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村上春树:命运是一场隐喻,而出路是这样的···

2021-07-29 12:18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亲生父亲的残酷诅咒。


“你早晚会弑父,与母亲、姐姐交合。”父亲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说。


为了逃避这种可怕的诅咒,更为了挣脱父亲施加给自己的命运的枷锁,少年果断地在十五岁这年选择了离家出走。唯一陪伴他的,是一个时不时出现在他身边的、名叫乌鸦的“少年”。


十五岁的少年惴惴不安而又鬼使神差地来到了一个宿命般的私人图书馆。他很无助,也很迷茫。


一天夜里,他莫名其妙地在一片树林里醒来,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沾了好大一块血渍,并且这血渍并不属于他自己。


少年慌了神,紧接着便很快得知,距离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被人刺杀在东京的家中。而当时的时间,恰好就是自己在树林里带着血渍醒来的那天晚上。


少年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渐渐地,他意识到,很可能的确是自己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刺杀”了父亲——尽管自己明明远在千里之外。


也就是说,父亲的第一个诅咒已经应验了。


少年害怕极了,他在图书管理员大岛的帮助下躲进了一片遥远而又近乎原始的森林。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恐惧和逃遁而放过他。


很快,父亲的第二个诅咒也应验了。他与可能是自己母亲和姐姐的两个女人相继产生了交集,并发生了他一直害怕发生的事情。


绝望中,他一个人踏入了那片原始森林的“禁地”,来到了一个更为奇幻的地方。在那里,他再次遇到了十五岁的“母亲”,以及五十岁的“母亲”。他打算留在那里。然而母亲说服了他。他踏上了归程。


而回来之时,“他已不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村上村树说,“他曾经被命运冲到遥远的<海边>,而现在,他回来了。”


“他”是谁?他就是村上春树知名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主人公——一个名叫卡夫卡的少年。


不得不说,这本《海边的卡夫卡》,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离奇、最能勾起解读欲望的一本小说。


之所以说它离奇,除了故事情节,更多的则是故事本身的隐喻,以及对于这种隐喻所包含的对于人与命运的深刻洞察及思考。



关于命运


1、不是人选择命运,而是命运选择人。


当然,年少的时候,我们对此常常不以为然。就像十五岁的少年卡夫卡一样。


虽然父亲对他下了那样狠毒的诅咒,使他早早看到了命运的惊悚和残酷,但他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乖乖听凭命运的摆弄。他要逃跑、他要反抗,他拒绝投降。


可命运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命运就是一种如影随形、如同幽灵一般的东西,挣不脱、甩不掉,你越跑、它越黏——这样一种恶作剧一般的存在。


为什么命运会如此匪夷所思呢?原因就在于,命运中潜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


2、你就是你的命运。


村上春树说:“某种情况下,命运这种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而这种沙尘暴其实就是你本身,或者是你本身中的什么。”


那么这个“什么”究竟是个什么呢?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故而这个“什么”,其实大约就是指的一个人的性格,或者是比性格更为顽固和强悍的某些因素和特质。


这一切就像人的基因一样,是决定这个人之所以是这个人、而不是别人的根本原因。它是天然的、难以逆转的。正因为它的难以逆转,也才有了每个人命运的顽固和唯一。


睡美人不会有白雪公主的遭遇,而白雪公主也不需要沉睡百年去等待自己的王子。因为她们是不同的“存在”,而每一个不同的“存在”,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使命”。


3、命运之痛常常来自于你的优点。


难以置信吧?命运中最深刻的痛苦并不是来自于我们的缺点,而是常常来自于我们每个人的优点。


这该怎么理解呢?


小说中,图书管理员大岛列举了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这个事例。

众所周知,俄狄浦斯王正是为了躲避弑父娶母的预言而最终实现了这个预言——跟“海边的卡夫卡”如出一辙。


也就是说,俄狄浦斯王并不是因为他的懒惰和愚钝,而恰恰是因为他的勇敢和正直才给自己带来了悲剧。如果他得知可怕的预言之后哪儿也不去、什么也不做,既不离开自己的养父母、也不那么勇敢和富有正义,那么他便很可能终生不会遇到他的亲生父母,从而成功逃脱命运的诅咒。


这就像我们常说的:什么都不去尝试的人,自然也就无所谓失败;而那些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恰恰是因为他们有所努力和尝试。


所以这样看来,对抗命运的最佳姿势貌似是听天由命、无所事事?


