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日常忽略的情绪“中暑”,其实很可怕!
你有听说过情绪“中暑”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之中发生过情绪“中暑”。只是你不知道这是情绪“中暑”,你认为只是单纯地心情不好导致的。
快来自测一下,你是不是有过情绪“中暑”?情绪“中暑”主要有以下的几种表现:第一种表现是情绪烦躁。你可能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朋友发火,而在这个时候,你自己则感觉心烦意乱,也完全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一些事情。
第二种表现是心境低落。你开始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也会觉的日子过得没劲,在与同事朋友和家人的相处过程中,缺乏热情。你有没有感觉到,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清晨的时候要稍好些,到了下午会严重一些,而到了晚上,情况就更加糟糕了。
第三种表现是行为变得有些古怪,你可能在无意间开始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那是什么原因造成情绪“中暑”呢?归根到底是环境的原因。当白天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这样的环境会对我们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严重影响,这时的我们,更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地与人发生摩擦或争执。这就是情绪“中暑”,又叫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精神、情绪就会产生较大的波动,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有研究调查显示,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除了刚才所说的环境影响,造成“情绪中暑”还有一个内在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该如何调节才能化解情绪“中暑”呢?首先,“情绪中暑”主要靠自我调节。注意调整每天的起居时间,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的食物等都可以有效调节情绪。其次,防治“情绪中暑”,心理调节也很重要。天气越是燥热,我们遇事就越要心平气和。可以在心烦意乱时,听一段优美的轻音乐,想像自己正身处绿林、蓝天、大海之下,尽量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大自然的山水之中,让自己暂时忘却炎热,降低心里的热度。
只要你学会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就可以渐渐平复自己的心境,忘却夏日的炎热。既然这么容易情绪“中暑”,并且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困扰,那该如何预防“情绪中暑”呢?一、“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天气越是炎热,越是要心静,做事也不要着急,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宁静的心境,记住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不要老是想着让自己难受的事情。
二、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心情自然不会好,也会变得急躁。仔细观察那些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回流,储存能量的时间,如果不睡,无法贮藏能量,阴阳失和,人怎么会心情好。三、注重饮食调理。日常的膳食应清淡,减少进食油腻食品。这样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每天注意要多饮水,以此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四、注意养气。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