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音乐笔记(连载五十)

2021-11-06 15:35 作者:环宇佳音  | 我要投稿

【本文作者:陈汝佳歌迷,网名“夕阳”】

金钥匙10 ● 眉心叫与额鸣音

(二)

怎样才能把这半堵的“吹口”打通呢?鹦鹉用抓紧头皮的方式似乎可以将这道小细隙左右拉阔一点,但这个位置不同于眉心以下,仅是各个共鸣空间形态的相应调整,可以稍微暴力一点。

“吹口”靠近脑组织和眼球组织,勉强开发令鹦鹉感觉脑袋酸痛,眼球发胀,看来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适应。
噢……夕阳想起曾经见过有位音乐教师在课堂带孩子们唱“依”音练声,先连续唱几个短促的小跳音,最后一声才放开拉长,当时揣测小跳音该是煅炼横隔膜的灵活性,就是声音不知该在哪个位置发出?
现在就让鹦鹉再来试试有什么感觉吧!鹦鹉说,“依”的口型左右打开,有利于展露“吹口”,先发几个连续短促的小跳音可以更准确地探索吹口的位置,让腔体作出更细微的调整,最后一声长“依”,气息排入“吹口”放开发响!

现在倒回去再练习“含水发R”,就会想想“吹口”在那儿,向着“吹口”发,声音比之前更响啦!难怪那位姐姐说,佳哥“含水发 R” 时,声音很大象牛吼,佳哥的“吹口”没有堵!

陈汝佳图片

网友分享,高精准的眉心发声可以成就柔和略带朦胧美感的艺术唱腔,可是这个发音位置跟正常说话相距甚远,一般人可以摸索到已经很不容易,要与口咽发声结合达到一个自然而然的境界,还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磨练,才或许有大成!

一位世界知名的女歌唱家,她成名前的学习阶段,她的导师让她用小声发音磨练几年后,才允许她正式演唱!

由于眉心发声可以远离因长期不科学发声而伤痕累累失去活性的口咽发音组织的牵扯干扰,保护声带不再受损伤,重塑声音形象,即使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磕磕碰碰也只能在勉强发功中求进步,仍是歌唱玩家们为维护爱好兴趣而穷尽心思,想要探索的法宝!

鹦鹉找到头声演唱自然有所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立即就成为一个很有魅力的玩家,因为流行歌唱除了讲究发音,还必须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和音感悟性,何况鹦鹉拿起麦带上扩音就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发音的,和应该如何调整腔体的状态啦!

她也尝试运用眉心,气息稍一粗泛就唱成小男生似的,气息更集中点,女生的形象算是出来,可是总觉发音不太自然,半民美的感觉不太象流行,这或许是她勉强打开的腔体缺乏灵活,令她把握不准尺度!

K歌软件的混响,也会将虚弱无力的摩擦音无限扩大,令鹦鹉从耳机监听感觉自我陶醉,其实真声实声不容易调动出来,录制后的回放效果听着怪怪的,流行玩的就是人声与音响结合的艺术,要学习唱歌还是必须放下手机,多拿真家伙练习!

(未完待续)


音乐笔记(连载五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