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 邀你一起与真相贴身肉搏 (2)

天涯:万国咸宁天下平

连载8
十分钟后,德国轰炸机群对波兰的军火库、部队集结点、以及桥梁、铁路线,进行了第一轮轰击。
在第一时间,波兰的指挥,交通系统,陷入瘫痪。
随着短时间的炮火攻击,德国陆军就迅速发动了进攻。
如此快速的火力突袭对波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许多军营已经淹没在了一片火海之中。但是,没有死于袭击的波兰军队,依旧按事先预计的军事防御计划迅速投入了战斗。所以,战斗从一开始就呈胶着状态。
袭击很突然,西方国家对这一切的发生毫无准备。
要面子的英国人显然是被德国的做法激怒了,外交措辞却很老调 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并认为德国的做法,深深伤害了英国人民的感情.....
法国人果然很绅士,一切像英国政府看齐。表示了强烈的抗议 并认为德国的做法,深深伤害了法国人民的感情.....
巴黎各大报刊把德国入侵波兰消息作为头版发布,百无聊奈的巴黎市民突然有了谈资,塞纳河畔的咖啡店一下就人满为患了。
美国打那时候起就表现出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罗斯福总统呼吁交战双方不要轰炸无辜平民和 “未设防城市”。
面对西方政府迟钝的反应,希特勒异常兴奋,他得意的认为,英 、法两国政府又开始打官腔了,波兰即将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这里不得不指出的事,由于初期德国军事上所取得的傲人成绩。使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
我认为,这只是谦虚的说法。因为当时全世界数下来也没有几个能打仗的国家。 亚洲,一半的国家还在被殖民,非洲就不提了,美国呢,全国上下又忙着奔小康,军队总数量加起来还没法国陆军军官的一半。
所以法国的这个——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老子天下第一”。
海军那当然是英国了,号称日不落帝国的皇家海军能开往一切海水覆盖的地方,好不威风。说直观一点就是 :英国随便一个海运公司货轮,都要比德国海军的那几艘船的总吨位高。 德国军事力量唯一值得吹嘘的 估计就只有空军了。
如此形式,陆军统帅部的意见很大,一致认为元首不是疯了就是傻了。这样的局势简直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糟糕,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就直言不讳的指出,如果发动战争,无论如何德国是打不赢的。
陆军统帅部诸公的悲观情绪,使得以后与希特勒的彻底决裂埋下了的伏笔,当然,这是后话了。
希特勒万万没有料到会在陆军这里碰上钉子,很是郁闷,但是没办法,暂时还惹不起,惹急了全辞职,那就真成了光杆司令了。只有连忙安慰,并拍着胸脯保证到;“英、法两国绝对不会参战。” 理由一堆一堆的。在希特勒的“保证” 下,半推半就,好不容易把诸位将军忽悠上了前线。
到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多虑了。战事果如希特勒所料,只限于波兰境内。一直到了9月2号,西方国家仍然没动静。
就在希特勒将要放心的时候,9月3日情况突然恶化了,英法两国先后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
希特勒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事,英法的宣战使他震惊,于是他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态度。即:不宣战,也不回复。
据当事人回忆,接到最后通牒的希特勒,沉默的静坐不动,眼皮耷着,呆呆的看着地面出神。
连一向精力十足的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博士,也异常沉默了,垂头丧气的歪着头,用鞋尖转着地上的大理石,像是在踩烟草。
就在屋内空气十分沮丧的时候,戈林首先打破了沉默,他转过头来说道;“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 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06 20:56
后天赶上进度,后面是挪威战役与大西洋海战 重点描写法兰西战役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07 23:48
连载9
如上文所言,由于波兰军队把主力平行部署在最前线的做法,使得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奇袭得手的德国陆军,
刚越过国境线就立即遭到迎头痛击。
波兰总司令——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是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派军官,并参加过波兰对苏联的残酷战斗,所以他对一战中的战术理论非常的精通,而波兰军队的作战理论正是一战的模式,把军队一字长蛇这样的平行部署,也是一战的传统模式,这种部署能在第一时间发挥最大的火力威力。在阵地战中,这样的部署尤为有效,敌方发动冲锋的步兵,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强烈的火力网中存活。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的部署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德国的步兵师被牢牢的阻挡在了波军的最前沿,无法前进一部。
