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宏观经济学》分享4:凯恩斯主义

2023-07-06 19:38 作者:小个子一八零  | 我要投稿

第三章 经济波动和财政政策 

3.2凯恩斯主义

1.理论背景:

来源:1929-1933年大萧条,失业率达到了23.4%。二战爆发后,失业率才回到5%左右

 内外交困:1.苏联计划经济的挑战(苏联经济1920和1930年代迅速崛起);2.当时主流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总供给。

综上,需要新的理论和政策

 

2.理论思想

总需求对产出和就业在短期有很大的影响。

总需求不一定等于产能。

私人部门个体的决定有时会导致缺乏效率的宏观经济后果(衰退)。

政府应运用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提倡一种混合经济:积极期间私营为主体,萧条期间辅以政府干预。

 

3.理论的影响

对宏观经济政策有巨大影响。在1936到1973年间成为标准的宏观政策。在1970年代出现滞涨后受到质疑。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再次成为主要的政策选择。

 

4.凯恩斯模型

(1)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2)消费=自发消费+边际消费倾向*(总产出-税收)

自发消费:不取决于现阶段收入的必须消费。

引致消费:消费中和现在的税后收入相关的消费。税后收入越高,消费会同比例的上升,这个比例的系数,称为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之间。

(3)总产出=总需求

 

模型的图形:凯恩斯十字

对公式(1)和(2)进行合并整理得到

总需求  =  自发费 + 投资 + 政府支出 + 净出口 - 边际消费倾向 * 税收 + 边际消费倾向*总产出

总需求      与收入无关,自发支出                                                               与限期入相关

凯恩斯十字
凯恩斯十字
凯恩斯十字


动物精神:

1.凯恩斯强调人的行为对需求的影响

2.动物精神:即我们多数的主动行为取决于瞬间的乐观,而不是道德的、享乐的、或者是经济的数学期望。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


凯恩斯模型的两个暗含假设

1.模型中没有价格

       假设价格是企业预先决定的,因此模型不能用于讨论通货膨胀。

2.没有产能限制

       供给能够满足需求的变化。

 

凯恩斯模型的使用场景(条件):在经济衰退或者萧条时,可以采用凯恩斯模型建议政策

原因:

1.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企业没有抬高价格的动机;

2.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必然是存在剩余的产能。

 

总结:

1.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大背景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混合经济的模式

2.一个简单的代数模型

       政府的政策在经济衰退时可以调节总需求,缓冲经济衰退的冲击

3.凯恩斯主义模型应用的一个合理场景









《宏观经济学》分享4:凯恩斯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