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中国首善”应该是袁隆平,要树立像袁隆平那样的形象

被称为“中国首善”的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2017年的采访中曾经表示,自己尽管捐了100多亿,但和袁隆平没法比。他说,应该说我不算“中国首善”,我认为首善是袁隆平。他用他的专有技术,在帮助中国的很多贫困农民度过难关,这个就是善。我只是有钱人做的游戏,捐了一点钱而已。我始终认为,捐钱是有钱人做的游戏。那些科学家们,没有像袁隆平那样的科学家无私地蹲在田埂里去研究杂交水稻,要饿死多少人,
2020年8月,在贝壳财经夏季峰会上,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呼吁要树立袁隆平那样的榜样。他说,我认为你们要去呼吁强调,禁止评什么谁是首富不首富的,把评比首富谁有钱这个方案拿掉。评比首富,不利于教育我们的国民,那个弄得好多人心痒痒的,我要去出名,要树立像袁隆平那样的形象。从文化上,我们的国家要让人民静下心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去想——兴邦强国从我做起,为国家的兴旺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事情。
曹德旺为什么说袁隆平院士是中国首善呢?实际上这和曹德旺的慈善观念密切相关。他曾说“财施犹轻,法施最重”,“无相布施”才有无限功德。不求回报的慈善才是最好的。财施是小善,奉献才是大善。财施是最小的施,只是有钱人做的游戏,积一点福德。你能够把你所学的东西,经常开课给人家讲,帮助很多人走上成功的道路,这个比捐钱给人家好。还有一种人就是,根本忘掉自己的存在,无我,在他的心目当中就是世界的任何一切都高于他。实际上慈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行,它的终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稳定和谐。

前几年谈及捐款上百亿,曹德旺说,拥有财富,也是背负责任。捐了,卸下重担,反而一身轻松。认为财施不过是“小善”,“企业家若没有责任感,充其量是富豪”。对于“首善”称号,曹德旺表示自己捐款不是为了当首善,对排名毫无兴趣,捐款出于一种共享的心态,与社会共享,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曹德旺说,只要每个人有心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在做慈善。做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我捐几十个亿,和你们拿工资的人捐几千块是一样的,因为你已经尽力了。即便没有钱,你还可能给人以笑容,展示你的同情心。
他说,人要有良心,我对社会始终抱着感恩的心态,我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社会。这么多年来,我就盖了两座房子用了一点钱,我赚了钱大多数都捐给了中国。这些年的捐款,无论是以我个人名义还是以福耀名义,都是我曹德旺个人的钱,从来没有动用福耀集团一分钱。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慈善,但是我希望他们明白,慈善不是投资,做慈善是为了让社会更和谐。”曹德旺表示,有钱的人可以捐款,没有钱的人可以抽时间去帮助别人,这才是慈善“只要每个人有心去帮助别人,这就是在做慈善。”

曹德旺先生推崇袁隆平院士为“中国首善”,实际上并不是谦逊之词,袁隆平院士也当得起这一赞誉。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袁隆平院士毕生奋斗的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让所有人不挨饿,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像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评论的,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袁隆平院士在某文化访谈节目中说:“我带研究生有一个要求——你下不下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带。”袁老回忆说,年轻的时候都是赤脚下田,经常被虫子、蚂蟥叮咬。春天的水稻田是冰冷的,袁老因长时间赤脚浸泡在水稻田患了肠胃病。“现在有套鞋,条件好很多,不怕蚂蝗了。”这位老人将一生奉献给祖国,将科学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