但有一只部队,却由如无人之境,在战斗方兴未艾之际,
这只部队在波兰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道口子,而后,潮水般的涌了进去,并很快消失在了夏季的晨雾之中,所有还在战斗的双方士兵的视野之中。
没错,这就是古德里安将军新组建的装甲部队,波兰战役成了德国陆军实验其新理论的最佳战场。
连曼施坦因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也直言不讳的说道:
“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部队,能够不负我们的期待么?尤其是,大型装甲部队,其组织与使用多少是代表一种全新的观念,能够不使它们的创立者——古德里安将军,和我们自己失望么?”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 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库尔姆(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1904年,16岁的古德里安考入卡尔鲁中等武备学堂。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随后被选送于柏林的陆军大学。1912年在骑兵部队服役,任过少尉指挥官和中尉参谋官。1913年进入著名的梅兹战争学校受过为期一年的训练。
1914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古德里安被派往法国前线任无线电台台长。战争初期的形势与上世纪的任何一场战争一样,步兵长年累月趴在战壕里与敌军对垒。双方军队都以坚强防御工事为依托,都企图在夜间或雾天偷偷越过中间的开阔地,靠突然袭击突破对方的阵线,这就是下级军官梦寐以求的立功愿望。
而高级军官则考虑如何通过翼侧迂回的运动战,绕过敌军正面防线,一举击溃设防薄弱的纵深,使对方阵脚大乱。双方军官的想法大致相同,因此,很容易预料到对方将会干什么,这样一来任何企图都难以实现。
士兵们日复一日地趴在战壕里忍受疥疮、疟疾等疾病的折磨,无休止的炮战使他们变的麻木了。军官们靠喝酒和打扑克消磨时光,谁都无所作为。(这段时期德军著名将领鲁登道夫的渗透战是当时比较成功的战术之一,这也影响了古德里安的日后作战方式,闪电战即由渗透战加奔袭战演变而来。)
古德里安在这个时期染上了烟瘾,他的帐篷里终日烟雾弥漫。有一次上校参谋长来检查工作,还以为帐篷着了火。上校走进帐篷,见满地都是烟蒂,吃惊地说:“上尉先生,当心尼古丁中毒!”
“我在思考如何打破战场僵局的问题,”古德里安说:
“机枪的发明使步兵和骑兵的突击作用丧失了,这场战争目前只有炮兵在相互对射,如果没有一支有效的突击力量僵局永远不能打破。”
“这个突击力量在哪里呢?”上校大笑起来。
古德里安尴尬地耸起双肩,“这就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想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谁先找到了答案,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①
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人第一次使用了坦克,就是这种新式武器,这个由铁皮包裹着的机器怪物,给了苦苦思索中的古德里安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但是,由于战争的进行 ,古德里安并没有多余时间去思考与完善他的新理论。
战争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陆军被迫大规模裁员。万幸的是,由于古德里安在战争中出色的表现,上级依旧挽留他在陆军中任职。德国陆军的高层意识到,军队才是国家之本,强大的国防才能使得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这些优秀的年轻军官,才是国家将来的希望。
① 摘自闪击魔鬼”——古德里安
年轻的古德里安,英气逼人 蛮帅的

古德里安将军的标准照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08 00:05
连载10
坦克兵的发展
战后的古德里安对坦克的兴趣简直到了着迷的地步,他凭直觉预感到这种兵器的潜力尚未被人们认识,可是德国被剥夺了拥有坦克的权利。1922年古德里安调任国防部陆军运输处参谋,这一新的岗位使他有机会间接检验和发展他的坦克战理论。
由于凡尔赛和约的条款的限制,他只好利用汽车发动机和底盘,装上铁皮制成的坦克模型进行演习,可是轮式车无法克服地形复杂带来的难题。演习中笑话百出,大多数车辆抛锚了,少数冲出障碍重重的演习场的车辆将铁皮模型颠得走形变样了。参加演习的军官围着狼狈不堪的“坦克”笑的前仰后合。
“古德里安先生,这是什么呀?是从撒旦那里逃出来的怪兽吗?”一位汽车兵上校嘲讽道。
“这不是怪兽,他们是坦克,明白吗?上校先生。”古德里安对这些一开始就不与他合作,故意捣乱的汽车兵军官十分恼火。
汽车兵的任务是搞运输,可是国防部来的这位性情古怪的参谋居然让他们玩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鬼把戏,上校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坦克的威力早就见识过了,他见古德里安朝他吼叫,禁不住勃然大怒。上校操起一挺机枪朝“坦克”扫去。古德里安的“坦克”顿时布满蜂窝般的弹孔。
