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鬼

2020-02-29 20:37 作者:流光S_  | 我要投稿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屈原《九歌》


夜色深了,远处的山峦开始暗影叠叠,月光却高挂在夜空,月色如水般倾泻在山中。偶尔能听见远处的溪水声。

张生走了很久,终于不得不停下来叹口气道:“哎,还是不赶路了吧。万一待会儿遇到山中兽类,我可焉有命在?”

说着他便循声走到河边,溪水在月色下泠泠作响,他先去捧了一捧水喝了一口,在溪边站起来继续开始趱路。他想循着水源应该能够遇到山里的人家。他整了整背上的包袱,便向下游而去。

 

“咚咚——”

轻轻的敲门声也显得格外的大,张生在门口等着。

来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男子,张生见到他的时候微微张着嘴巴,可能显得有些呆和滑稽。面前的男子年纪轻轻,容色清丽,一双眼睛让张生想起老家夏日天空中的星星。

他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衫,对来人露出不解的神情。

“先生是?”声音像是刚才月色下的溪水,清清泠泠的飘在夜色里。

“啊,在下张生,从老家过来,准备到京城去。因为事发有急,便赶得匆忙了些个,现在竟是到了夜晚,实在无法,便顺流而下想来借宿一宿,不知可否?”

男子静了一下,便把门打开得更大一些,说,“可是可,我今日从南岭采了最好的茶叶,也有幸能招待先生了。”

“不敢。叨扰了。”

 

“不知公子在这住多少年了,在下刚才过来的时候,没有看到别的人家,可是住的偏远些,离得村落远。”张生问,手里抚摸着木头做的茶盏。闻着茶香的热气,开始慢慢放松下来。

“我也不知,已经很多年了。这个地方也没有别的人家。”他说,“这个地方只有我。”

“虽然听闻隐士居于山中,也有陶潜先生田居之乐。但公子一个人独处山中,不害怕么?”

“万物有灵,山里的精怪们有恩有报。有的时候,显得比人更有人情味些。倒是不怕的。”

“哦?”张生提高了声音,显得颇有兴趣,“万物有灵,先生竟然相信鬼怪说法。”

那位公子闻言静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口茶,然后说,“我曾有个朋友,第一次见面,也是如此问我。”说着他便笑起来。

虽然是男性,但张生还是被这个笑迷了迷眼睛,在烛光的暗影中,面前的公子仿佛真的是山里的精怪。

“那公子是如何答的。”

“我当时说,”他顿了顿,“我带你去看看。”

“这如何去哪里看。”张生奇道。

那位公子又喝了一口茶,“便在门外了。”

张生猛地站起来前去开门,却什么也没看见。他回头,“公子真是说笑,我竟然也信了。虽说魑魅魍魉的故事不少,倒也没有人真正见过的……”

他说着声音便小了下来,突然注意到刚才进来的时候,门口是没有光亮的,而这时,自己站的门口位置却有一盏灯在亮着。他终于去注意到那个光源,门上有一个指头大小的孩子看见他看着自己,就笑起来,蹦蹦跳跳的到那位主人面前,说,“琳琅琳琅,你来客人啦,我来还你灯笼了,我最怕黑了,没有灯笼不敢走山路的。上次真是谢谢你。”

说着他把灯笼给了琳琅,自己又拿着一个跳着从张生面前走过去,张生还在原地站着,看着眼前蹦蹦跳跳的……他不知道自己眼前这个是什么东西,他头上有着角,身子也很小,长得跟人类小孩差不多,但却有四只手。

眼前这个蹦蹦跳跳的小东西从门口经过,又赶紧跑远了。

“你这呆愣的样子,倒也像极了我那位朋友。”

张生突然听见有人开口,他赶紧回过神来,坐到刚才的位置,他笑了笑,掩掉心里的那一点慌张。说,“我一心在读书准备科举,那些儒书从不提及这些怪事。而且,第一次见精怪之事,倒是有些害怕。”他又想起刚才那个奇奇怪怪的生物,晃了晃脑袋,他只是顺着这位公子的话说下去,书里也写的奇妙。但若真是见了,却想到刚才自己在山中晃荡,身边不知道有多少生物在看自己。

“你若是喜欢这些故事,我可以说给你。”

“哦?”

