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源于实力对等。对未来世界格局的猜想
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考虑封禁短视频社交平台TikTok。
8月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微信实施“制裁”
继封禁TikTok后,美国政府再次对中国科技公司采取打压措施。
这两则新闻以及往年的贸易战与南海仲裁案使我们老百姓都感觉到了一种“新冷战”的味道。
自今年一月疫情爆发以来,世界的格局仿佛正在静悄悄的发生着改变。
这可能是打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对未来而发生担忧。
99年的南联盟,2001年的撞机,以及钓鱼岛事件,朝鲜半岛争端,我一个90年代出生的人所经历的这些,相信大家也都耳熟能详。
起初的我只是把现下的我们比作1979年的日本,全球都充斥着当时日本人的金钱与膨胀。
但渐渐的我感觉事情也并非如此简单,因为我国的体量远不是当年日本可以比拟的。
所以,身处近而立之年的我,第一次对未来国际形势产生了担忧。
我在怕什么?因为我衣食富足,喜欢当下的生活,而未来的国际形势却有可能会爆发战争来摧毁我现在拥有的一切,所以我产生了担忧。
于是乎,我设想了一下,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是如何?
打开百度贴吧,一贴为《德法退出世卫组织谈判》映入眼帘,大意是 美国尽管退出了世卫组织,却仍试图主导谈判,此举引发了德法两国不满,于是退出了谈判。
具体世卫组织谈判哪些内容我也不懂,相信各位也不一定了解。但能从此文章中收获一个信息点,那就是美国的“铁盟友” 欧洲,为何与之发生分歧了?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在满目疮痍的欧陆刚结束二战时确实拉到了坚定的盟友去对抗当时兵强马壮意识形态不同却又野心勃勃苏联。
但是经过苏联解体后的这三十年变迁,新的格局已经产生。
当欧陆还在吃工业文明的老本,而新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悄然兴起,欧洲已经在互联网时代的建设上远远落后于中美两国。
近年来从叙利亚问题上开始,欧洲的意见已经从对美国马首是瞻变成了拥有不同声音。
美国挟持欧洲的时间太久了,欧洲自罗马时期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整体,也从未放弃过融为一个整体。
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包括一战二战的爆发,欧洲人的内心就像我们的战国时期,七国都想统一整个欧陆,却又没能力像老秦一样一家独大。
而如今新的世界格局下,中美已经完全边缘化了欧陆,欧洲肯定不甘当世界秩序的配角。
所以我认为新的“世界格局”是以 欧陆,美国,中国,为基础的三方制衡。
当年的中苏对抗西方世界的日子已不复存在。
俄罗斯目前的实力如果战队欧洲,欧洲将会有足够的底牌和勇气去叫板中美。
毕竟大哥变小弟,换谁心里都不服气,欧洲人对美国翻身做世界霸主这一事实 实际上并不是很能够接受,唯一使得二者能成为坚定同盟的原因即是意识形态的相近和苏联给欧陆的压力。
回顾历史你会发现,一百年前羸弱的亚洲已经不可忽视,而强盛的欧洲却是目前最弱的一环。
美英都是有过直接战争的,加拿大从英联邦变成美国的附庸,不列颠人这气能顺吗?或许能。但德国,法国可不一定。
近年来欧洲频频接触中国,是已经有了思维变化。法国自拿破仑后蛰伏了数百年,以高卢雄鸡的气性自然不甘俯首英美,德法近年来如此密切,证明已经想在欧陆联合。
特朗普政府7.29日宣布将从德国撤走1.2万驻军
这一结果不是因为特朗普的狮子大开口导致的。而是因为俄罗斯。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俄罗斯已经是江河日下,德国的动作应该是向俄罗斯示好。而普京也深知,现阶段的俄罗斯,需要与欧洲和解,甚至站在同一阵线,维持一个三足鼎立的力量平衡。
开头标题也说了,相互尊重源于实力对等,俄罗斯近年来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无法和美国正面抗衡,说狠话就像打扑克时的偷鸡,这种行为往往是吓不走王牌的。
所以多关注新闻我们会发现,俄罗斯与欧洲的态度,由德国开始已经发生了缓和转变。
而德法两国的密切关系恰恰证明了欧陆有了新的思维。
我大胆的设想一下,如果接下来的十年,如果德法与俄罗斯破冰,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再也不会是我们的朋友,甚至会是明显的对手。(实际上现在俄方与印度的关系,正是为了制衡我国)近年来我们给予欧洲的形象也在慢慢改观,欧洲可以认为中国是一个可靠的力量,借助中国的力量和压力给予欧洲与俄罗斯站队的契机,欧洲就有足够的决心走出美国的阴影。
如果设想成立,美国经过欧陆出走并与俄罗斯的融合,其实力也会大打折扣。从军事上来讲,如果欧洲拥有自身的立场,又因与俄方破冰而撤销美军事基地,那美国的军事投送能力,后勤补给能力,战略进攻方向都会极大削弱。
世界由此会从两极争霸变成三足鼎立,三个无论军事或经济都势均力敌的阵营。
这种格局一旦形成,我们这代人便可以安享美好年华。
因为力量的互相牵制会使任何一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
之后的时间应该是三方势力角力非洲,南美,中东,东南亚,这些中立,且具备一定潜力的地区。
这应该是未来三十年最好的世界格局。
至少我们不会再受人欺凌,也不会面临大规模战争,甚至热核战的风险。
愿我们的生活能一如既往,越来越好。愿人类和平,祖国昌盛。
初次投稿,欢迎讨论,接受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