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张仲景先是被先秦医药文化“化”成名医,继而升华传统认识,扬

2023-05-17 17:41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张仲景先是被先秦医药文化“化”成名医,继而升华传统认识,扬弃旧说,发明医疗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开创临床医学,树立大医精神,最终“脱俗成圣”。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将张仲景医学推至秦汉医药文化的顶峰。千百年来,学者们虽致力演习《伤寒》、《金匮》经典,却难于比肩仲景,达到张仲景的医学水准和学术素养,后学对于张仲景的医学境界,唯有“高山仰止”而难以企及。究其原因,演习者多未能站到张仲景同等的文化高度去理解、吸收、运用、研究、开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正王叔和在《伤寒卒病论·序》中评注所谓:“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秉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级,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如果我们中医传人以有限的阶段性知识,欲传承把握张仲景医药文化的全部,势必力不从心。试问,我们对张仲景所传的“知”不能格致尽善,“识”不能去伪存真,“精”不能专其一,“神”不能守其用,身、心、行、止未被张仲景医药文化所“化”,传承尚且不易,扬弃不知所从,怎么去体现张仲景的文化精神? 所以,我们传承张仲景医学文化,除了学习、探索、求证、研究张仲景的文献载体、医学理论、辨证治则、立法组方等医学基础和治疗技术外,还应掌握形成张仲景医学体系所必备的三代医学文化等源头知识,以及秦汉交叉学科知识。做到“认”“识”同一,“知”“行”无二,才能真正做好文化传承,显然“学本秦汉”是对文化传承者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对待张仲景医药文化的传承,学是手段,化是目的,发展(不是异化)才是真正的学术进步。研究发现:张仲景一生医著丰富,宋代整理的仲景文献遗漏甚多,不足以代表张仲景医学的全部,而《伤寒杂病论》仅是张仲景的晚年作品,还有相当数量的早期文献依旧沉睡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等待我们去甄别、挖掘。 历史证明,填补中国历史文化空白,是振兴中医的固本需要,实现对中医“文化元素”的自然科学揭密,则是对中医传承工作的起步。朱子曰:“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我侪若能强学力行,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追仲景之上,定能重塑中国医学辉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以屈子之志与同道共勉。

 张仲景先是被先秦医药文化“化”成名医,继而升华传统认识,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