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何年初照人 :浅聊《唐诗杂论》Part 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 一作:落花)
你们读完这首诗的感受是什么?非常之美对不对,全部描写的是自然景象。那么,为什么说这首诗是宫体诗的自赎呢?

第一,我们知道宫体诗描写的场所和对象是什么?宫廷之内,围墙之内,脂粉滥情,所以即使再怎么明艳浮夸的遣词造句格局也起不来。而这首诗一洗脂粉气。全部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自然,还记得以前跟你们说过的婉约词吗?同样是婉约词,为什么柳永词格调高于其他人。因为他词的格局境界已经比别人高出一截了,都是自然意象,而不像大多数婉约词人,困于闺阁之中。如果你写东西,全部局限在一个房间之内,虽然也能写好,但是需要非比寻常的思想深度,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所以说,如果你要写好东西,更好的选择是,要有大胸襟大气象在里面,这样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就是闻一多先生说的宇宙气象。什么是宇宙气象?比如这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或者“江月年年望相似”(课本上选的是“望相似”的版本)写了什么?实际上它阐述了一个哲理,我们人类一代一代地转变,但是每年的月亮都一样,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就是人生如梦,人生易逝,类似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意思,我们人类总有一天会消亡的,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永恒的。什么叫宇宙?宏大的空间感和时间感。所谓宇宙气象,就是穿越时间和空间存在在那里永恒不变的一些东西。这里插一句,为什么苏轼的东西好?同样是因为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情怀,完全是把人放在壮阔悠长的宇宙中去看,人类就像一粒微尘。这种大胸襟的宇宙气象一下子扫净了宫体诗狭隘淫靡的滥觞。
第三,整首诗内容非常非常之干净,包括里面抒情的句子,比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他有那种娇羞含春的内容吗?没有对吧,这就是借景抒情,好比“相思明月楼”这里,因为月圆往往人会团圆,月圆如果没有团圆,用月圆反衬人的形单影只,就更加凸显了这种孤独寂寥的感觉。
综上所述,这首诗为什么好?第一是这首诗描写的场景和对象,自然清雅,荡涤胸怀。第二是它包容了宇宙,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在不断在变化的,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就是这些不变的东西,是真真正正永恒的东西,而这种关于永恒的思考,决定了你的思想是比别人深沉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决定,一个作品是一流还是二流,不是结构,不是辞藻,不是韵脚句式,不是任何其他东西,就是永恒。另外,我们再去看它里面的每一句,是不是觉得每一句拿出来看都非常之美,立刻在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比如“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视觉上非常非常美,写遍了从上到下所有动物,人在一叶扁舟之上,微笑着看着月光笼罩之中,鸿雁排成一列向月飞去(“光不度”是说月光照不过来,即月光被鸿雁遮住了,所以鸿雁向月而飞,飞行方向与视线相同),非常开阔的气象,而同时,鲤鱼从水里猛地从水面跳出来,升落的地方毂纹圈圈,清新而美好,宫体诗的所有绮艳庸俗一荡而空,只剩下清丽壮阔。
想看到更多有趣的内容,请搜索——
微信公众号:老碧的知识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