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2---钢铁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该怎么做?
快车通道:
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汇总
磷酸铁锂专家交流汇总
磷酸铁系列汇总
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汇总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的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
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部分:钢铁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该怎么做?
1、先易后难:先碳达峰、后碳中和
2、可能路径:或以碳排强度和吨能耗区别钢企,实现“去产量”
1、先易后难:先碳达峰、后碳中和
1)钢铁行业先碳达峰、后碳中和或应是合理预期。
2020 年 9 月,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 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确定, 2021 年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抓紧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因此我们认为,钢铁行业作为最重要的碳排放部门,先实现碳达峰、后实现碳中和将是符合国家政策方向和节奏,也是客观可行的方式。中短期,“去产量”将是钢铁行业碳达峰的最好方式。
2)中短期,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即相当于需要钢铁产量“达峰值”。
2021 年 1 月 26 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钢铁压减产量是我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将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 2021 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若该目标得以实现,则意味着国内钢铁行业碳排放或将在 2021 年率先实现“碳达峰”。
3)中长期,加快行业国际化布局、提高短流程占比将是钢铁行业碳中和的可能方式。
从中长期看,若要实现钢铁行业“碳中和”,仅靠压减钢铁产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除了加大新能源应用外, 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可从两方面着力:
(1)加快国际化布局。
鼓励钢铁企业借助“一带一路” 加快海外投资力度,从而压减国内冶炼产能,减少碳排放总量。
(2)提高短流程占比。
短流程吨钢碳排放仅相当于长流程的 1/20,加大短流程产能置换力度将有效降低“碳中和”难度。
2、可能路径:或以碳排强度和吨能耗区别钢企,实现“去产量”
1)吨钢碳排放或可能成为划分钢企“去产量”强度的金标准之一。
大型长流程钢企的碳排放总量自然较中小型钢企更大,因此钢企的吨钢 CO2 排放强度则更有参考意义。通过吨钢碳排放强度来对各钢企进行分级管理,或可实现“去产量”任务的目标分解。
我们统计了 34 家长流程钢企的碳排放披露情况(备注:由于各家企业可能采用了不同的第三方核查机构,故在横向对比时, 碳排放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可以看出,各家钢企吨钢碳排放强度分布在 1000-2000KgCO2/吨钢之间,方差相对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家钢企装备实力和技术能力,或可能成为划分钢企 “去产量”强度的金标准之一。
2)吨钢能耗或也可综合反映各钢企的环保水平。
吨钢综合能耗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吨钢所消耗的能源折合成标准煤量,其或也可综合反映各钢企的环保水平。
我们统计了 17 家钢企(主要为上市钢企)的吨钢能耗情况,可以看出,各家钢企吨钢能耗分布在 400-600Kgce/ 吨钢之间,方差相对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家钢企的环保水平,或也可能成为划分钢企“去产量”强度的金标准之一。
碳中和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系列的第二部分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明天和大家分享第三部分的内容:钢铁行业之氢气炼钢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CCER,ESG,CCUS,锂电池,电池回收,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