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闻1+1丨无障碍环境 这回有“法”了!

2023-07-19 17:04 作者:leany_wt  | 我要投稿

一、相关标签

    残障人群;老年人;

二、数据事实

    现有我们的残障人群,大约 8500 万,还有 60 岁以上的这个老年人,截止到去年年底已经超过了 2. 8 亿。

    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毕业生董丽娜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今天还表决通过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这部法律从今年9月 1 号起施行。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共 8 章 72 条,从无障碍设施建设到无障碍信息交流,再到无障碍社会服务,都在强调残疾人、老年人这两大群体如何平等、充分、便捷的参与和融合社会。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第十二条就特别要求,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其中明确,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将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的场所范围扩大至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所。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第 31 条就明确,鼓励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报刊,配备有声大字、盲文、电子等无障碍格式版本,方便残疾人、老年人阅读。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年发布的第 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 3. 44 亿, 60 岁及以上老年群体是非网民的主要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比例为 37. 4%。

    有 60% 的老年人他不敢使用电子支付,他担心他一扫码这个钱就没了,或者他也担心说这个账号和密码被窃走了。而且有 80% 以上的这个老年人都曾经遭遇过,他使用这种互联网应用的时候,有弹窗以后他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弄,所以他感觉也非常。

    2035 年的时候,估计4亿以上 60 岁以上的老人,全世界从来没有见过。

三、专家问答

    问题1:您怎么看待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你看在他第一条当中就强调要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的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第一个他面对这两类人群,第二个提到了共享的概念,您怎么理解?

        我们立法的总则的第一条里边就提到一个目标群体的概念,那么残疾人、老年人、社会全体人员,其实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刚才我们这个短片里也提到,其实从时间维度来讲,我们每个人都会老,那么从这个角度,那么这个法是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就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那么第二点我觉得这样的定位又体现了我们的现实感。什么叫现实感?就是一个法制定出来,它需要用,它需要立马发挥作用,那么要解决我们最为紧迫的、最为急迫的一些问题。因此在我们社会全体人员这个之中,我们要格外关注有特定需求的,比如说残疾人、老年人,残疾人要上学,要受教育,要就医,老年人当然也要就医了,我们还要去旅游,我们还要去博物馆。

        那么这些场所那么要一定要保障我们讲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充分便利,参与和融入社会的这样的一个需求。同时我们这个总则里边第一条也提到了,叫什么呀?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其实在这个法律里边,我们看到第一条,包括后面的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其实都在我们的目标群体方面,把我们无障碍的通用性就是作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术,以及它的针对性,它的重点性强调我们残疾人、老年人的权益都做了表述。第二条就是诸如我们这个共享、共治,我们共建,还有我们在这个原则里面提到了叫什么呢?叫安全便捷,叫这个实用,然后我们叫什么广泛受益,所以这些都是体现了这几方面的这样的统一。

    问题2:其实对于整个无障碍环境这样的一个建设,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重视的,其在 2012 年的时候,你看国务院就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条例,但是为什么时隔 11 年之后通过了这部法律?您觉得这 11 年发生了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变化?升格了?被这个认识。

        其实不止这 11 年了。我们如果回顾的话,从 80 年代我们的建筑领域就开始制定各种各样的规范,便利残疾人通行的规范,到 90 年代我们的残疾人保障法、我们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到我们后来这个 2008 年的奥运会,我们这个残奥会的这个成功举办,到 2012 年刚才您提到的国务院的这个无债环境建设条例。

        那么为什么今天这个立法,这个全国人大的颁布的这个立法那么重要?首先第一点是它的未接,我们讲这个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它的未接肯定是要比国务院颁布的条例要高了。那么这个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知道这个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无障碍是一个全过程的,是一个渗透在方方面面的都需要的事情。那么如何在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如何形成统一划定的这样的一个标准,这样的一个水平面?这些我们想法律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看到这次立法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很多内容,尤其是这个在这个法律的后面,对于信息交流、无障碍服务以及相关的权利和责任都做了更加深入明确的界定。那么这也是这次这个法律,他把这个我们无障碍环境从有到无到好与不好来进行提升的这样一个。

    问题3:从现在发展到 2023 年这样的一个角度去看,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这种无障碍环境的这种建设本身还有什么样的障碍?到底是硬件方面、软件方面、钱还是观念?您觉得什么可能是更大的障碍?你要选择两个的话,又会说是什么?

