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北大博士定居美国20年,母亲临终也不愿回来

2022-11-09 09:22 作者:小鱼儿说史  | 我要投稿

2019年,一个重病在床的老太太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她希望找到自己曾在北大读博士的儿子,让儿子赡养父母。但当大家终于找到了他的儿子时,儿子却说不会给老人一分钱。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儿子为什么会弃养抚育了自己多年的父母?

2019年的一天,已经在美国定居的王永强打开了他的社交账号,一条私信映入眼帘,揭开了他隐藏了二十年的伤疤:“你是王永强吗?你的母亲病重,正等着见你最后一面呢!”

原来王永强不仅是邻居朋友眼中的人生赢家,他还是王家消失了整整二十年的次子。二十年前一通电话结束后,王永强的父母再也没有次子的音讯。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父母与孩子之间断联如此之久?

回看王永强的前半生,想来大家都会说——这真是实打实的“别人家的孩子”。

1969年出生,高考那年考上了苏州大学,对现在的不少学生来说,考上一所211也是件难事,更何况是王永强读大学的那个年代。

但王永强的求学路并没有止步于此,四年后他本科毕业,考上了研究生,最后一步步,以北大博士后的学历作为求学路的终点。


这样的学历在当时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了。而后,王永强与一位教授的女儿相爱,决定结为连理。这样在学业和婚事上几乎都无可挑剔的孩子,想来肯定是父母的骄傲。

然而事情发生在王永强身上却非如此,相较于其他学习成绩优异的“别人家的孩子”,他带着高分成绩单回家后的待遇不是夸奖和赞赏而是忽视和责备。

王永强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但作为老幺的王永强,却从来没有享受过老幺的待遇。因为,他是作为一个“工具”出生的。

作为长子出生的哥哥在年幼时因没钱治病落下了残疾,而因为重男轻女,姐姐并没有得到父母的重视。

为了帮贫困潦倒的家里挣钱同时照顾长子,父母生下了第三胎。于是,刚出生的王永强一落地便背起了父母的期望——成为一个赚钱的工具人。

虽然一出生便背负的期望并不美好,但幸而王永强天资聪颖。这原本可以是一出“寒门出贵子”的喜事,但对于以卖老鼠药为生的王永强的父母来说,读书却是无用的。

因为常年贫困,也没有接受什么教育,更谈不上什么眼界,王永强的父母信奉着“读书无用论”,只想着让小儿子也像姐姐一样早早辍学,进入打工行列贴补家用。

然而天生聪慧的王永强早早就明白了只有读书才是他们家庭唯一的出路。可惜他的见解反而与父母相左,在父母眼里,邻居家早早辍学去工厂做流水线工人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榜样,而王永强,则是一个只知道读无用书的败家子。

王永强多次与父母理论,最终双方妥协,王永强继续学业,但是需要自己打工支付学费。

坚持几年,王永强终于考上了大学,为了堵上父母的嘴,王永强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反而他的奖学金却源源不断流向家里。

考上研究生后,每月的研究生补贴让王永强长舒一口气。但是他的父母找到学校,大骂他白眼狼。

这样的纠缠如附骨之蚁,一直到王永强结婚。因为担心儿子自此离开掌控定居北京,父母向王永强索要了一千块,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巨款了,王永强当然无力支付。

婚礼当天,王永强看着原本预留给他父母的两个空荡荡的座位,心里暗知这段婚姻恐怕要存在于阴影之下了。

找关系、给钱、办事……父母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连作为儿子的王永强都觉得痛苦难耐,更何况是儿媳。与妻子离婚后,王永强一个人在日本度日,这时候,父母又一通电话打过来。



“强啊,要不你把我们全家都移民到日本吧,这样也好照顾你哥哥……”王永强沉默许久,挂了电话,自此消失了20年。

2019年,母亲的寻人启事掀起了寻找王永强的热潮。王永强不为所动,遭到了铺天盖地的谴责,但他只在与舅舅的聊天中留下了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

不久,王永强的舅舅就将王永强的故事向媒体披露出来。了解故事全貌后,网友们的风向转变,开始重新审视这一段畸形的亲子关系。

对于王永强抛家而去的故事,读者朋友们认为孰是孰非呢?

北大博士定居美国20年,母亲临终也不愿回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