“让你的坦克见鬼去吧!”上校扔掉机枪扬长而去。
其他军官则留下来继续看他的笑话。古德里安望着演习中抛锚的车辆在泥淖中挣扎,尽量压抑心中的怒火,他掏出香烟,散发给军官,说:“我宣布演习结束!坦克已经不复存在了。请你们帮司机将陷进泥坑的汽车拖回军营。”
下级军官如此幸灾乐祸的嘲笑古德里安,并在背后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傻子” 甚至连古德里安的上级都粗鲁的对他说道:“见鬼,什么战斗部队,它们只配运送面粉”。 ①
如此大的阻力,古德里安的坦克战理论是发展不下去的,不出一年,德国军方肯定会把本来就不多的军事预算投入到别的方面,比如研发更先进的单兵作战武器,或者射程更远的大炮。
就在古德里安快要陷入绝望的时候,希特勒上台了,这个家伙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有着特殊的兴趣,并且精力十足,不知疲惫。
1933年,德国兵工署主持的近代兵器发展表演会上,当希特勒看到古德里安亲自指导的装甲部队表演时,情不自禁地一再说道:“这就是我所希望的东西!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
在亲自接见古德里安后,希特勒更是欣喜若狂,一次单独为古德里安举行的晚宴桌上,古德里安向希特勒大谈未来战争的构想,希特勒的领悟能力使古德里安惊讶不已,为之倾倒。
穷其一生,尽管古德里安在他的回忆录中不管攻击希特勒的战略方针和指挥艺术,但却没有从人格问题上指责过一句,反而时常偏袒他的这位元首,我想,这也是他对知遇之恩的一种报答吧。
就这样,由于希特勒的直接干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才得以继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备受希特勒宠爱的装甲部队,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使他们热心的元首感到泄气。
譬如,在挺进奥地利的过程中,尽管这个行动过程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有意卖弄新式武器的希特勒却命令,把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作为先锋开路。
但是,随后的情景是让人尴尬的,那些步行赶来步兵师的士兵们惊奇发现,在500英里长的路途中到处是抛锚的坦克,被元首吹嘘的很厉害的装甲师竟然还没有看到维也纳的山头就抛锚了其中的一半。陆军统帅部的约德尔将军更是指责说:“约有70%的坦克瘫痪在公路上无法动弹。”
可怜的古德里安先生再次成为嘲笑的对象,任何古德里安不在场的军官派对上,古德里安与他的装甲部队成了最有趣的笑料,他们哈哈大笑道:“古德里安这个傻子,看看他要出丑到何时才肯罢休”。
1939年9月1日 ,战争爆发了,古德里安暗地里下定决心:演习是为实战做准备的,只有在实战中,新型武器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现在,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①摘自《闪击英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09 00:28
连载11
古德里安将军是在1939年8月22日,就任新成立的19 装甲军军长的。这虽然是个新的番号,但所辖部队的一个装甲师,两个摩托化步兵师,都是他一手组建并栽培的。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他所指挥的部队就急速的越过国境线,并很快就突入波境,在打穿波兰军队没有纵深的防线后,这些装甲师并不停留,而是直插而入,清理残敌和攻陷碉堡等耗时战斗是留给步兵去做的,古德里安将军认为,装甲部队所追求的只有两个字——速度。不停的前进,直接绕到敌人的背后去捅刀子才是王道。
德国人如此奇怪的战术,不免使波军大吃一惊了,尽管许多部队电话线路以及指挥中心在空袭中遭到严重破坏,但是波兰的统帅部仍旧收到了前线传来的战斗报告,该报告指出:“德国军队正在国境线与我军激战,但是他们的坦克车已经驶进我军防线的纵深,并且消失不见了。”
面对这样的报告,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只是淡淡一笑;
“胡扯,没有步兵的掩护,光是坦克冲进来有什么用。”
但是,随着诸如此类的报告增多,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才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虽然他暂时还摸不透德国军队如此战术的目的是什么,可他毕竟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了,为了谨慎起见,他命令:在后方预备队加紧搜素德军装甲部队的去向。前线作战部队则得令:坚守阵地,阻止德军的推进。
可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波军的防线已经遭到了德国步兵的多处渗透,而且由于德国空军的不断空袭,缺少防空炮的波兰陆军伤亡惨重,他们的机场被毁,仅剩的波兰空军连升空作战的机会都没有。
糟糕的坏消息还不断从前线传来,让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大体上,波兰的防线还是“完整”的。
9月3日,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已经突入到了波兰腹地150 公里处,在当天下午,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完成了对国境线上仍在鏖战的波兰军队的包围,并很快拉起了一条封锁线,公路上到处挤满了德国的坦克。
