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考研:海南大学农业管理农村发展342&857好考吗?
专业介绍、学院及导师介绍
一、海南大学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专业分析
1.专业基本信息
(095137)(专业学位)农业管理
专业类型:专硕
所属门类:农学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857)管理学
学费:10000/年
学制:三年
(095138)(专业学位)农村发展
专业类型:专硕
所属门类:农学
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857)管理学
学费:10000/年
学制:三年
2.专业介绍
农业管理:农业管理专业领域主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在各级农业管理机构、农林牧渔产业、农场、园区、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及其行业组织、农业科教与培训单位、农技管理与推广服务部门从事农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等领域所需的各类人才。该专业在发展趋势上更加侧重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管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智慧农场管理和智慧农产品供应运营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农业管理专业是在原农业科技组织服务和农村区域与发展领域调整的基础上而形成,是农学和管理学进行结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领域对我国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主体管理、农业生产技术及推广管理和农业资源管理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专业将为我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输送实践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面临重大转型发展,这就需要与发展相匹配的大量农业管理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于2009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农业管理(原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硕士,201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该专业领域依托“农林经济管理”硕士点进行建设,立足于我国热带地区,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家建设战略作为背景,围绕海南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通过与农业企业、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和农业行业协会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的办学模式。通过该专业培养的人才输送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提升海南乃至我国热带区域在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热带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有效带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
农村发展:农村发展专业是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农村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农业硕士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农村发展相关的学科知识基础,具备农村发展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该专业在发展趋势上关注发展理论的拓展与应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字乡村、“三产”融合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内容。
农村发展专业领域是发展学科的重要分支,该专业领域已经在我国的农村经济、扶贫、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必将在我国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变革和城镇化、扶贫、西部大开发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乡村公民社会与政治文明的发展等方面继续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与政治的统筹发展,农村发展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密切关联,在农村发展研究中必须注意城乡协调发展,农村发展的目标理应与国家、地区发展目标相一致。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农村发展(原农村区域与发展)专业于2002年开始招生非全日制硕士,2012年开始招生全日制硕士。该专业领域依托“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硕士点进行建设,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与“农林经济管理”硕士点又形成了明显的差别,更加强调应用型、实践性和创新型等培养特点。该专业立足于我国热带地区,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家建设战略以及“一带一路”的实施,通过与海南涉农职能部门、市县村镇和农村社区等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的办学模式,为海南乃至我国热带农村区域培养在乡村治理与农村规划等方面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管理人才和研究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热带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3.海南大学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主要研究方向
农业管理:本领域包括热带农业项目评估与管理、农业科技服务组织与管理、热带农产品营销与物流供应链管理、休闲农业运营与管理、涉农企业管理和农业园区管理方向。
农村发展:本领域包括农村公共管理、农村社会发展、农村发展规划、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五个方向。
二、海南大学管理学院简介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19年,前身为原海南大学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于2009年合并组建的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起源为1980年开设农林经济管理干部培训班。
学院坚持“学科立院、人才强院、开放兴院、制度治院”的办学方略,以“贡献管理智慧,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自贸港建设”为使命,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为龙头,着力促进多管理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遵循“本硕博”一体化办学理念,致力成为区域内一流商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54人,其中专任教师115人。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与学术影响力的教师团队。教授24人,副教授54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05人,占专任教师的93.8%,多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目前拥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的教师96人次,其中包括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省优专家、海南省杰出人才、海南省领军人才等。
