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生涯
《世界设计现代史》人物篇
Characters in "Modern History of World Design"
现代主义五位大师之
——阿尔瓦·阿尔托
Alvar Aalto

“上帝创造纸张的目的是在其上绘制建筑,对我而言,其他一切都是浪费纸张。”
——阿尔瓦·阿尔托
考点部分

01
人物简介
阿尔瓦·阿尔托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他与格罗皮乌斯、米斯、柯布西耶等一样,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奠基人,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工业产品设计的代表人物。而他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的关系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其他人所没有的突破,是现代建筑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即在强调功能、民主化的同时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视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设计方向)。
02
代表作
芬兰萨纳萨诺市政厅
维堡图书馆
帕米欧肺结核疗养院
03
主张观点
阿尔托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人情化改良。
设计理论:①信息理论;②表现理论;③人文风格
04
评价
阿尔瓦·阿尔托---现代建筑学的先驱。把芬兰的建筑传统结合到现代欧洲建筑中去,形成了既有浪漫主义又有地方特色的风格------这也是他最大的贡献即:在对包豪斯、国际主义风格的人情化改良,在于他的人文主义原则。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设计风格的影响。他与柯布西耶的设计恰恰相反,他的作品具有轻松感与柯布西耶的高度理性成为了鲜明的对照。他采用自然材料,例如木材等,讲究材料所传达的人情味、讲究装饰性地使用结构部分,广泛采用有机外型,从而改变了德国现代主义的单调、非人情化的风格,建立起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新有机功能主义风格。
(以上都是重点,建议背诵哦)

阿尔瓦·阿尔托签名
重要作品


“形式必须具有内容,且内容必须与自然联系在一起。”
-------阿尔瓦·阿尔托
阿尔托的设计风格变化,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白色时期(1923-1944)、红色时期(1945-1953)、第二白色时期(1953-1976)。
1923-1944年

01
第一白色时期
该时期内他的作品外形简洁,多呈白色,有时在阳台栏板上涂有强烈色彩;建筑外部有时利用当地特产的木材饰面,内部采用自由形式。
02
代表作品
这一时期代表作为俄罗斯维堡图书馆、芬兰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芬兰玛利亚别墅等。

维堡图书馆


1927-1935年,俄罗斯维堡图书馆(Viipuri Library)
在1933年招标后的第一稿中,阿尔托采用古典主义的清晰线条,但是多年后在该项目实施时,又融入了对建筑的新看法,最终使之成为他的代表作。
该图书馆于1935年修建完毕,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有10年时间,该图书馆被弃用,因此某些立面还能够看出些许破败之处。
1992年,在来自世界各地捐款的支持下,俄罗斯开始了对该图书馆的修复工作。


维堡图书馆纵向剖面图


维堡图书馆一层平面图
该建筑包括两个扩大了的空间,融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常规功能区——包括入口、大楼梯和通往观众席的前庭。
此外,还有一些阅览室和儿童图书馆,这也是阿尔托在设计时特别注意的细节——阅读区的照明灯呈圆锥形天窗形状,可以挡住部分光线,使读者不会感到晃眼。
同时阿尔托还通过大厅天花板上设立的和阅读区照明灯形似的阿尔托天窗(Aalto’s Skylights),极好地利用了来自建筑物外的自然光,为图书馆内部空间带来足够的照明。