那些往前线增援的波兰军队根本不知道德国的装甲部队已经绕到了他们的背后,一个波兰炮兵团正沿着公路往前线挺进,正巧碰上德国坦克也正沿着公路急驶,他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这些德国部队是哪里冒出来的,在战斗过程中只有两门炮曾经有过发射的机会,就被德军所歼灭。
德军如此神速的进展让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大惊失色,他明白了,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敌,他的师团已经被包围在长长的国境线上。(德国步兵师在前,装甲军在后),包围圈里的波军已经成了一块美味的夹心饼干。
这位忧心忡忡的老元帅没辙了,只得立即发电报向法国人求救,并询问他们何时才能获得有效的军事援助。
德军此时已经把最精锐部队全部用来进攻波兰,在法国边境上只剩一些训练不足,人员缺少的德意志要塞师。
当然了,所谓的“德意志要塞师”只是个很美妙的名字,他们的人员编制和武器装备实际只相当于德军的团级单位,尽管人员如此匮乏,这样的要塞师也仅仅只有46个,而且全是
步兵,法国陆军却能轻易动员100个师之多。
所以,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希望法军能在西线发动一次强有力的进攻,迫使德军调兵回防,这样波兰方面的军事压力自然也就减轻了。
很快,同盟国陆军总司令甘默林将军对斯米格威.雷兹元帅的请求做出了回复。
甘默林的回复是这样的(原文):
“在东北地区中,我们正规师的半数以上都已经开始行动。
自从我们越过国界之后,德军既开始作激烈的抵抗,尽管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可是我们却被陷在静态战争之中,而敌人对于防御却具有良好的准备,同时我们也还缺乏必要的炮兵……从开始起,就有空中的战争与地面的作战相配合,而我们也知道有相当部分的德国空军是正在与我们对抗。
所以我是已经履行了我事先所提出的诺言,在法国动员第一天后的14天,开始用我的主力发动攻势。我可能做更多的事情”。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09 00:44
连载12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接到这样的回信估计是很郁闷的,原来一直所指望的军事援助仅仅是连炮兵都没准备好的法国陆军。
而法国人实际是怎么做的呢?
是的,法国军队确实发动了进攻,但推进了几英里过后就停了下来,理由倒是很充分:“给予德国人撤退的时间”。
然后,有些地段的法国军队,或者根本不算军队,而仅仅是几个巡逻兵,攻陷了几座德国村庄,把那里的德国哨兵成功赶跑,并放火焚烧了哨塔。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大摇大摆的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在更多的地段上双方是没有战斗的。据外国记者回忆:双方军队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做工事,枪放在地上,在休息的时候还互相点头微笑。呵,就差互相敬烟了。
“战争在3个星期内就会结束”,百姓和普通军人们都这样说道。
英国将军富勒更是无不悲观的说:“在东方的战斗不断传来噩耗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 46个不满员的德国师,而且全是步兵师,却毫无作为,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坐着。眼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盟友被人消灭了”。
其实,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法国统帅就对波兰副参谋总长说过 “要到大概不到两年以后……1941—1942 年之间” 他才可能发动一场真正的攻势”。他还说,“前提是要能得到英国和美国的援助的基础上。”
....两年后....估计波兰已经化成灰了。忽悠死人是不偿命的,看来万事只能靠自己了。
这时候的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又痛苦的发现,原来集结预备队反攻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电话是往往打不通的,就算侥幸能打通,手下的报告是:“运输工具已在空袭中被毁,只不过没关系,我们能走到前线去。”(挺乐观的家伙)
得,等你们走到前线,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看来只有用最后的杀手锏了,这些部队的集结速度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并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波兰骑兵
此时的波兰骑兵总数为十万。
也就是说,这是个很可观的数目。
德国装甲部队长驱直入,把步兵远远的抛在了后面。所以深入波兰防线后方的军队并不多。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认为,只要击毁了这些孤军深入的敌军单位,前线的部队就能顺利撤下来,并在河川后面建立一条以波兰首都——华沙为中心的新防线。