2016年-2021年管理学院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1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5项,到帐科研经费合计2300万;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管理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1篇,刘启华教授在SCI/SSCI检索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入ESI前1%。获省级以上各类科研奖励14项,其中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此外,管理学院近5年举办了包括工商管理类专业教指委全体会议、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学部杰青结题会议等在内的全国性学术会议8次,多位教师参加过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学院目前拥有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和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学院采用“1+N”共建模式,吸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共建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
由学院专任教师组建的海南自贸港公司治理研究团队、产权会计与财务研究团队、大数据与智慧供应链团队、海南营商环境与品牌管理研究团队和热带农林经济管理研究团队获批2020年海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创新团队立项建设。
学院目前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研究方向包括:旅游管理、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作为海南省唯一的经济管理类博士点,系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在2016年的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被评估为B级。农林经济管理为海南省重点学科。学院还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以及农业硕士(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方向)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学院2020年设会计学(原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整合而成)、工商管理(原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整合而成)、物流管理(原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和信息与系统管理专业整合而成)、农林经济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此外,学院结合ACCA项目的办学合作经验, 开办“会计学(ACCA国际会计特色班)”。
管理学院已逐步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2725人,全日制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278人,非全日制研究生1545人。学院在学生培养管理采用分层次、分类别的科学管理模式。在保证了学生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培养了段玫竹、周发等一批批优秀学子。段玫竹作为学院本硕培养的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9项,其中国家级16项。周发,2018级本科,在校期间获评全国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020),先后获得15项校级以上奖项,曾被人民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趁海南省自贸港建设春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每年为政府、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广受用人单位好评。近3年,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优良,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0%以上;众多优秀学子推免、考取至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英国利兹大学、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坚持“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学科竞赛成果丰硕。近3年,获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海南赛区3银2铜,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3银3铜、海南赛区特等奖等国家级、省级众多奖项。
三、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系老师简介
1、樊孝凤
(1)个人简介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2007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农业部项目、中国工程院项目、学校项目、三亚市科信局项目、澄迈县农委项目等10多项科研课题。近年来在《林业经济问题》、《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2部,副主编、参编教材3部。主持完成的研究报告获得第五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6年)。
(2)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政策分析,热带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主要授课科目:《经济学》(宏观和微观)、《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经济学》、《期货交易》、《农产品价格学》
(3)学术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人、中国国外农业经济学会会员、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农经专委会会员
2、许海平
(1)个人简介
许海平,男,1981年,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南开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在《金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与核心期刊或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厅级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荣获1项“海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1项“2014年博士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和1项“海南省博士协会年会暨海南科技创新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
(2)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发展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主要研究兴趣:收入分配与差距、人口老龄化、农户行为、城镇化发展、空间计量模型等。
(3)学术兼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人
《金融研究》、《南方农业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3、许能锐
(1)个人简历
许能锐,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2010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18年入选财政部会计人才培养项目(行政事业类)七期(原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项目)。主持省部级各类项目10多项。近年来在《中国农村经济》、《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农垦》、《中国热带农业》、《经济研究参考》、《世界农业》等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多篇。
(2)研究领域
热带农业经济、财务管理、生态经济
(3)学术兼职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九届理事
《热带农业科学》、《南方农业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4、柯佑鹏
(1)个人简介