当然不是。


事实上,无论我们看见还是没看见、理会还是不理会、积极还是消极······命运就在那里,为我们写好了对应的结局。


命运的两大悲剧


对待命运,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却预示了殊途同归的结局:都是悲剧。这正是“众生皆苦”之苦味的根源。


1、臣服的悲剧:丧失自我。


还记得命运是什么吗?命运就是自己。你就是你的命运。


当你臣服于命运,拒绝任何探索和抗争的时候,你其实无异于是在拒绝和放弃自己。


你放弃了你之所以是你的最宝贵的东西,于是你便成为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一具毫无灵性的行尸走肉。


比如小说中的中田。自从那次意外在郊游中昏迷之后,他便彻底失去了自己,空空荡荡、糊里糊涂地活了好几十年。


直到八十多岁的时候,垂垂老矣的他终于与十五岁的少年卡夫卡产生某种离奇的交集。


而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卡夫卡,某种程度上来说恰恰正是他的反面。少年的逃跑、一切的大逆不道,都无一不是为了拒绝对于命运的臣服、守住真正的自己。


2、抗争的悲剧:迷失方向。


所谓抗争,也就意味着直面命运的暴击、接受命运的毒打。


这并非人人都能经受得住——包括那些“英雄”,比如俄狄浦斯王。在命运的捉弄下,他最终败下阵来,选择了向自己痛下毒手。


小说中,卡夫卡的母亲——“少女”佐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命运的冲击下,她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被永远困在了过去的回忆里。这样的她,其实和失去灵魂的中田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同一类人——命运的俘虏。


命运是如此强大和凶悍,以至于人一旦稍有不慎,便容易被命运折腾得晕头转向、溃不成军。尤其是那些意志薄弱、或者心理上存在漏洞的人,往往更是不堪一击,很容易就被命运诱入歧途,忘记了自己抗争的初衷和目的。


命运的出路


既然无论是抗争、还是臣服,最终都逃不出命运铺设的悲剧,那是不是意味着,命运便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绝对不可能战胜呢?


当然不是!


事实上,命运的出路分明就存在于命运的悲剧之中。同样是一个关于“自我”,一个关于“方向”。


1、接受命运的无常,加深扩大自己的“内存”。


命运的荒诞和乖张,使得人生充满了无法回避的讽刺。


“然而正是这种讽刺,使得一个人的心变得更深、更大。这成为我们通往更高境界的救赎的入口,在那里可以找出普遍的希望。”村上春树通过大岛之口对我们说,“世界万物都是隐喻······我们正是通过<隐喻>这个装置接受<讽刺>,加深扩大自己。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接受命运的无常,去洞察和理解命运之于我们的暗示,进而优化和提升我们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拥有更强大、更丰富的内心,去正视和面对命运抛给我们的一切。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葆有自我,不让真正的自我被命运吞噬和击垮。


2、由外部到内部,不断锚定内心的方向。


无论是外部世界还是我们的内心,其实都是一个偌大的迷宫。


书中,村上春树通过大岛告诉卡夫卡:“迷宫的原理在于你自身内部,而且同你外部的迷宫相呼应······你外部的东西是你内部东西的投影,你内部的东西是你外部的东西的投影。所以,你通过屡屡踏入你外部的迷宫来涉足设在你自身内部的迷宫。”


我们自身的某些东西决定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命运,而在我们与命运的较量与抗争中,我们又不断修正和刷新着我们自身。


在与命运交手的同时,我们会留下许多的记忆。这是一个类似于图书馆那样的房间。而我们为了了解自己心态的正确状态,必须不断制作那个房间的检索卡,也需要清扫、换空气、给花瓶换水。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不断吸收过往经验及教训的同时,保持内心的整洁和清晰,进而找到命运的出路。


正如卡夫卡对自己说的那样:“别担心,路就在那里,那里好端端地躺着我的来时路,只要不看丢它,就能返回原来的光照。”


虽然在与命运的交锋中,我们大家都在持续失去种种宝贵的东西······宝贵的机会和可能性、无法挽回的感情。但这正是生存的一个意义。


END

村上春树:命运是一场隐喻,而出路是这样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