“先生可否听说过山鬼。”

“这是自然,虽说不信,但我还是知道些的。几十年前去世的一位先生,所著的一本《山海怪》中,就提及过很多鬼怪之事。其中,山鬼,居深山而鲜少出,山之灵,地之气也。小法力,小胆,弱而可欺。与人无异。”

“那我便跟先生说一个故事吧,想必先生有兴趣。

“有一个人的名字,姓王名良。曾与你一样,在山中迷路。夜色中他投宿了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只有一位小公子,”面前的人开始说一个故事,

“这位小公子留他借宿一晚,却发现面前的客人与自己很投缘,山中看日升日落从未遇见过任何人,便聊得兴起,一晃到了深夜。第二日客人要走的时候他格外不舍,邀请他今后也要来探看自己,这位客人感谢小公子的恩情,也觉得对方一见如故,真是相见恨晚。于是回家之后也经常进山里来看望这位独居的小公子。可是后来,这位客人发现,自己每年去看的这位公子都容貌不变,与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模样都相差无几。他心中感到害怕,又好奇,于是他四处查阅书籍,到寺庙去询问长生之事,却也没将这位小公子的事说出去。”

“后来呢?”

琳琅顿了顿,说,“先生先喝一口茶吧,快凉了。”

张生看着桌上的茶水,拿起来喝了一口。

 “后来,这位客人渐渐年迈,在多年的查阅书籍和四处打听中得知,山鬼之心可令人长生,便起了歹心。”

“那位小公子便是山鬼吗?”张生问。

“不然如何能做到容貌不变,没有衰老之象。”

“那客人将他杀了吗?”

“杀了。在一次去拜访小公子的时候,客人在茶水中下了毒。”

张生一顿,看着面前的茶。

琳琅笑,“先生莫不然以为我也会将你杀了?”

张生笑的尴尬,故事便是故事,客人将山鬼杀了也只是为了长生,自己又不是山鬼,盘缠都没几个,哪够人图谋。

“夜色深了,先生先睡吧,若是还想听别的故事,倒是可以回去之后来看望我,我这里还有很多鬼怪的故事。”

张生一遍应着,便顺着琳琅到一间小柴房,琳琅说,“山中只我一个人,便也就只有一间房,我只有临时将这柴房铺上些毯子,让先生委屈一晚了。”

张生说无事无事,便在此睡下了。

 

第二日早上,张生便起了个大早,到了昨日喝茶的那间房,想去跟琳琅道别。他以为自己会在那里坐一会儿才能等到他,却没想琳琅已经在那里坐着了。

“公子,”张生笑着上前去,“昨日多谢了,小生这便开始出发向京城而去,感谢公子昨日收留之恩。”

说着他上前行了个礼。

“不妨事的小忙罢了,”琳琅笑,“倒是先生今后要常来看我才是,我在山中寂寞无事,总也没有个人说些话。”

“这是极好的,我也还想听听除了《山海怪》之外的怪事。”张生笑着道别。

“先生拿些我从南岭采的茶去罢,南岭的茶,在京城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此,便谢过了。”

 

张生后来到了京城,便上了城南山上。连妻儿也没问候两句,便直奔城南山而去。

“道长,如你所说,我遇到了他。”

“他叫做琳琅”

“如你所言,他便是王良了。当初杀了山鬼而继承山鬼不死之身的王良。”

张生到了一座破房子门口,便开始将自己遇到的事情一一禀告。

不错,他当时进山,只是为了探查山鬼一事。此时他将这些事一一属实的告诉面前的老道士。

“哦?”那位道长终于发声,穿着灰布麻衣,褶皱一直爬了满脸,“他长什么模样。”

“他……很漂亮,如风光霁月也。”

“是他了,”面前的道长抚须笑,“是他,他还是如我当初遇见他时一样。”

张生说,“那我们便快去将他收服了,道长,我儿子真的快不行了,这次我去了有好几天,他还是病着,你说过,山鬼的心亦有起死回生之效。”

说着,他便低着头开始哭起来。

“我们后日便去,你先回家去。你为救你儿子,而我,呵,图谋长生之人,杀害自己友人的人,如何能当真正良善的鬼。”

“道长务必救我可怜的儿子——”

张生说着,便跪下去磕了一个头。

 

两日后,到了该进山的那一天,张生早早便在城门口等着老道士。

老道士什么也没带,就来了城门口。

“道长,你怎么什么也没带着。”

“那贫道要带些什么。”

张生说,“没事没事,走吧,我带您去。”他心里奇怪道士收妖怎么跟书里说的不一样,没有一些奇怪的法阵或者招摇的灵铃什么的,但他不想耽搁时间,他又想起了自己病榻上的儿子,加快了脚步。

 

“咚咚——”张生前去敲门。

琳琅来开门的时候,看见面前两个人愣了愣,他说,“没想到先生没去几日,便来看我了,是上次的故事没有听够吗?这位朋友——也是来听故事的吗?”

