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旧闻】坚定不移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作者:本报评论员《光明日报》(1993年09月24日 星期五 01 版) 举世瞩目的国际奥委会第101次全体会议在蒙特卡洛降下帷幕。在此,我们谨向几天来辛勤工作的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表示诚挚问候!向荣获2000年第27届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悉尼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一次北京虽然没有获得举办权,但是它申办三年来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尤其是进一步扩大了北京在世界的影响,这必将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走向世界”的新一章而载入史册。 申办是一种参与,一种自信。北京能够提出申办奥运会,本身就证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申办近三年来,奥林匹克宗旨——“和平、友谊、进步”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在11亿多人民中广泛深入人心,奥林匹克之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近三年来,中国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亚运成功,七运辉煌,扬威巴塞罗那,奏凯斯图加特,中国人民对于体育的认识从来也没有象今天这样深刻。近三年来,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炽热感情,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实践证明,申办奥运表达了11亿多中国人民,包括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人热爱、向往奥林匹克运动的强烈愿望,是中国人的正确选择。 申办奥运,极大地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在今后的岁月里,在跨入新世纪的进程中,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巨大物质力量。它必将激励中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为全世界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崇尚奥林匹克精神。北京虽然没有获得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但11亿多中华儿女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不断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使奥林匹克精神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