图书馆大厅天花板的阿尔托天窗(Aalto’s Skylights)外部


图书馆大厅天花板的阿尔托天窗(Aalto’s Skylights)内部


1935年,阿尔托与妻子在维堡图书馆
同时,阿尔托还为维堡图书馆设计了一种经典的叠摞式圆凳。
圆凳凳腿后来被称为“阿尔托腿”,其层压桦木90℃弯曲结构,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椅凳设计历来的核心难题“面板与承足的连接“。
阿尔托因此于1935年获得专利。
这件圆凳只有四个极为简单的构件,纽足扩出坐面使其便于叠摞,而叠摞所形成的三重螺旋轨迹本身又构成了一件有趣的雕塑艺术品。
这件家具设计比例均可依具体场合的使用需要进行调整,同时亦可加上或或高或低的靠背形成普通椅或酒吧椅。
帕米欧疗养院
1929-1933年,芬兰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Paimio Tuberculosls Sanatorium)
帕米欧疗养院是体现阿尔托建筑人情化的典型作品,在这个建筑中一切的要点就是围绕病人的感受做设计。阿尔托充分地考虑了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听取并吸收了医生的意见和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此前住院时的亲身经历,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推敲。
建筑依地势铺开,两个长条形主楼并不平行而形成一定角度以不遮挡阳光,主体白色加有颜色跳跃的色块,既简洁又不沉闷。
每个病房都有着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窗户角度开得恰到好处避免眩光。室内采用淡雅的色彩平和病人心境,盥洗室产生的噪音也被小心地避免。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建筑设计图
病房内避免晃眼的自然光路径设计草图
为更好发挥建筑的人情化,将“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建筑本身设计成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大型医疗设备”,阿尔托甚至为其设计了一款完全符合人类身体曲线的帕伊米奥椅(Paimio Chair),对病人的关怀可谓是无微不至。
帕伊米奥椅,是阿尔托最初设计的现代化家具,也是他的家具设计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突破。
帕伊米奥椅设计草图
众多新材料虽然能够更加容易地创造出纷繁复杂的曲面造型,但阿尔托始终认为:材料的选用必须考虑人的感受和情感因素。
比如说钢材,带给人的感觉就很冷漠。对生活在一天只有6小时阳光、温度时常在0℃以下的芬兰人,尤其是对在这座疗养院的病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于是就有了前文提到的阿尔托和妻子共同进行的木材弯曲试验——怎样才能让芬兰人乐于接受的木材能像钢一样任意弯曲成所需造型?
他在前人对模压胶合板和弯曲木技术的研究的基础上,对胶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改进。最终这把帕伊米奥椅的卷形椅背、椅座、椅腿、扶手均由桦木多层复合板制成的,相互之间结合成为开放、曲线、流畅的整体,尤其对疗养院病人来讲,显得非常柔和亲切。
帕伊米奥手推车
同样是在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阿尔托还利用同样的木板弯曲工艺和桦木多层复合板,制作了护士使用的手推车,继续沿用了芬兰人热爱的木材、使用开放曲线表现柔和亲切,并且极大地方便了护士使用、极大地提升了装药换药效率。
玛利亚别墅


1937-1939年,芬兰玛利亚别墅(Villa Mairea)
玛利亚别墅是20世纪初将现代理性主义与浪漫运动联系起来的纽带,也是阿尔托古典现代主义的巅峰之作。该别墅被誉为可与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萨伏伊别墅(The Villa Savoye)、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相媲美的经典设计。


玛利亚别墅纵向剖面图


玛利亚别墅平面图
别墅坐落在距离芬兰努玛库不远的村庄,住宅四周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充满宁静。由于处于密林中,所以阿尔托采用了“L”造型——便于建筑物保暖的同时,又增加了安全感,形成室外半围合空间使自然和住宅相结合。
别墅底层包括一个矩形服务区和一个正方形的大空间,其中有高度不同的楼梯平台、接待区以及由活动书橱划分出来的书房和花房。
别墅二层则设计成全私人性。楼梯直达二层的过厅,并且过厅把二层的游戏区、夫妻卧室及画室分开。位于二层的画室如同一个从底层升起的塔楼,外表覆盖着深褐色的木条,而与之对应,立面的其他部分是白色砂浆抹灰,白粉墙的顶上还有白色的金属栏杆。
花园是一个用围墙围住的庭院,里面有一个桑拿室和一个自由曲线式的游泳池。




在别墅设计中,阿尔托采用了清水砖墙、抹灰墙与木板壁的混合,而更重要的是,他将本土材料处理成能与人体发生知觉关联。
在别墅内部,阿尔托在钢柱伸手可及的高度处绑扎自然材料,并仔细处理门把手的材料与形状以匹配手感。
而他在地面细节上的处理则更为精妙。从壁炉到起居室的琴房,地面材料从地砖到木地板再变为粗糙的铺路石;他不但关注着行走着脚掌与地面接触的微妙变化,还隐隐地向倾听者暗示着由远及近的脚步声变化。
可以说,玛利亚别墅的设计是阿尔托在建筑人情化理论方面的又一杰作。
玛利亚别墅一层的白色大理石小方茶几上,摆放着一个花瓶,这也是阿尔托最出名的工业设计产品之一,皱叶甘蓝花瓶。




