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信科5G·光联万物赛区决出三强
“新基建”浪潮驱动下,万物互联时代加速到来。光电子技术作为塑造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关键要素,将为智能制造、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核心技术演进,及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10月22日,由武汉市委组织部、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办,东湖高新区招才局、团工委承办的中国光谷3551创业大赛(信科5G·光联万物)赛区复赛成功举行。
30个光电子优秀项目云端路演,吸引近30万人次在线观看。经评审,“宇航及高可靠领域自主可控模拟芯片”、“高性能光纤声振动监测装备产业化”、“3D TOF光学散射体”3个项目晋级大赛半决赛。
信科5G·光联万物赛区齐聚
“光芯屏端网”优质项目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3551创业大赛(信科5G·光联万物)赛区仍吸引超过200个人才团队报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教授团队,亦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携优质项目赴约。

“光刻胶核心光敏剂新材料”项目进行路演
“光刻胶核心光敏剂新材料”项目团队,生产的高端光引发剂作为5G光刻胶新材料产品核心材料,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已稳定给台湾达兴、奇美电子、长兴化学、容大感光、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公司供货。

“LCD液晶显示用偏光片”项目进行路演
“LCD液晶显示用偏光片”项目,核心团队具有20年以上行业经验,创始人曾主持偏光片生产线改造。“我们会以中国光谷为中心布局新的产线,重点对接华星光电、天马、京东方等面板企业。”项目路演人表示,该司拥有两条中小尺寸生产线,目前国内仅有7条,预计2020年营收达到5000万。

“纳米等离子共振生物芯片医学和健康检测平台”项目进行路演
“纳米等离子共振生物芯片医学和健康检测平台”核心团队由NanoSPR传感器全球领袖专家、连续创业者、日本京都大学优秀校友组成,已拥有近百项世界领先技术专利。
就在不久前,其15分钟新冠病毒快检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并成功通过与武汉协和医院联合开展的真实临床样本检测试验。目前样本的快检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完全吻合,准确率达到100%。
“今年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冲击,但光谷求贤若渴、支持创业的热情不减。”现场,东湖高新区招才局人才办副主任王湘雷,从营商环境、产业生态、政策服务等维度出发,对中国光谷进行推介,并重点介绍了3551人才政策。
据了解,今年大赛设立1500万总奖金池,其中一等奖奖金300万元,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均将列入“3551光谷人才计划”创业人才序列,有机会获最高2000万股权投资,并享受科技创业补贴、人才子女入学等相关配套政策。此外,赛事还联合中国信科等光谷龙头企业,通过提供专家评审、协助项目落地等方式,选择优质创业项目并引导落地光谷。
晋级项目填补光谷产业空白
技术为全球或全国领先
晋级项目中有所涉航天航空领域,系填补光谷相关产业空白,也有瞄准光纤传感技术,为光谷强链延链。

“宇航及高可靠领域自主可控模拟芯片”项目进行路演
晋级项目“宇航及高可靠领域自主可控模拟芯片”由北京大学、中科院、电子科大优秀校友组成,专注于高可靠领域模拟芯片(DC/DC、LDO、运放等)的研发,团队在抗辐射技术及电源管理芯片工程化能力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具有近二十年产业化经验,多款产品已得到大批量产业化应用。
模拟芯片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只要有模拟信号、需要供电的地方,模拟芯片均不可或缺。据了解,人类未来10年发射的航天器及卫星将是之前半个世纪的百倍以上,而电源管理芯片是所有电子信息系统中使用量最大的核心元器件,是电子系统的心脏。

“高性能光纤声振动监测装备产业化”项目进行路演
晋级项目“高性能光纤声振动监测装备产业化”由来自北大从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高技术人才率队,其首次提出的外差调制解调型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光缆上任意位置声波场的探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分布式传感,并已实现了三种高端装备样机的研发,这些装备均已到达了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多次的推广应用,为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D TOF光学散射体”项目进行路演
晋级项目“3D TOF光学散射体”团队核心成员均为微纳光学设计、制造领域十年以上经验的技术专家。
自2017年iPhone X上市以来,3D传感应用市场迎来爆发期。TOF作为一种利用光的飞行时间信息测量节点间距的光学技术,凭借其距离远、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正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中取代结构光,成为未来3D传感的主要解决方案。
而该团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真正打通Diffuser产品从光学设计、制造工艺以及质量检测全闭环的厂家。目前成立的企业已完成产品设计与样品生产,开始进行客户送样检测,对接客户涵盖手机、车厂、无人机等国内知名厂商,争取今年能为头部模组厂商小规模供货。
嘉宾点评:光联万物,光纤通讯、
红外检测等被广泛看好
现场,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唐明教授,以《从创新教育到创业实践》为题进行主题分享,介绍了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创新源头对于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光谷光电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值得关注的光电子细分领域创业方向。
他介绍,光电信息技术正在不断支撑移动通信发展,包括光纤通讯、触摸屏、芯片、摄像头、4G/5G微波通信、显示屏、存储器、精密激光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孕育了非常多的机会。
其次,其正在推动传统产业革新,以车联网为例,车载传感器、车载联网、虚拟现实及车载控制器均可以与光电产业紧密结合。最后,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方面,后疫情时代,红外检测、紫外消毒、数据传输、医疗检测早筛等细分领域均有极大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