张生笑着说是啊是啊,便随着琳琅来了当日喝茶的那间房。琳琅倒了三杯茶,说,“不知先生上回带回去的茶怎么样,南岭的茶是否合先生的口味。”

说着,他又倒了一杯给旁边的那位老道士,“这位老先生也尝一些吧,这茶味可是难得一遇的。”

老道士坐着没动。喝了一口茶便开口问道,“我听张生说,公子向他说了一个故事。”

“是有此事。”

“公子如何得知鬼怪之事,是否公子与鬼——有什么关系。”

张生在一边喝茶一边干着急,心想这都什么时候了,直接一剑剖开面前的人的胸口,取出心脏,自己的儿子不就有救了。

但他隐忍着没动,想着这位老道士可不要徒有虚名。

“说是没有,倒也有些。”琳琅答。

“公子与其是什么交集。”

“先生,”琳琅突然转头看向张生,“上次给你说的那个故事,还没有结束呢。”

猝不妨琳琅叫他,张生便顺着答,“那之后呢,最后那位客人怎么样了。”

“客人自己也死了,”琳琅说,“山鬼死后,那位客人偶然从云游道士口中得知,山鬼的心可以是良药,亦能是毒药——若是山鬼愿意将自己的心献给对方,那边是良药,而若反之有人硬抢,那便是毒药了。”

张生一愣,他开始琢磨着自己儿子的病情,这个老道士最开始可没告诉他这个,他有些生气起来,觉得自己可能白忙活一场,面前这个人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将心给一个不认识的人。

“那么,那个客人是被这颗心毒死的吗?”老道士问。

“不,”琳琅说,“山鬼将心给了这位客人,他始终将这位客人当做当年第一次见面相见恨晚的朋友,看着自己的友人拜访自己,一年比一年年迈,他心里难过,也愿意将自己的心献给这位与自己常年谈心进山陪自己说话的人。”

“那他如何死的。”

“这位客人后来知道真相之后,起了愧疚之心,知道山鬼原来是自愿的,觉得自己实在对不起这样的善心,开始怀念起年轻时年年进山陪伴的这位友人。想起他们也曾喝最甘甜的桃花笑,在月下对诗。自己是不老不死之身,但后来儿子大病一场后死了,妻子因为悲伤过度也跟着去世后,他觉得长生也了无意义,开始体会到当初那位朋友的痛苦,看着所爱的人在自己面前一一死去,而自己却毫无办法,他猜想,可能当初的山鬼,就是看着日渐老去的自己而心中难过,才也愿意将心脏送给自己吧。于是在妻子去世之后,他便想着法子让自己也能去死。——他成功了,他将自己的心也挖出来,便死去了。”

老道士笑,“如此,倒是也有趣。曾经不良善的人,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是了。”琳琅说着抬手喝一口茶。

“这件事已了,”老道长说,“我便回去了。”

琳琅抬起头笑着说,“今日天色已晚,师弟——便在我这里歇息一晚。明日再走吧。”

 

“此事了结,师兄便也能出师门游玩几年了。”

琳琅也笑,“师弟此次辛苦些了。今后还是师弟多多照看些师父,在师门这么些年,倒也没出去看过,着实心里不太高兴,如今能出门这么些年,也得亏有你在我才能放心出去。”

“南岭的迷魂茶,虽说对于鬼魄来说是迷幻茶,但对于人,可真真是难得一遇的好茶啊。走时劳请师兄再给些。”老道士看着面前的三盏茶杯,拿起手边最近的一杯喝起来。琳琅也又抬手轻咗了一小口。

三杯茶盏,只一盏无人动过。

“此事回去告知师父吧,我便先走了。”琳琅起身。

他说着便走向门外,门外的院子还是跟那日一样,琳琅向着山里走去。

他可能出山,也可能进山。老道士不知道他要去哪里。

 

“人总是要自己知道自己已经死去,才是真正的死去。”

有人长叹一声,

“不知我死那日,是否能快些接受自己的死亡。”

 

“执念死人生,凉薄生人死。”

有人回。

end


灵感来源屈原《山鬼》和纪伯伦的“欲望是半个生命,冷漠是半个死亡。”

山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