皱叶甘蓝花瓶是1936年阿尔托为芬兰赫尔辛基甘蓝叶餐厅(Ravintola Savoy)所设计的装饰品。
由于人们将阿尔托设计中富于情感和变化的曲线称为“阿尔托曲线”,这件阿尔托曲线典型代表皱叶甘蓝花瓶后来也自然而然被人习惯性地称为“阿尔托花瓶”。
皱叶甘蓝花瓶的设计趣味,来自随意而有机的波浪曲线轮廓,这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对称玻璃器皿的设计标准。甚至有人猜测波浪曲线轮廓象征着芬兰星罗棋布的湖泊。
1945-1953年

01
红色时期
该时期阿尔托喜欢用自然材料与精致的人工构件相对比。建筑外部常用红砖砌筑,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和原有的植物,而室内设计则强调光影效果、讲求抽象视感。
02
代表作
这一时期代表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贝克大楼、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等。

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大楼


1946年-194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贝克大楼(MIT Baker House Dormitory)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美国一所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综合性私立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Cambridge),查尔斯河(Charles River)将其与后湾区(Back Bay)隔开。
1940年,阿尔托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
1946年,阿尔托接受学院委托在临近查尔斯河繁华的海岸线的地方设计一栋学生宿舍楼。


宿舍楼是坐落在美丽的查尔斯湖畔的。
查尔斯河从波士顿市中心延伸到坎布里奇市。河流蜿蜒曲折,河面宽阔,两岸排列着哈佛、麻省理工等名校,是大波士顿地区的平面地标,且两岸风景极佳。
鉴于此,阿尔托希望使宿舍尽可能多的房间面向太阳和河流,而不是面向聚集的车流。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就是把宿舍楼设计成蜿蜒曲折的形式,形成一种倾斜着流动的风景。
贝克大楼平面图
贝克大楼面向查尔斯河的立面
宿舍楼西面主要是一些次要的空间,例如公用房间、走廊以及位于大厅一层入口处以扇形方式向外发散的楼梯。为了避免走廊的光线昏暗,他将小卖部和自助餐厅的高度降低了一些。
宿舍的表面用的是粗糙的红色石砖,而低矮的餐厅部分使用的是灰色大理石。西面是一个常青藤缠绕的藤架和一座大型露天花园。
这座名为“贝克”、有着红色石砖墙、外形蜿蜒曲折的学生宿舍楼建成之后,由于跟其他建筑相比是那么与众不同,从而成为麻省理工学院一座标志性建筑。
珊纳特赛罗
1949-1952年,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Säynätsalo Town Hall)
珊纳特赛罗(Säynätsalo),这里原是一个芬兰中南部的自治市,由佩扬内湖(Peillen Lake)内的三个岛屿组成。当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建立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大约只有3000人。
阿尔托曾在1944-1947年为珊纳特赛罗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体育和教育,以及围绕扇形广场布置的行政管理办公室、工程经理办公室、商店和低层住宅等。
1949年,在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建筑设计竞赛中,阿尔托以“古罗马元老院”为题的参赛方案获胜。当时的评审委员会指出,阿尔托的设计“表达了公共建筑的纪念性的同时又考虑到了温暖和舒适,并对场地内建筑的布局、材料的使用、空间的组织进行了细致周到的考虑和处理。”
该建筑于1952年竣工,是阿尔托最令人称赞的作品之一。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平面图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纵向剖面图
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主要由“—”字型和“凵”字型的两部分建筑围绕一个高出周边一层的内院组成,在建筑的东南和西南分别有花岗岩台阶、不规则的覆草道路连通内院及周边的道路。此外,阿尔托在建筑外部和内部具有代表性的位置都使用了红色清水砖。
该建筑包含多种功能,且功能分区明确,首层与二层互不干扰。
“—”字型部分是供当地借阅的图书馆(即内院的南侧),“凵” 字型部分即内院东侧和北侧是行政办公;西侧为工作人员的宿舍;议会大厅设在东南角的三层、非常醒目的位置;首层的各部分直接对外,向四周开门;南侧图书馆的下面是商店;东侧议会办公的下面是银行和议会的辅助用房。
1953-1976年
01
第二白色时期
稳重素净抽象的自由形体变化多端,形式语汇独具个性。
回到了纯理性的白色风格,稳重干净。
空间变化多端,进一步表现流动感,波动感。
大空间化整为零,采用大量重叠的手法。
用不同的材料表达多样性,人性化和地域性。
细节中考虑人的情感和日常便利。
02
代表作
里奥拉教区中心