之前,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已经下达了前线作战部队撤退的命令. 在后方的预备队与新组建的要塞部队已进驻这条围绕波兰中部地段的河川防线。现在,他们能依靠的就只剩下这条河流众多的天然屏障,只要前线的部队能顺利撤下,并巩固这条防线,守住它似乎还是很有希望的。
因为这条防线够短,只有300多公里长,能发挥内线作战的优势,抵消非机械化部队行动缓慢的弱点,并且波兰境内大部分河流都在这里交汇,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将会受到地形的很大限制。
所以,这时候运用骑兵进行奇袭,延缓德军进攻,为前线部队的后撤争取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骑兵的集结果然相当迅速,并很快向突入境内的德国军队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波兰骑兵也全不是傻子,在进攻之前就有人疑问:“敌人都是坦克,我们用军刀长矛恐怕是打不过吧”。
骑兵军官却说“这些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
骑士们得到了这样的保证后,信心大增,于是蜂拥而上。
第一次遭遇波兰骑兵的,也正是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19装甲军。此部队刚刚完成波兰走廊的包围作战,正在布尔达河沿岸休整。
盛夏的阳光洒在宽广布尔达河上,这些年轻的德国士兵经过数天的苦战,已经好几天没有舒舒服服的休息过了,他们要么三五成群的蹲在树下围着吃午饭,要么就躺在小树林中旷意的打个温暖的小盹。
古德里安将军是个急性子,还好,此时他正在别处视察,士兵们都知道,等他们的军长一回来,肯定又得下达新的进攻命令,所以,他们尤其抓紧这难得的时光,好好休息一番。
经过周密侦查,波兰骑兵抓准了这个好时机,他们策马扬鞭,向毫无准备的德军发起进攻。只见漫天尘土间,波兰骑兵吆喝着,骑着骏马,高速的向德军坦克集群发动冲锋。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中世纪式骑士。德军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他们慌忙跳上自己的坦克,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
波兰骑兵数量众多,但是坦克所发射的炮弹在骑兵中间炸开了花,尽管这些战马平时训练有素,但是炮弹的轰炸声依旧使得它们惊慌失措,不听使唤,一开始还列布整齐的波兰骑兵顿时乱成一团,那些未得休息的德国士兵估计是出于愤怒,大胆的甚至已经驾驶坦克用履带去碾压波军...
其实传说中的波兰骑兵使用马刀砍坦克是不存在的,在骑兵进攻中,也只有军官才能使用马刀,多数的波兰骑兵使用的武器是长矛。
这种武器必须横放腋下,利用马匹高速的奔跑向敌人进行撞击,我完全可以想象,那些侥幸能够接近坦克的波兰骑兵,使用长矛高速撞击钢板后的惨象................
图中可以看出 波兰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长矛 而不是传说中的马刀 但是这种武器换来的结果是更加悲惨的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09 00:53
连载13
当古德里安将军视察完毕,回到指挥部时,就惊奇的发现他的那些文职幕僚们却都头戴钢盔,神色慌忙的在架设战防炮。将军很惊讶的询问:“ 这是在干什么”。幕僚们告诉他,波兰骑兵正在向我们这里挺进,指挥部人员不够,是抵挡不了如此突袭的,所以全体动员起来修工事。
19装甲军的参谋长也把波兰骑兵下午的进攻向古德里安将军做了一个简短的汇报。将军只是淡淡一笑:骑兵打坦克,真是新鲜。
古德里安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视察了一整天也够累了,
他直径走进指挥部,打算小睡一盹,以便有精神迎接下一次的战斗。
刚一睡下,古德里安将军就被电话铃声所吵醒,一名师长语气局促向古德里安报告说:“由于波兰骑兵的袭击,我们被迫要撤退了”!
面对这样啼笑皆非的报告,古德里安将军差点没晕过去,
他好一会儿都没有开口,缓了半天神才提起声音反唇相讥:你是否听说过一个德意志的 “榴弹兵”师会被敌方的骑兵赶跑?” 军官是个机灵鬼,他听出军长语气带火:连忙就在电话里说:“保证守住现有阵地,击败敌人的反击。”
最后,这个师也确实守住了阵地,波兰骑兵又不是傻子,遭到德国装甲部队如此“虐待”,早就打消了一切反击的念头。
所以不难发现,十万波兰骑兵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比实际意义还要巨大的多。德国战地记者更是得意洋洋,向全世界发表了“骑兵打坦克”的作战经过,借以凸显德军的强大。
此时,波兰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国境线上的波兰军队在一次次合围中被消灭。能侥幸逃脱的部队是极少数的,能逃脱的士兵为了跑得快,甚至把武器都扔掉了。
9月16日,彻底绝望的波兰政府越过边界,逃亡罗马利亚的一个小村庄。
此举动正好给了在东面虎视眈眈已久的苏联政府一个很好的口实。
其实在8月23,德国就与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斯大林同志预祝:希特勒先生在“被迫”的自卫还击战中取得辉煌的胜利。私底下,双方还签订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
斯大林同志是个要面子的人,无理由的入侵波兰太没理由了,所以在德国军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的情况之下,苏联红军仍旧陈兵边界,按兵不动——他们还在为一个体面的借口绞尽脑汁呢!
