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大学子三下乡:牢筑信仰之基,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2023年7月7日,为了学史增信,筑牢信仰之基、把握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攀枝花学院“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永靖镇猫洞村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值此七七事变86周年,攀大学子们在此地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担当信仰,传承红色精神。
追寻历史足迹,增强革命信仰
7月7日上午,实践团队由当地热心村民指路,来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依次参观了《忠魂曲》群雕、息烽集中营旧址、放映室和展厅。《忠魂曲》群雕背对营区,用红色石块拼接而成,团队成员们站立在广场中央仰望着革命先烈的英雄群像,透过先烈们脸上坚定的神态,仍然能够感受到在那个时期,革命者必胜的信念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革命信仰,即使身披锁链,受尽酷刑折磨,被冰冷的高墙关住,也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此时烈阳高照,四周依旧青松环绕,柏树挺立,亦如革命英烈们坚贞不屈、傲骨峥嵘的英雄气概。

实践团队中的中共党员在群雕下方重温入党誓词,右手举拳,“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声声入耳,脑海中也浮现出了当年革命先烈们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坚定不移的面容。

团队成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步入集中营旧址中,这里是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设立的一所人间炼狱般的魔窟,对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意志和身躯进行残忍摧毁,但铁骨铮铮,烽火不息,在黑暗里如烈火般燃烧的“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坚强领导着革命者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斗争。通过一个个关卡重重的哨岗、一条条错综复杂的道路、一处处密集架设的电网,团队成员们深感压抑的同时,也对被关押在其中的革命英烈们更加敬佩。团队成员们继续深入集中营内部,沉重的心情像是也被戴上了手铐脚镣一般,“监狱”里面昏暗无光、狭小简陋,一张通铺上每个人的位置只有一尺三宽,被关押的革命志士们就在这样翻身都困难的狭窄“监狱”里始终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永葆浩然革命正气。走进“猫洞”中,团队成员们便感受到了刺骨的阴冷。猫洞是一座天然溶洞,当年国民党反动派将其作为刑讯室,团队成员们在这阴暗的洞中可以看见十多种残酷刑具和水牢,静静聆听,仿佛还能听见被残忍迫害的革命志士们在一样样非人的酷刑下,痛苦的嘶吼声,然而不论嘶吼声再大,外面都听不见。即使是受到这样残酷的迫害,无数被关押此地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依旧保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坚持不懈地同敌人斗争到底。红岩烈士罗世文写过这样两句话,“从来壮烈不贪生,许党为民万事轻”,就是说一切都没有党和人民重要。回望历史,千千万万像罗世文这样的烈士为了家国利益,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他们那样坚定的革命信仰不仅值得尊敬,更值得广大中国青年们认真学习。
铭记英烈事迹,赓续红色血脉
在息烽集中营展厅中,通过历史文献、珍贵实物、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抗战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残忍迫害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历史,展示了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张露萍等七烈、宋绮云、“小萝卜头”以及其他烈士的生平和斗争业绩,让实践团队深切了解在息烽集中营里“秘密支部”的狱中斗争。面对集中营白色恐怖的严刑逼供,身陷铁窗黑牢的生死煎熬,不屈的共产党人坚定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必胜信念像一盏明灯,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朗照人心、催人奋进,表现出共产党人赤胆忠心、坚贞不渝的光辉形象。还有那一幅幅革命英雄画像、一张张回忆手稿,以及展柜里车耀先自传手迹、杨虎城遗物、《复活月刊》三期,展板上英雄人物的事迹介绍,无一不是息烽集中营这个军统魔窟的见证,无一不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环境中“决面对一切困难,高扬我们的旗帜!”的革命精神和革命理想信念。

这里保存着昨天,但它更在告诉青年们应该如何对待今天和明天。这里烽火未曾熄灭在过去,未来中国青年将带着这把充满革命信仰的烽火,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陈斯琪 严洁 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