里奥拉教区中心手稿
里奥拉教区中心有着一个惊人的混凝土外形,模仿了意大利的轮廓景观。
其外观的灵感来自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被Montovolo、Monte Vigese、Monte Vigo三座山相互环绕。这样的设计保证了教区中心的形式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并且阿尔托故意使几何形式汇聚在一个中心点来表示该教区中心所代表的中心教会。


教区中心外部,阿尔托设置了一个封闭广场,用作大型集会中心。钟塔由五个平行的混凝土板组成,树立在前院外侧,远比主体建筑高大。前院较长的一边用围墙和河流隔开,其他边由廊柱和教堂围合。
教区中心内部可容纳200个座位,阿尔托用活动墙将内部空间分成几个小部分,包括圣坛、歌坛、管风琴以及洗礼池。
拱顶的不对称造型,大胆而独特。其表面光滑,直接从地面拔起和墙壁相交,由混凝土弓形结构支撑,样子很像前文提到的阿尔托所擅长设计的弯曲木制家具(帕伊米奥椅等)。


里奥拉教区中心内部比较朴实,是现代主义风格,其灯具被认为是阿尔托的灯具设计代表作:建筑肋骨支持的轻型桁架结构用于支持灯具,而且强调自然光线从上面的建筑拱门倾泻——这是也许这建筑光纤发光如此辉煌的原因。

除了照明之外,教区中心对于光的运用还尤为神圣:太阳光的扩散通过垂直、不对称的肋骨,创造了一个宏伟的光网,下落到崇拜者头上;圣坛周围的光照强度加剧,目的是在空间和圣坛、唱诗班、洗礼堂之间创造某种密切的关系;六角洗礼堂的木制长凳附近的光照强度则随着距离圣坛远近而逐渐减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光的存在超越了使用者,进入了一种神圣的状态。

在第二白色时期的最后一段时间,阿尔托的职业生涯和业界地位等方面也达到了最为辉煌的阶段,当选芬兰科学院院士、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等各种头衔、奖章、荣耀也接踵而至。
拓展知识

但正如芬兰国家旅游局对阿尔托的评价:“这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会造房子的人,却把最朴素留给了自己。”


芬兰国家旅游局官网对于阿尔托故居(Aalto House)的介绍
有两栋位于芬兰赫尔辛基蒙其聂米地区(Helsinki Munkkiniemi)、彼此相隔不远的小房子,阿尔托故居(Aalto House)和阿尔托工作室(Studio Aalto),是阿尔托生前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也由他与夫人共同设计建造。
虽然仍是他的设计力作之二,但总体来讲却显得极为朴素、低调与自然。阿尔托一生都在探索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探索“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的设计理念,他也把这一切都融入在了自己每时每刻的生活和工作当中,直到1976年5月11日,芬兰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逝于芬兰赫尔辛基。

2007年,在政府芬兰高等教育改革规划中,阿尔托的母校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将与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赫尔辛基经济学院合并。
合校计划启动初期,校方曾先后使用过“创新大学”和“顶级大学”这两个临时名称来指代筹办中的新大学,这当然代表不了这所新大学真正的精神含义。
于是,2008年初,校方向公众征集新大学的正式名称。


由于,阿尔托就是该大学的一名校友,同时也是理工学院校区(Otaniemi)的创造者、规划者和主教学楼设计者——校园建筑的每一个细节都反映了阿尔托杰出的建筑设计理念。
因此,2008年5月底,为反映新型大学的概念、精神、价值和目标,官方正式将新大学定名为“阿尔托大学”。

2016年2月25日,同济大学与阿尔托大学合作设立“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Design and Innovation)”,在艺术设计领域引进芬兰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为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现如今,在各方因素综合调和、机缘巧合之下,我们作为现在或将来的同济学子,正在向这位不朽的芬兰设计大师,走得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