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竞争

2023-01-08 08:40 作者:宇文红星  | 我要投稿

竞争(competition)

对马克思来说,竞争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和复杂的范畴。一方面,它属于资本本身的内在特性;离开了它,资本就难以理解了。另一方面,正如罗斯多尔斯基(见“参考书目”④)所论证的,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大部分理论,是运用抽象的方法从竞争中推导出来的。罗斯多尔斯基甚至认为,只是到了《资本论》第3卷时,马克思才有必要介绍竞争。在罗斯多尔斯基看来,在那以前,分析只涉及到与竞争中的众多资本相对立的一般资本。罗斯多尔斯基的看法虽走得太远,但却澄清了这样一点,即马克思所分析的资本的生产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不决定于在各阶级内部出现的竞争。因此,人们常常认为马克思把竞争所起的作用强调为是资本主义规律据以运转或发挥强制作用的一种机制。正象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具体方面一样,竞争本身也应从许多不同的复杂方面去理解。以上这种理解,无论跟资产阶级经济学还是跟斯拉法(参看

斯拉法

条目)或新李嘉图学派(参看

李嘉图和马克思

条目)传统内的马克思主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这些理论从一开始就介绍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正是由于竞争如此复杂,涉及到各个单个资本之间的最直接的关系,马克思才在《资本论》的结尾部分最终下决心去系统地论述它,然而他的逝世却使这一计划未能付之实现。不过,《资本论》的各个部分以及其它文章,都多次谈到竞争的意义;如果把这些拼凑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勾画出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完整的看法。在通常的情况下,马克思常常提到竞争过程造成的各种假象,并常常强调竞争造成的经济关系的现象恰恰是它们的真正基础的对立面。这种对立通常是由个体的经济承担者所采取的立场同他们所涉及的整个经济关系相脱节造成的。比如,在使利润率平均化的竞争中,价值和价格之间的转换就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利润似乎源于整个预付资本,然而利润却全部来自仅直接取决于可变资本的剩余价值。 在讨论地产特别是地租时,马克思揭示了价值的结构和价格形态,这对分析竞争是十分重要的。在某一经济部门内部,每一个别资本的生产率的水平多少是不平衡的。联合的个别价值水平将导致正常的价值或市场价值,从而使某些资本得到剩余利润,而有些资本则形成亏损。部门内部的个别价值变动的幅度主要由业已积累的资本的不同规模来决定,竞争将促使那些低于正常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规模)的资本进行积累,并由此而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为部门内部的标准。同时,其它资本则通过增加超出标准的预付资本来寻求剩余利润,于是竞争就导致市场价值和使联合资本达到最低限度的规模,其中一些资本的规模减小,另一些资本的规模扩大。在生产方面,竞争关系到剩余价值的榨取,不管这种榨取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竞争的手段取决于资本规模的增加,不管这种增加是导致更大的协作还是导致分工,也不管劳动过程是否会由于机器和大工业的进一步采用和发展而发生变化。 在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竞争将从市场价值考虑出发去形成生产价格(参看

生产价格和转化问题

条目),价值与价格之间的这种关系,是以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性和形成年均的或正常的利润率的趋势为基础的。在这方面,据马克思看来,信贷制度的充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使资金在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流动(以及用于各个部门内部的积累)。 在最复杂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会随着支配供求的最直接的因素的变化而偏离生产价格,但这些因素多少是暂时性的。比如,工资的价值由于消费品价格的影响而偏离劳动力的价值,就包括在这些因素之内。一般可以这样认为: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分别与个别循环的三种资本形态,既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是保持一致的。商品的总流通包括作为收入(工资和供资本家消费的利润)的开支,而不只是作为资本的支出,而正是这一点说明了即使生产价格形成的结构和过程决定着市场价格的形成,市场价格也会偏离生产价格。 上述分析是从形态上进行的,因为它主要涉及的是资本积累中的竞争的逻辑结构和价格形成的过程,但是,马克思还依据历史基础分析了竞争的形式,即分析了生产方式不同发展阶段的占支配地位的不同机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来说,积累主要是通过资本积聚来实现的(参看

资本的集中和积聚

条目),当时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的倾向还不起作用。商品一般是按其价值交换的,而竞争就是建立在市场对商品和劳动力的或大或小的限制基础之上的。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即在通过集中进行积累的阶段,价格形态由于信贷制度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里,马克思含蓄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期,列宁在其关于帝国主义的研究中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并把帝国主义看作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 列宁在关于帝国主义的著作和其它文章中,都强调指出垄断和竞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对立物,随着垄断的发展竞争也在加剧。尽管存在着资本的集中,相应出现了卡特尔以及出现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相互渗透,但上述情况并没有改变。然而,在现代马克思主义内部,许多作家却认为垄断和竞争是互相排斥的,而且前者的发展是以放弃后者为代价的。像巴兰和斯威齐这样一些作家(见“参考书目”①)甚至得出结论说,资本积累的规律因此受到了破坏,资本主义将经历一个长期停滞的趋势。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分析现已过时,它只适用于19世纪的阶段。相反,人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关于竞争的理论,就其总体而言,恰恰是适合于垄断资本主义确立所需要的那些条件的。 (BF)

参考书目

① 保·巴兰和保·斯威齐:《垄断资本主义》,1964年英文版。 ② K.考林:《垄断资本主义》,1982年英文版。 ③ 本·法恩:《论马克思的农业地租理论》,1979年英文版。 ④ R.罗斯多尔斯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形成》(1968),1977年英文版。 ⑤ J.威克斯:《价值与剥削》,1982年英文版。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C竞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