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总结笔记(四)《正气歌》、《南宋末三帝》、《海上魂》、《南宋全史》
首发自制【独活氏】

大概是在初二下学期暑假期间。因为家里买了电脑,自己也会用来搜索和查资料了。于是某天我搜索与宋瑞有关的视频,看到了《正气歌》这首诗。出于好奇和求知欲,我百度了一下。耐心看完了百度百科。手抄了一遍,通读了全文三遍,学习了不认识的字词和读音后,躺床上试着自己背诵。
虽然不是很流畅,但和原文对照,也能背个八九不离十(一两年后甚至试着默写过)。我那时心想:背其他的字数多的古诗,可不止读三遍就行。莫非是我与宋瑞有缘?所以,背的时候不用太费劲。
后面又学习了序的字词读音,并抄录了一遍,通读了五六遍。后来又过了几天,也能背诵个八分(不敢说九分、十分,因为还是会错一些)。这就更让当时的我坚定的认为:可能我和他上辈子就认识。背诵《正气歌》原文和序的能力,似乎延续到了今天。
再说初二上学期,自从学完《过零丁洋》,有时我心血来潮,也会直接将这首诗脱口而出。某次参加运动会跑步的时候,还中二的喊他名字,像极了当时班上追韩国男明星的几个迷妹……这些行为现在看来,一是因为崇拜钦佩,二是虚荣心作祟。


大概是在初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在学校图书馆找了一会,最终发现了唯一本,讲述南宋末年历史的书籍,就是这本《南宋末三帝》。当时为了借书,用一个月的零花钱,交了20元押金。
当时没有手机可以拍照留图,课业也繁忙。记得当时貌似只有一个月,还是两个月的归还期限。这本书大概有近三百页,抄录一遍既没时间也不现实。
所以我抓紧时间看完了整本书,之后的几天就在纠结要不要归还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价值好像是贴的18元的标签,我想既然喜欢,要不然就当我买下来。不过最后我还是“忍痛割爱”的还回去了。
我不想因为自己的私心,断送掉下一个想了解那段历史的人的机会(虽然这个想法有点一厢情愿和自作多情)。也不想毕业后欠学校什么(到时候想还也没机会了)。
初三上学期知道有西秦戏《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排练这件事。但那时在网上还只能找到花絮,还没有完整版的。后来初三下学期听说它上央视了,又只看到片段,直到毕业以后才看到完整版的这出戏。
初三下学期在网上搜到一个2012年同袍们穿着汉服在北京祭祀宋瑞的视频,才知道有“汉服”的存在。古琴也是在初中毕业后的第一、二年搜索关于宋瑞的歌曲,在5ing听《蕉雨琴》这首歌和逛贴吧时知道的。

初中毕业后的第一、二年,在新学校的图书馆发现了这本名为《海上魂》的小说。看了这本书,除了有一次为男神着迷以外。我曾一度觉得南宋亡国贾似道就是罪魁祸首(小说和历史不同,还是有出入的,要区别看待)。但其实他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具体内容可以看我发的相关专栏:《南宋全史》二……贾似道。另外,他不好的地方,纪录片《襄阳一二七三》(上)中提到了一些相关内容,在《南宋全史》(二)里也有所体现)。
差不多时候知道《说书人》这部电视剧,当时在手机上追了。所以当时模仿说书人的排场:用黑板当背景,人在讲台前,翻开这本书照着上面念,还叫了同学帮我录制。当时的手机不是智能机,内存也不够用,为了能录视频,还提前删了很多图片。只可惜后来我的诺基亚因为落在食堂没拿,所以录好的前八回视频都无缘再见了。
2018.11.16—2020大概9、10月之间,我从网上搜索他的作品,抄录了他一千多首诗词(绝大多数作品是诗,只有十首以下的词)。字写的不太好,而且页数太多,就不拍照展示了。可能他更偏好写诗,不太爱填词(要不就是填的词大多都没流传下来)。后来发现有一些没有收录到,或是重复了,于是补充了抄录了一些书上才有的其他的作品。以下是当时用的链接:【诗词名句网】https://m.shicimingju.com/chaxun/zuozhe/69.html




2020年本着想深入了解南宋时期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宋瑞作品的原则。在逛淘宝时发现了《南宋全史》系列的书籍,当时网上搜了一下,说全套有80多本书。我觉得太散,很难收全,没必要全买,也看不完。后来又发现了这套更加综合,整套八本的《南宋全史》(单本更厚的精装本)。
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它比其他书更权威,更接近“正史”。书中引用部分能找到对应文献、典籍、论文做论据。没有戏说的成分。因为它干货多,所以读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但是习惯了严谨的风格后,觉得还行,可以接受。于是在当年双十一时“剁手”购入了。开箱后发现书页纸张纸质很好,厚度适中。想到要随身携带,为了更好的保护书籍,所以就都包了书皮。
当然到了2021年下半年,我才真正开始阅读这套书,现在已经看完前四分之一了。看完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再也不做“穿越梦”了(初二时的小说就是围绕穿越回南宋这个主题写作的,水平不够,至今处于未完待续的状态)。
不打战的生活真幸福(没有军事压力,没有内忧外患);还是社会主义好(非精英阶层的底层百姓,也就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在封建政权的专制统治下,到了后期因为通货膨胀,“两百文买不了一双草鞋”的环境下,很难活得好);女性能够通过劳动自立更生(古代的话,去了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出身和背景是好的,但也很难避免成为男性的附庸这种命运)。
这本书纠正了我对“昰”这个字读音的认识,以前我被误导了,以为是读“shì”(还曾在在百度知道用这个错的答案,回答了一个关于人名的问题,在此说声对不起),其实它正确的读音是读“xià”。更多其他感想详见我的首发自制专栏——《南宋全史》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