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为鉴——十七史百将传
SHUSHANGWEI
历史的记忆
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
我们见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璀璨与绚烂
......
无论历史看上去离我们有多么遥远,历史上的人与我们头顶的是同一片天空,脚踏的是同一片土地。
历史上的人有的好,有的坏,有的处于两者之中,无论你是否欣赏他们,他们都是可以在各个方面给你启示与智慧的。
《十七史百将传》以人为线索,从个人的角度再去看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一种更深入更定点的了解。人文历史毕竟是“人”创造的,“人”是主体,从《十七史百将传》中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生经历,能学习到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其实都默默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们可以从更高的角度立身处世,更明智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轻松地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李大庆
关于作者
张小强
历史爱好者,1974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市,后随父经商。
2018年在网上遇见了一位老师,李大庆,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因孩子喜欢听历史故事,于是整理编辑,耗时一年有余,写出这部十七史百将传。
前言
“我们中国人喜欢记载历史,这本书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是北宋东光人(河北省东光县)张预用了数年时间编写而成的。为了写这本书,他查阅了自《史记》以后到《新唐书》的十七部正史,从中选出百位名将编写了这本《十七史百将传》,花费了大量精力总结武将的事迹,这本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我之所以重新编译这本书,是因为我发现这本书现存的版本只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隆庆元年耿文光印本,至今没有发现白话文。这导致我给我儿子读这本书时,他总是摇着头说:听不懂。于是乎我决定重新编译此书,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读懂这本书。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所谓“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培根曾说过“读史可使人明智”。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我们都必须以史为鉴。
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向导;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会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读史可看作对以往圣贤所经历世事的一种间接体验,是一个难得的提升自我的机会。
最后,趁本书发行之际,请允许我对为本书的出版尽心竭力的武汉弦动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树上微出版),以及哈尔滨出版社的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十七史百将传
树上微出版
全国新华书店
SHUSHANGWEI
CHUBAN
定制出版,专业为你
我们尊重每一部作品的价值
选出一百位名将编写他们的传记。
后世许多的名将传记都受到他的影响
名将名单
西周:齐太公
春秋:孙武(吴)、范蠡(越)
战国:孙膑(齐)、田穰苴(齐)、吴起(魏)、白起(秦)、王翦(秦)、乐毅(燕)、李牧(赵)、赵奢(赵)、廉颇(赵)、田单(齐)
西汉:张良、韩信、周亚夫、李广、卫青、霍去病、赵充国、陈汤、冯奉世
东汉:邓禹、寇恂、冯异、岑彭、贾复、吴汉、耿弇、耿恭、王霸、臧宫、祭遵、马援、班超、虞诩、皇甫规、张奂、段颎、皇甫嵩、朱儁
三国:张辽(魏)、张郃(魏)、徐晃(魏)、李典(魏)、邓艾(魏)、司马懿(魏)、诸葛亮(蜀)、关羽(蜀)、张飞(蜀)、周瑜(吴)、吕蒙(吴)、陆逊(吴)、陆抗(吴)
晋朝:羊祜、杜预、王濬、马隆、周访、陶侃、谢玄
▲ 新书配套书签实拍图
十六国:慕容恪(燕)、王猛(秦)
南北朝:檀道济(宋)、王镇恶(宋)、韦叡(梁)、王僧辩(梁)、吴明彻、程灵洗(陈)、崔浩(魏)、于谨(魏)、斛律光(齐)、宇文宪(周)、韦孝宽(周)
隋朝:杨素、长孙晟、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
唐朝:李孝恭、尉迟恭、李靖、李勣、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唐休璟、张仁愿、王晙、郭元振、李嗣业、李光弼、郭子仪、李抱真、李晟、李愬、马燧、浑瑊、王忠嗣、程咬金
五代十国:刘鄩(后梁)、刘词(后周)
作者解说
越范蠡
范蠡,楚国人,生在宛地,与文种相识,邀文种入越,拜计然为师,后来侍奉越王勾践。
勾践三年,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在日夜不停地操练军队,准备伐越报仇,越王就想先发制人赶在吴国出兵前讨伐。
范蠡劝谏说:不可以,我听说兵器乃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义的,强行夺取是处事中最下一等的行为,搞阴谋诡计是违背道德的事。喜欢运用凶器,亲自尝试去做最下等的事情,天帝是禁止这种行为的,做这种事的人不会有好结果。
越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于是兴兵征伐。
吴王听说越国来犯,立即调动所有精锐迎击越军,在夫椒打败了越军。越王勾践只凭借剩下的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吴军追击并将其包围。越王勾践对范蠡说:我因为没有听从你的劝告,以致落到这样的境地,该怎么解决呢?