柯佑鹏,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2007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海南省“拨尖人才”、“农林经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省部项目60多项、横向项目80多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3部、主编教材3部;学术论文获得各类省部级30多次,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报告二等奖”1项、“专著二等奖”1项和“专著三等奖”1项,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海南省教育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项,海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主要领导重要指示2次;海南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2次。
(2)研究领域
乡村振兴、产业经济、品牌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等
(3)学术兼职
海南热带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院院长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
广东农村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责任专家
海南省休闲农业首席专家
海南休闲农业智库中心副主任
海口民宿协会学术委员会首席专家
海南省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项目首席专家
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联盟副理事长兼专家委员会“效益评价和政策研究组”组长
海南品牌农业协会专家顾问
海南省农业保险顾问专家
《热带农业工程》及《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编委
《世界农业》、《林业经济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学》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5、袁蓓
(1)个人简介:
袁蓓,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201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软科学重点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农业经济问题》、《经济学动态》、《东南学术》、《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荣获 “海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四届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 研究领域:
发展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海洋渔业经济管理
(3)学术兼职: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匿名评审专家
2、教育部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审专家
3、海南省职业技术等级评审专家
6、陈新锋
(1)个人简介
陈新锋,男,1962年出生,河南省平顶山市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郑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教学督导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
多年从事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营销与流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营销的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教改研究成果奖,历次荣获省总工会、省教育厅优秀教师奖励、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文明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主持省、厅级研究课题17项,政府部门委托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3部。受聘多个政府项目评审专家,是海南省商务厅、财政厅、农业厅项目评审专家。
(2)教育背景
2002.9-2005.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 博士
1979.9-1983.6 郑州大学经济系 经济学 本科 学士
(3)工作经历
2007.12-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系主任/教授
1983.07-2007.12 河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
(4)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农产品网络营销、网络互动沟通、农产品流通、农业企业经营、区域经济发展等 。
二、报考难度分析(分数线)
三、历年招生及拟录取名单
下面是详细的数据截图和复试、录取名单分析
2023级
2022级
来源:海南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来源:管理学院2022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名单公示
2021级
来源:海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21级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的拟录取名单

2021级农业管理复试名单:26名
2021级农村发展复试名单:24
来源:管理学院2021年研究生招生复试名单公示(2021-03-21)
2020级

2020级农业管理专业拟录取:21名

2020级海南大学农村发展拟录取:21名

来源:海南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级
来源:海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019级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同学拟录取:26名
2019级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同学拟录取:17名
来源:海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四、海南大学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报录比,预估在3:1
海南大学管理学院,历年招生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专业的人数都在20人。2022届招生规模两专业各为20个,招生规模和21年一样。2023年招生人数为15人。
但其实每年都未能全部招满第一志愿的,是因为很多同学的分数没有超过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线。前几年还有调剂,但近2年已经没有调剂名额了,后续也很难再有了
且海大调剂要求也变得比较高,本科学历必须是211,就这样每年都要挤破头,每年的几个调剂名额就有几百人同时投放志愿,要求调剂……所以没有冲刺名校成功的同学,反过头来想上海大也是不容易。
据我们综合比较、判断,我们基本可以估算出来,海大农管农发的报录比在4:1左右。
初次接触考研的同学,不要对这个报录比害怕,因为21年考研的全国整体录取率不足17%,这就意味着每五个人中四个人是打酱油的。
全国整体的考研形式叠加在农管农发这样的这样的冷门专业其实会比较容易考上。
但果你要考农管农发,海南大学在211高校序列中里面已经算是比较容易的了。
五、海南大学农业管理和农村发展复试分数线
这里给初次接触考研的同学普及一个点:
咱们考研进度复试是有分数线的
全国有34所自划线的高校,就是学校自己定复试录取分数线。
其余的学校(包括海大)都是按照国家线来走,复试录取分数只会比大于或等于国家线,不可能比国家线低。
因此为什么会出现录不满第一志愿的情况,就是因为第一志愿的没有考过国家线。
国家线要求政治52分、英语单科必须高于等于31分,总分在245分以上(21年国家线,每年都差不多,有2—3分的浮动范围)。其中,2023年农业管理复试分数线341,农村发展复试分数线335.
图上就是近四年复试线趋势图,波动比较大。
在这里特意想给萌新普及一个常识:
大家不要在复习前期、中期特别在意分数的事情。
总是想给自己定一个分数,或是360或者370,或者390等等,然后来倒推自己政治、英语、专业课各应该考多少。然后一估计,自己专业课每门至少得考120以上才好,又担心这么高分数,自己能考得了么。
其实文科的判卷相对于理工科来说要宽容度要高很多,总体你的答案在大致回答框架中即可,分数相对来说给的都是比较多的。
没必要特别在意分值这个事情,着重多看书,多掌握知识点;回答的内容详实有逻辑,有新奇之处,自然得高分的。
内容原创于【小海螺海大考研真题及辅导】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专注海南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