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图馆】七世纪的伊斯兰征服——进取篇(一)
本期作者:郑三发
本文为史图馆专栏约稿,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史图馆立场无关
败者尚为恸,成者未竟功
公元634年4月,一小队疲惫的阿拉伯军队正在大马士革南方的荒漠中行军,他们是从麦地那北上的众多阿拉伯军队之一。在633年秋天,也就是先知去世后一年左右,阿拉伯人已经整合了整个阿拉伯半岛,开始向拜占庭帝国刚刚收复的叙利亚进军,他们将兵分三路,沿着直到白海的罗马古道挺进。(中东人称地中海为白海,与黑海对应)

斥候的马蹄声打断了人们的思绪(阿拉伯人军中并不全是骆驼,他们也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阿拉伯军队冲出了茫茫沙漠,毫无征兆地出现在距离大马士革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
哈立德·伊本·韦立德(有人也称他卡勒德),阿拉伯军队的实际统帅。在过去的半个月中,他率领一支奇兵,从波斯湾进发,横穿整个内陆沙漠,他们沿途杀死骆驼充饥,并用骆驼胃囊里的水饮马,他们在沙漠中每天行进近60公里,终于在第十八天出现在大马士革南面,绕到了拜占庭军队的后方。
拜占庭人对此浑然不知,他们以为阿拉伯人的统帅在耶路撒冷南部,他们在那里部署重兵与叶齐德的阿拉伯军队对峙——甚至深信他们对面就是阿拉伯人的全部主力。直到后院失火的消息传来,惊慌失措的希腊人才恍然醒悟,可是为时已晚。

哈立德很快将零星冲破防线的军队集结起来,此时他仍然没有足够攻打大马士革的军队,阿拉伯人转向东北方向,深入内陆。拜占庭的附庸伽色尼人率领军队去填补前线,他们就驻扎在大马士革城下十五英里的地方,哈立德的骑兵冲进他们的营地,粉碎了徒劳的抵抗,并燃起大火,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恐吓大马士革的居民——他们成功了。
没有过多停留,哈立德的军队再一次开拔,完成了第一步计划后,他的军队掉头向南,向着疏于防备的布斯拉挺进(大马士革旧城),布斯拉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也是伽色尼的首都——他们的军队则已经被消灭了,一旦此处陷落,就像拧开了水龙头一般,阿拉伯军队就会沿着丝路源源不断地涌入拜占庭防线后方。
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这一年58岁,但他比常人更加衰老,他中年时力励精图治,施行屯田制和军事改革,力挽狂澜,击败了疯狂扩张的波斯帝国,收复了从埃及到巴勒斯坦一系列失地。与此同时,与波斯的战争严重损耗了拜占庭的国力和他本人的精力,晚年的希拉克略虽然疏于朝政,致使帝国内部爆发严重的派系斗争,但他的精力和战略眼光不减当年,他是一个老练而谨慎的棋手。

战争之初,希拉克略任命自己的兄弟狄奥多拉为统帅,并向阿拉伯半岛的附庸国征兵,拜占庭军队在死海南部战败后,希拉克略开始收缩兵力,试图与阿拉伯军队对峙,试图阻敌于巴勒斯坦之外。
但五月底,十万火急的战报被送到希拉克略面前,被吓破了胆的大马士革军队信誓旦旦地宣称阿拉伯人的主力已经兵临城下,而一旦大马士革沦陷,从拜占庭通向前线的道路将会彻底关闭,希拉克略不敢冒此风险,命令狄奥多拉率军救援大马士革。已经晕头转向的拜占庭军队向南走了几天后,才得知阿拉伯军队已经兵临布斯拉城下,他们又不得不仓促转而向东,结果和以逸待劳的哈立德撞了个满怀。

7月30日,拜占庭军队和哈立德的奇兵在艾只那代因爆发了一场惨烈的遭遇战,哈立德的军队数量约有七千人,经过一整天的血战后,阿拉伯人惨胜。幸存的拜占庭军队向大马士革退却,他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布斯拉在围攻下沦陷,这颗致命的楔子深深地打入了新月沃土,如今,整个巴勒斯坦门户大开,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大马士革坚固的城墙能拖延哈立德的攻势,并绝望地等待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援军。
哈立德在冬天短暂的休整后,635年的一月便开始向约旦河开拔,而拜占庭人在度过了这个惨淡的冬天后正向大马士革集结,双方的军队带着截然相反的心情在约旦河两岸擦肩而过,没有多少抵抗,哈立德取得了约旦河上的渡口,解决了后顾之忧,两周之后,连绵到天边的阿拉伯大军将大马士革彻底包围。


大马士革依靠着坚固的城墙和装备优势做困兽之斗,阿拉伯军队难以发挥其机动性优势,半年的征战也使得他们的装备损耗严重。没有刀鞘的阿拉伯刀难以保养,甲胄严重依赖进口,缺乏工程兵,这一系列因素迫使阿拉伯人不得不放弃强攻的念头,只能以围攻缓慢地消耗对手的耐心和意志。同时,哈立德卓越的战功也导致了领导阶层的疑虑,他被下调为骑兵指挥官,但他的威望使得他难以被排除于决策层之外。
但是对于大马士革来说,更深的恐惧笼罩着他们:哈立德发誓——如果大马士革居民打开城门,他们只需要缴纳人丁税就能保全身家性命,如果是攻城器撞开了城门,他就会按照贝都因人的传统习俗任由士兵烧杀抢掠三日。坚持抵抗的官员们想尽办法向君士坦丁堡告急,焦急地眺望北方,希望看到皇帝的军队。而来自君士坦丁堡的唯一命令是“坚守”,逐渐人们意识到,大马士革已经成了弃子,它最后的使命是尽可能地消耗和拖延住阿拉伯军队,为将来的反击做准备——如果有的话。
635年9月,教士和文官们公然叛变,他们争取到了市民的支持,抵抗了6个月的大马士革打开了城门,迎接哈立德的军队。(这个场景怎么感觉和某部电影非常相似?滑稽)
在大马士革的胜利后,伊斯兰世界做出了一个迅速而明智的决定——迁都大马士革,一切都是为了继续这场昂贵而残酷的战争。攻下大马士革后,阿拉伯人的军事革新脚步越来越快,无鞘的阿拉伯刀被淘汰了,转而由带刀鞘,更灵活轻便的大马士革刀代替;骑兵的骑具也得以更新,并且哈立德终于有了足够的链甲和鳞片甲来武装他的精锐步骑兵;而在军事制度方面,他们已经是罗马最好的学生,并且还在不断地进步。
希拉克略没有轻易认输。大马士革为他赢得了整整一年时间,希拉克略想尽办法积蓄力量,依靠着拜占庭庞大的体量和纵深,巴勒斯坦的失败并没有让他输掉叙利亚赌桌上的所有筹码。在春天的时候,他再一次集结起五万军队,与叙利亚军区的残余部队汇合后,数量达到十万甚至更多,希拉克略决定御驾亲征,拜占庭的精锐铁甲骑兵和禁卫军全数出动,对阿拉伯军队成压倒性优势。

在危急存亡的关头,决策层再一次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他们放弃了自634年以来征服的所有土地,集结军队与拜占庭帝国决战,并且恢复了哈立德的指挥权——这将是改写历史的决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