范蠡回答说:能够保全自己的人,必须要能够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危机与倾覆之难的人,必定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能够正确处理事理的人,一定要能够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现在唯有低声下气送以厚礼,如果他还是不同意讲和,就只能自己充当人质去侍奉吴王。
勾践说:好。于是他派遣大夫文种前往吴国求和。文种面见吴王时双膝跪地向前爬行,磕头说:君王您的亡国之臣勾践派遣陪臣文种,斗胆来告知您的属下,勾践请求成为您的臣子,他的妻子愿成为您的婢女。
吴王想要答应他。伍子胥告诉吴王说:上天已经将越国赐给了吴国,不可以答应他。
文种回来后,将结果告诉了勾践。勾践准备杀掉妻子,焚毁各种宝物,与吴国决死一战。文种阻止勾践说,吴国的太宰伯嚭非常贪财,可以用好处来引诱他,请暗中派人与他联络议和之事。
于是勾践就搜集了美女、宝物,派文种秘密献给太宰伯嚭。伯嚭收下礼物后,就带着文种拜见了吴王。
文种磕头说:希望大王能够赦免勾践的种种罪过,收下勾践所有的宝物。假如他不幸未能得到大王的赦免,勾践就会杀光他的妻子儿女,焚毁所有宝物,统领五千兵马与吴军死战到底,您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伯嚭也趁机游说吴王说:越王已经准备投降成我国臣子了,假如将他赦免,对于我国是很有好处的。
吴王想要答应越国,伍子胥进谏说,现在不消灭越国,将来一定会追悔莫及。勾践是贤能的君主,文种、范蠡都堪称良臣,倘若他们回到越国,必然会作乱。吴王没有听从,最终赦免了越王,罢兵回国了。
越王勾践返回越国,从此勤劳刻苦,苦心孤诣,把苦胆挂在座位旁边,坐着或躺着的时候,都会经常凝望着苦胆,吃饭时也会品尝苦胆,说:你难道忘记了在会稽所受到的耻辱吗?
他亲自耕地劳作,他的妻子亲自织布,饮食当中没有肉,不穿有各种颜色的华美衣服,谦恭有礼,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百姓,吊唁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
勾践希望由范蠡来主持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领兵打仗之类的事,文种比不上我,而振兴国家安抚百姓,我比不上文种。
于是勾践将全国政务交给了文种,派范蠡与大夫柘稽前往吴国议和,充当人质,两年后吴王把范蠡送了回来。
勾践从会稽返回的七年里,始终在安抚他的官员和百姓,希望能够报复吴国。大夫逢同劝谏说:国家刚刚承受了流亡的事情,现在才重新富庶起来,假如我们现在整军备战,吴国必然惧怕,惧怕的话灾祸也随之降临。况且猛禽在袭击猎物时,一定会故意隐匿它的身形,现在吴国的军队正在攻打齐国和晋国,又与楚国、越国有着很深的仇恨,名气虽大,但实际上已经损害到了周室的威望,功德少,而战功多,一定会骄横狂妄。为越国着想,不如结好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并给吴国好处。吴国的志向非常远大,必然会轻易发动战争,我们联络以上这些势力,齐、晋、楚三国出兵攻伐吴国,越国此时趁着吴国疲敝,就能够打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