现在,波兰政府既然已经跑到了国外, 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
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
苏联兵倒是很有头脑的。在经过波兰边界岗哨的时候就欺骗说:“我们是来帮你们打德国人的。”不明真相的波兰边防军战士也不辨真伪,就这样让苏军大摇大摆把坦克开了进去。
结果是让波兰士兵感到沮丧的,因为这些苏联士兵随后就解除了他们的武装,并把他们投入了战俘营,并且这些可怜的波军战俘再也不可能从战俘营里活着走出来了。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09 01:03
连载14
9月8日,德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华沙近郊,22日华沙外围战斗基本结束,除极少数部分在俄波边界的波军外,波兰其余部队已经支离破碎,陷入一片混乱当中。
此时波军总司令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已失去对部队的控制,波兰大部分地区停止抵抗,只有华沙等少数地区的波军仍在战斗。
25日德军开始进攻华沙城,为了减少伤亡,陆军统帅部决定炮轰华沙城,空军也跑来凑热闹,前一天还誓言抵抗到底的华沙守军司令于9月27日停止抵抗。至10月2日波兰完全被征服了,全部领土被德国和苏联占领。
至此为期一月的波兰战役落下帷幕,枪炮声渐渐停止,波兰大地重新回复了平静,然而一个主权国家已轰然倒下,不复存在了。
对此次战役的过程我并不想详述太多,因为德军占有显著优势,研究战略战术的人对这次军事行动不会有特殊的兴趣,我也仅仅详细介绍一下古德里安将军,因为他将是以后法兰西战役与苏联战场的主角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
在此次战役中,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 人。
波军亡6.6万,13.3万,被俘69.4万。可以看出德军的伤亡是相当高的,这当然要归功于波兰的顽强抵抗,虽然这样的抵抗对整个战局是起不了任何作用。但是波兰人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勇敢。
苏军的入侵行动历时12天,向西推进250-350公里。在推进中苏军亡734人,伤1862人。
苏联这个便宜可算捡大了,许多德国将领为此相当不服气,因为事先秘密协议约定,要把东波兰的一大片土地割给苏联,但这些土地现在德国人手中,将领们急不愿意把这些用将士们鲜血打下来的土地让给苏联。斯大林也怀疑德国最高统帅部是否会烙守协定,而退回到双方一致同意的分界线上去。
但是希特勒遵守了诺言,还为此准备了交接仪式。在应属于苏联地段所俘获的物资,都一股脑的交给了苏军。
为什么希特勒付给俄国人这样高的代价?不错,为了使苏联不参加西方阵营,置身战争之外。
之前西方国家是和苏联进行过接触的,希望组成三大国联盟,一起对抗德国的崛起。假如谈判成功,这简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翻版,只不过是把沙俄换成了苏维埃 。假如这一切变成现实,那么德国可真是“四面楚歌”了。
然而嗅觉灵敏的希特勒最终赢得了斯大林的支持,很简单,他给了苏联更多的利益,为了与斯大林签订条约,他默认了苏联入侵波罗的海地区的行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都被苏联所蚕食。消灭波兰苏联也从中分了一杯羹,甚至入侵芬兰这样弱小的国家。希特勒也严令,不允许德方将领流露出对芬兰丝毫同情“要支持斯大林的行动”希特勒这样说道 。
斯大林也看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便变本加厉,漫天要价。忍,为了不使德国有后顾之忧,希特勒只得委曲求全。
因为有些帐,是需要秋后来算的。
现在轮到法国了。
貌似是英国的讽刺漫画...希特勒与斯大林的背背山婚礼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仪式上 斯大林笑面如花如此大的便宜 没理由不高兴呀(左边为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
日期:2009-05-10 23:23

注:采集原帖用的文档图片丢失,上述所有图片是up根据描述网络搜索得来,如有不匹配,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