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SUV销量排行榜出炉:比亚迪三款车上榜,哈弗H6跌到第七
随着乘联社陆续公布7月份各大车企的销售数据,细分领域的销量排名也正式出炉,在SUV销售方面,国产品牌继续实现着对合资品牌的超越,在前十名中独占六席,同时销量破两万的车型共计四款,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排名情况吧。

NO.1 Model Y
销量:23632辆
排在榜单第一位置的依然是特斯拉Model Y,在7月销量达到了23632辆,不过这个表现与6月的51471辆出现了显著的环比下滑,通过观察Model Y全面的表现,每个季度末总是会出现明显的销量增加,而后又会恢复正常,这或许与特斯拉的销售政策有关。Mdoel 3即将迎来换代车型的亮相,后期不排除Model Y也将跟进换代。

NO.2 元PLUS
销量:23594辆
比亚迪元PLUS则以38辆的微弱差距与榜首失之交臂,作为比亚迪当前最为畅销的SUV车型之一,元PLUS已经形成了稳定向上的表现。纵观上半年的表现,元PLUS曾连续5个月位居月销前三,元PLUS作为一款具有时尚气息的紧凑级SUV,无论在外观、内饰、空间和动力表现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同时13.98—16.78万的价格也足够亲民,其下半年的表现同样值得期待。

NO.3 宋PLUS DM-i
销量:21650辆
7月宋PLUS DM-i共计销售新车21650辆,排在了此次榜单第三的位置,作为自主品牌中最快达成50万辆的SUV车型,凭借着均衡的产品实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民SUV,全新的冠军版车型不仅在细节设计上进行了全新升级,同时在入门价格有所调低的情况下,还进一步增加了更为丰富的配置,使消费者获得了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NO.4 长安CS75 PLUS
销量:21323辆
作为长安汽车当前的销量台柱子,CS75 PLUS车型始终保持着持续热销的状态,7月份销量依然突破了2万辆,达到21323辆,已经连续16个月突破2万辆大关。CS75 PLUS的上市不仅提升了CS75系列的销量,也逐步成为燃油紧凑级SUV车型中的新领头羊,这辆车也是SUV销量榜五中唯一的燃油车型。

NO.5 宋Pro DM-i
销量:18800辆
紧跟长安CS75 PLUS的车型则是宋Pro DM-i,宋Pro DM-i冠军版在上市后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凭借其“快、省、静、顺、绿”五大颠覆性能,成为新能源A级SUV市场的明星产品。演员宋佳在亲自体验后也对宋Pro DM-i冠军版赞不绝口,可见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而在今年懂车帝举办的夏季测试中,宋Pro DM-i以高温满载状态取得了亏电油耗排名第一,彰显出其领先的技术实力。

NO.6 AION Y
销量:17861辆
AION Y系列作为埃安销量的主要担当,在7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7861台,继续在纯电SUV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而在2023年1-7月,AION Y系列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109824台。AION Y系列凭借AION Y young和AION Y Plus的“双车策略”,持续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开创了全新的“YY时代”。
NO.7 哈弗H6
销量:16922辆
曾经的销量王者,哈弗H6现在也落后于长安CS75 PLUS,排在了燃油SUV中亚军的位置,作为一台曾经颇受欢迎的车型,哈弗H6依然具有不错的客户基础,后期随着新一代车型的亮相,预计整体的销量依然会有不错的回复,同时面对快速成长的竞争对手,哈弗H6也需要更为全面的提升产品实力。

NO.8 本田CR-V
销量:15635辆
排在榜单第八名的是车型是本田CR-V,7月销量为15635辆,作为当前SUV家族的销量担当,本田CR-V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其富有诚意的优惠力度高度相关,当前全系降幅达到了3.28万,入门仅需15万左右,作为一台适合家用的SUV车型,无论是空间表现还是动力水平都非常适合,当前大幅度的优惠下,整车的性价比也大幅提升。

NO.9 锋兰达
销量:14473辆
同样采取降价策略的还有曾经“高高在上”的丰田,锋兰达作为丰田旗下一款紧凑级SUV,当前全系最高优惠达1.6万左右,直接将入门款车型的售价拉低至10.98万,更高的性价比无疑对于消费者是个致命诱惑。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贴近当前的新能源主趋势,锋兰达新款的混动版本也正式上市,第五代THS混动系统的加入让其拥有了更低的油耗表现。

NO.10 RAV4荣放
销量:14303辆
丰田RAV4荣放在7月份售出1.29万辆,成功跻身销量前十。这一成绩得益于终端促销力度超过3万元以及在中国市场多年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然而,当丰田采取以价换量的销量策略后,其他合资品牌的日子可能会变得相当艰难。

总结:
从7月国内SUV销量的前十排名来看,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自主SUV车型,除了Model Y以外,自主新能源车型几乎实现了完全垄断的地位,而在燃油车市场也有相当的比例,反观合资品牌,当前只能依靠降价策略来维持销量,随着国内技术实力继续提升,预计后期自主品牌的销量表现还会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