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2 “成长权重比”

阅读、思考、实践和输出对个人提升的权重是不同的,阅读 < 思考< 实践/输出,所以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读,更要思考、实践和输出。
关于「阅读」
①沟通的心态:不要以了解和记忆的心态去读书,而是让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产生碰撞,是一个交流沟通的过程。
②知识转换:将认同的核心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③降低对阅读量的目标感:读书的核心目的不是为了阅读量的成就感,一味追求阅读量会导致无法深入思考,进而很难提升自我。
④选书:阅读要有内外动机,根据需求和兴趣选择要看的书,最好结合难易匹配原则,选择处于自己拉伸区的书籍。
⑤阅读焦虑:很多时候读完一本书过了一段时间就只能大概的记起里面的某些内容,大部分内容都遗忘了,这个时候容易有一些阅读焦虑。但实际上只要你能记住这本书所说的某个点并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就代表这本书没有白读,所以也就不必再有焦虑。
关于「思考」
阅读和思考有比较清晰的界线,阅读属于普通认识,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思考是元认知,是对所学知识的判断、选择和反思。
①求同存异:书中所写的内容你不必全部认可,根据自己的观念和已有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取舍,求同存异。
②反思:将新知识与过往经历和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关联思考,去感受和深度学习。
关于「实践」
①控制欲望: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很少,不能贪多,选好要做的事。
②有规划:将目标细化、具体化,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计划。
③先行动:规划确定后要先行动,边做边感受,边做边调整
④要复盘:复盘是为了总结得失和规律,并指导下一步计划的调整。
关于「输出」
①新知识:将新知识进行知识转换,将其纳入到原有知识体系中。可以通过输出倒逼自己完成知识转换。
②主题思考:如果在阅读的时候忽然发现了某个自己感触很深的点,可以沿着这个点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探讨,形成自己的主题思考。
③反思复盘:对过往经历进行反思,调整提升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人生态度、方法论等;对实践进行复盘总结,为下一步计划调整提供依据。
注:以上内容是根据《认知觉醒》结合自身思考所做的主题输出,输出内容与原作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