        要是从我自己的体会,包括我的好多的残障朋友,其实我们觉得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有些时候硬件问题其实不是特别困难的挑战或者解决不了的。那么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比如说我们有了坡道,我们的门却是锁着的,我们有了的直梯,我们升降的这个电梯,我们发现它却是关着的。那么我们有了手机,却发现我们相关的这些应用服务对老年人、对残疾人、视障群体并不友好,那么这说明什么?我觉着最关键的还是这个背后的服务体系,是不是我们真正在服务上面,在这个观念上面,在理念上面实现了对无障碍的这种深入的理解和解读?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障碍。

    问题4:从 12 年的这个国务院的条例,到这回是人大通过这样一个法律,当然他就是这个升级了,位节高了,同时是否也像大家期待那样他更刚性了,就是他长牙了,也会督促从城市到个体更要必须在乎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了。

        这个崖就是这次立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和特色。为了能够实现这个崖,其实在过去的应该说十年里边各行各业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举例来说,比如说在建筑上面,那么 2021 年建筑领域的无障碍设计的通用规范,那么已经成了一个强制性的标准,那么今天这个立法的颁布和9月 1 号的实施,毫无疑问啊加持了我们过去这一系列在强制新工作这方面的力度。那么所以刚才您提到说强制性这个毫无疑问是加强了的,我觉得是会形成一个很大的一个推力。

    问题5:就是当有了这样的一部法律,有长牙了之后,可能就是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参与其中,才能最后变成一种无障碍环境建设,一种特别友好的状态。你看他明确的要求县级以上的政府,包括很多部门的协作,其实我还要加上一个是所有人的这种合作,否则在盲道上你停了几辆自行车,甚至停辆车,那这个盲道也是危险的,您怎么看待多方共同的责任,而且完成一种。

        您说到了无障碍的精髓,因为我们刚才讲到其实人的生活、人的生产是渗透在这个各个领域的,那么吴障碍本身就是一个多元主体,千人千面,需要大家来共治、共享、共建的过程。所以说首先第一个我们看到就是无障碍这次立法,那么在多个条款里面强调了大家的这种共同参与的这种模式、这种格局。但另外一方面这次立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强调了主体责任。那么既然是多元共治,既然是共同参与,那么谁来去挑头,谁来去主张,那么这里边就提到了政府,那么是在党的领导下,是政府主导,要对我们的无障碍环境进行提升和建设,那么这里边就强调了说要对无障碍环境的提升要进行规划,要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问题6:邵院长,您看在这个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八章 72 条的时候,专门强调总则无障碍设施建设,这是过去大家非常容易理解的,无障碍的这个概念是涉及到设施、硬件,但是接下来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保障等等,一下子又谈到了软件。您怎么看待这次法律非常明显的既关注硬件,同时开始关注软件的这种无障碍建设。

        这个设施其实也是一个演变的概念,我们可以狭义上理解设施就是一个器物,但另外我们讲今天在一个数字化转型的这个时代,我们的数字化的工具、数字化的产品越来越多,所以说设施本身它的硬件和软件都是一体的,我们难以想象我们拿着手机,又没有操作系统,又没有应用,那这就不叫设施。

        所以刚才您提到的特别对,就是我们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尤其是在数字化转型的社会中,这个设施和软件以及软件背后的服务都变成了无障碍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这是特别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讲,我们讲在使用这个先进的数字化设备的时候,存在着认知,首先你认知它,感知能够感受它,然后你还行动这一系列的过程。所以不简单的是一个说我能够看到、能够听到的问题,还有什么呀?操作问题、习惯问题,还有背后的安全的支持问题,这都是刚才他在新闻短片里边提到的,就是说我们对于无障碍它的范畴,它一定要延伸到相关的信息服务以及相关数字化的领域。

    问题7:你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如果倒推很多年去,咱们一提到无障碍设施的时候,更多想到的受益人群当然是残障人群。但是现在中国快速的老龄化,尤其从去年开始将有一个长达十几年的快速老龄化的过程,到 2035 年的时候,估计4亿以上 60 岁以上的老人,全世界从来没有见过。您怎么看待这部法律?非常强调的是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要跟适老化的这种改造又要有一种紧密的结合。

