关当事人、知情人进行审读,往往能发现编者和专家难以发现的问题。这对于总结本届修志工作,搞好下届志书编纂,都将是十分有益的。                 

    第三,大众审读。这里所说的大众审读,是指社会方方面面的人士对志书进行的自发或有组织地审读。志书走向社会后,所有接触到它的人都会对之产生一些层次不同的看法。有的随看随在志书上作些批注,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闲聊时谈起志书的长短优劣,有的在查其中的入志资料时看出一些问题,还有人把对志书的看法写成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志书的这类审读意见虽然很零碎,但由于读者众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出于不同的目的,对志书作了一些评估,因此,大众对志书的审读意见有可能是最全面、最实际的,尽管不一定是最权威或最深刻的,但对于方志工作来说仍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在于这类意见不易收集,很难反馈到编者那里。鉴于此,建议今后发行的新志书(不论是卖的还是送的或是交流的、交换的)都应随书送上一份用户意见调查表。已经发行的志书,最好也能给读者分别补寄一份用户意见调查表。为了提高大众对志书审读意见的返还率,最好能采取有偿收集此类审读意见的办法,对提出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审读意见的志书用户给予适当的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奖励,像有些志办悬赏纠错那样。同时,志办还应注意各类报刊对自己所编志书的评价性文章,作好收集和整理工作。如果把所有用户对志书的看法都收集到手,这对于志办来说,那将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这不仅仅是大众对志书的审读意见,从另一个方面看,它还是一份志书的市场调查。

    三、审读制度和审读队伍建设

    从以上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到审读对方志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方志事业健康发展,我认为志界有必要建立一种志书出版后的审读制度。应当把出版后的审读作为志书编纂的最后一个环节固定下来。同时,应把审读记录是否完善作为评价志办工作的一项硬指标对待。建议各级各类志书、各个层次组织的志书评奖活动,都应将有无审读纪录和审读状况作为是否参评或评奖等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应采取多种措施,将志书出版后审读活动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展下去。

    要想有效地开展志书出版后的审读活动,建设一支代表性强、素质高的专、兼职审读队伍就是十分必要的事情了。专职审读队伍理所当然地是志书编者和出版该书的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本文不去细说。兼职审读队伍应由专家(方志专家和其他专家)、志书编委会成员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士组成。志书出版后,应及时给他们送样书,并约定反馈信息的大体时间,以便志办及时整理和认真研究这些表扬性或建设性意见。具体到这支审读队伍的规模和范围,各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省级、地区级、县级志书应有所不同。我认为,规模不宜太大,但范围应适当放宽,代表性要强,以便能看到方方面面、各种类型的审读信息。

 

黑龙江史志,1997,(4):43.

 

收入《中国知网》,文章网址:http://202.106.125.35/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29&DbCode=CJFQ&dbname=CJFD9498&filename=HLSZ199704024

被《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收藏,网址:http://find.nlc.cn/search/doSearch?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secQuery=&actual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searchType=2&docType=%E5%85%A8%E9%83%A8&isGroup=isGroup&targetFieldLog=%E5%85%A8%E9%83%A8%E5%AD%97%E6%AE%B5&fromHome=true#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7C%7CsecQuery--%7C%7Cactual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7C%7CpageNo--2%7C%7CorderBy--RELATIVE%7C%7CqueryField--%7C%7CfldText--%E5%85%A8%E9%83%A8%E6%A3%80%E7%B4%A2%E5%AD%97%E6%AE%B5%7C%7CisGroup--isGroup%7C%7Cshowcount--0%7C%7CdocType--%E5%85%A8%E9%83%A8%7C%7CtargetField--%7C%7CtargetFieldLog--%E5%85%A8%E9%83%A8%E5%AD%97%E6%AE%B5%7C%7CorginQuery--%E5%B9%B3%E9%82%91%E5%8E%BF%E5%BF%97


谈志书出版后的审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