        对,这个说到点上,这也是这次立法特别重要的一个特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讲无障碍环境实际上是一种通用的环境,是一种通用的无障碍。那么这个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刚才讲到了这个立法的目标主体,那么具体到我们在环境建设中,其实无障碍的环境和适老化的环境两者是有机的统一,这恰恰代表了我们讲通用设计、包容性设计、为人人设计、赋能设计它的内涵和精髓。所以说今天在,尤其是它的现实感。今天我们在谈刚才您提到的快速老龄化、深度老龄化的这个过程中,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和适老化建设的这个要求,把它有机融合在一起,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

    问题8:这个法律还一个特点,特细,就是它不光有前面咱们谈到的很多总则这样的一个概念很细。比如说老旧楼房的这种家装电梯,前一阵子我做过一个节目,我不说哪个城市了,这个一个门洞 12 户,最后酒票同意建这个新的电梯,但是一二楼的肯定不同意,但是最后表决通过,九户都赞成票就开始建了,但是一二户开始阻挠,最后这 9 户起诉了他。但是到现在你看我们这部新的通过的法律,有这样一句话,针对加装电梯,加强沟通协商,依法配合,有了这部法律是不今后可能会顺畅的多了。老旧楼加装电梯。

        您说的是一个现在我们叫城市更新,或者叫老旧小区改造里边特别常见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居住密度高,我们有很多人住在一个单元里面,所以这次立法那么针对于我们如何去达成一致,如何在无障碍这件事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给予了明确的一个规定。那么这里面有两点需要注意的,一个叫什么呀?依法,我们除了有无障碍的环境建设法,我们还有什么呢?我们还有民法典的物权边,比如说我们还有我们这个建筑的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所以这个依法它一定是一个全面的、多维度的依法,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次立法我觉着它的真正的用意,真正的内涵影响力,是从心里边改变大家对于障碍和无障碍的认识,这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所以在这个立法律部门我们也强调了说,第一加藏加强基层的协商和治理。第二我们作为产权人,作为业主,那么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无障碍的这样的公共利益和对社会的这样的一个可持续的巨大作用。所以我认为法律的这样的规定既体现了引导性,又体现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这也为我们进行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抓手。

    问题9:说到细,接下来还有一个更细的涉及到很多,比如说明书,尤其是药品说明书。啪一页纸一打开,不要说老年人,现在可能对于我们这中年人看起来都眼晕,因为它字太小了,那么之前有一个公益的这种诉讼,针对这一点,那这回法律明确的把它写进来了,您觉得法律要管的这么细吗?管到这么细的小事,它是小事吗?

        这个不要说老年人了,就连我现在看这个药品的说明书,我都得拿着放大镜,我看什么呢?看一天吃几片,这个太重要了,因为一天吃几片,吃对了,没问题,吃错了要么不管用,要么会发生危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次立法里我们看有很宏观的理念问题,也有要解决非常急的、非常难的、非常迫切的问题。就像刚才举的这个例子,我们要求在尤其类似药品这样的说明书,产品这样的说明书应该有大字的、廊文的或者其他的电子手段的,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信息。可能。

    问题10:有了这部法律之后,我其实还有一个期待,这个你看咱们国家的这种针对残障人群的这种进步是由称谓的改变。最早的时候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居然叫残废人,但是后来大家觉得这个词不合适了,人家不废,因此改成了残疾人。但是现在是不是伴随着这部法律,将来我们有可能改成残障人群了?因为它面临的更多是障碍,那你就把这个障碍给它消除,去进行无障碍的环境建设吧。您怎么看待这个。

        期待,其实语言的背后体现的是观念,这个语言也许可以不变,语言的内涵,词汇的内涵也可以发生变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语言作为一种我们日常使用的离不开的工具,它传递的观念。刚才您讲到的从残和废的关系到残和疾的关系,其实我们反思,我们虽然说残不是废,那么残一定是疾吗?对吧?那么这就说明我们残是吧?其实它不一定是疾病。那么您刚才提到残障,我不敢说什么时候我们大家形成共识,需要在这个词语上发生重大的改变。但是我们从过去不管是全球的发展历史,还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我们都看到在词汇上的这种调整进步,实际上是我们对于过去的固有的一种传统观念的破除,这个过程是一定会发生。



新闻1+1丨无障碍环境 这回有“法”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